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总的矛盾反映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群体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集中和突出.有就业愿望的人员找不到匹配的岗位,空出的就业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不仅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的重要课题。辽宁下岗、失业人员数量一度居全国首位,就业的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近年来,辽宁以援助就业困难群体、解决体制转轨中的遗留问题为重点,积极调整和完善政策。随着政府各项促进就业政策措施的逐步到位,辽宁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劳动力结构性矛盾逐步得到缓解,就业状况总体稳定趋好。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是全围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任务重,下岗失业人员多,就业困难人员多。同时,武汉市也是全国教育大市,每年高校毕业生多,部分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难以就业,全市就业总体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武汉市针对就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始终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并把开发公益性岗位作为建立健全就业援助机制、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上海是我国最早引进并以政府件的形式推进非正规就业发展的城市。1996年上海在深入开展再就业工程中,结合本地的实际,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各种形式的非正规就业。经过五年的努力,上海已形成1万多个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和16余万从业人员的规模。然而,非正规就业是把“双刃剑”。它产生于城市高失业率,生存于提供廉价产品、服务,与经营的灵活性相关,有利缓解就业矛盾。但是,它的弊端也是明显的,因其处于正规部门之外,游离于现行法律制度管理之外,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为此,应采取积极引导、扬长避短的促进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就业市场化机制的完善,劳动逐步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大量协保、失业人员回到社区要求就业,街道社区的就业压力增大。去年对静安区各街道失业人员和“4050”人员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区内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达2640人,迫切要求就业的“4050”人员有1544人。在这一范围内,各街道居委会又进行了逐个排摸,统计出我区就业条件较差、生活较困难的特困人员为1278个。  相似文献   

6.
葛炎 《中国就业》2007,(1):48-49
湖州市于2006年3月在市区114个社区中选择了39个社区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试点单位,截止2006年9月底,39个试点社区已开发岗位2500多个,使2460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68人,达到了消除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失业人员家庭“零就业”目标,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各项年度考核目标,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今年静安区的促进就业工作将在去年“绿色通道——就业援助行动”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切实抓好居委会就业援助员队伍,不断完善“三级就业服务网络”,积极探索就业双向承诺、见习培训补贴制和职业介绍代理人等制度,建立健全困难人员的就业托底保障机制。截止4月底,通过各种途径,已有近900名就业困难人员走上了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就业援助年”,政府为此推出了多项援助措施。而就业援助员制度就是政府落实就业援助的一个主要措施。作为主要在社区开展就业保障政策宣传,帮助居民进一步理解各项就业保障政策,掌握本地区失业、协保人员的状况,跟踪就业特困群体和享受岗位补贴人员申请失业补助金情况,定期上门家访,配合做好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和接受就业保障其他工作的就业援助员在四、五、六三个月中对促进本地区就业,实施就业援助行动中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民生之本,富民之源,安邦之策,和谐之基。自2002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了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积极就业政策。经过几年的实施。产生了重大的政策效应,有力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据统计。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全国有1800多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灵活就业人员约占40%。灵活就业成为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徐晓音 《河北企业》2007,(12):40-40
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镇失业人口依然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失业和再就业的矛盾还相当尖锐。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要确保使更多的失业人员能够实现再就业,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着力构建促进再就业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就业》2012,(8):15-15
辽宁省鞍山市人社局努力探索公共就业服务与经济转型、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的就业服务发展新路子,创新开展“五进四送”(即:进乡镇、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进企业,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送人才)就业服务活动,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有化、均等化和均优化。活动开展以来,服务就业困难人员21735人。服务2600多家企事业单位、院校,收集用工岗位信息42924个,实现市场就业10878人。目前,“五进四送”就业服务方式已成为鞍山市推动就业服务发展的助推器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服务品牌,在缓解全市就业结构性矛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处湘中偏西南的邵阳市,是个人口近800万,每年仅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130多万人的人口大市、劳动力输出大市,近期,该市针对就业结构性矛盾,采取走访、座谈、填写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随机调查了588家企业和2294名求职者。调查表明,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是该市就业工作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短期内不会改变;与此同时,部分地区、企业招工难问题与就业难问题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已成为该市就业工作面对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升就业质量已成为各级有关部门促进就业的重大现实选择。我国城乡就业的持续增长和稳定的就业局势已成为就业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但同时,劳动力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同时出现,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青年劳动者的就业和中高龄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14.
王杨 《中国就业》2012,(12):48-49
社会发展,经济腾飞,就业形势亦随之发生变化,就业群体开始出现分化,部分人群能力较强,择业空间较广,就业情况良好;与此同时,另一类人群能力相对较弱,或因特殊社会原因造成择业困难、就业困难,甚至无法就业。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颁布实施《就业促进法》,其中第五十二条规定,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被称作就业困难人员。弋江区现有就业困难人员2000多人,其中包含了残疾人、"4050"人员、低保家庭成员、失地农民等各种类型。他们在选择就业时往往会受到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2002年,围绕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措施。“十五”期间,全国城镇就业人数增加4200万人,2003年中央确定年度就业目标任务后,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任务。2003年-2005年,年均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36万人,与2002年之前相比,每年多增加2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中已有1460万实现了再就业,其中390万大龄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中国就业》2014,(7):1-1
近年来,受就业总量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的双重影响,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被媒体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加上往年累积未就业大学生以及大量留学归国人员,今年需就业人数可能更多。年年递增的就业人数,让人们觉得就业似乎“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就业》2013,(12):16-16
什么是就业结构性矛盾 就业结构性矛盾是在市场供求总量基本相当情况下,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产生的不匹配,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造成的结构性矛盾在就业领域的集中反映。每个国家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情况下,就业结构性矛盾都会有不同特点。其突出表现是:在一批劳动者难以实现就业的同时,有一批企业则难以招到员工。当这个两难问题超过一定程度时,结构性矛盾将上升为主要矛盾。我国当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是在多种因素相互交织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并由此导致就业局面日趋复杂,就业矛盾日益尖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了就业的宏观调控,促进了就业岗位的平稳增加,城乡就业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峰值,供给总量快速增长,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同时,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的不断推进而日益凸显。可想而知,就业工作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的任务也将更趋艰巨。  相似文献   

19.
赵金妹是静安区江宁路街道淮安里居委会的一名普通的就业援助员。自今年4月份走上就业援助的工作岗位以来,她通过不断加强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在街道劳动安全科与淮安里居委会干部的指导、配合和帮助下,一方面深挖社区就业岗位潜力,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深入地区调查摸底,加强对失业人员个人情况的了解与分析,有针对性的推荐上岗。到目前为止,她共计对300多名失业和协保人员进行了家访,推荐就业80多人次,实际录用31人,介绍成功率达38.8%,取得了较大成效。  相似文献   

20.
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基层公共就业服务部门的头等大事。河南省济源市就业服务部门认为:单单依靠财政专项资金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做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网,推入就业大市场,采用市场调节的机制解决“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这样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