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栾润峰 《中关村》2007,(10):60-61
在我们公司,一段时间,我将"总裁"两个字就直接写成"仲裁"了。事实上,作为一个总裁,一天的工作中有相当的比例是做"仲裁"。由于传统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模糊而不精确,带来企业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问题成堆,仲裁耗费了管理层60%以上的精力。问题还在于,这样的"仲裁"缺乏依据,有时还有一些经验可以使用,有时一点经验也没有,纯粹是乱拍板,因此造成新的部门矛盾、新的员工矛盾产生,公司管理形成了黑色的旋涡。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尽信网不如无网","名人的话不都是名言",当是值得牢记的座右铭。流言或谣言者,信口开河或无中生有之传言也。浏览《2014年十大"科学"流言》和《2 0 1 4年十大生活谣言》,很是为自己的孤陋寡闻学识浅薄而汗颜。我一本正经地讨教过近十位"而立"、"不惑"、"知天命"乃至"随心所欲"之年的朋友,尽管他们多是智能手机不离身的"网络捕快",可是给出的答案不置可否,一头雾水。更让人忧心的是,"老吾老""幼吾幼",对"科学"  相似文献   

3.
关邨 《中关村》2015,(1):56
"机器人"无国度,是世界"公仆",服务人类。中国更需要"机器人"。新年伊始,纵观地球,"机器人"悄然走来,渐行渐近,经济发达国家伸开双臂迎迓这位"公仆"。"公仆"者,理当具有"博爱"之心不作恶,"民主"观念不称霸,"创新"思维不守旧,"行动"精准不出错。当然这是理想中的"机器人"。也有人放言,"未来的机器人能够自主决定屠杀人类","将会在五年最多十年之内发生"。坐轮椅的科学家霍金说,"人工智能或致人类灭亡!"这种思维不仅违背了"‘机器人’不应当伤害人类"的天条,而且也忘记了"魔高一尺道高一  相似文献   

4.
时下的神州大地关于创新的呼声空前高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不管是新兴的IT业还是冠名"中国"的制造业,都在"互联网+"的理念下,期望登顶夺冠。我们在为产量和产值自豪的同时,难免有一种纠结,那就是产品的"质量、品种和效益"还不尽如人意。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不对题。每当我看见人们对苹果手机的迷恋,情不自禁地生发一种"妒忌"。我们的"联想"、"华为"、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早已成为中国科技的制高点和创新文化的策源地,似乎是男人的世界。不,这里更有芳草如茵、鲜花怒放,有一大批巾帼英雄活跃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绽放着美丽和芳香。本刊从2003年创刊起,每年3月便以"硅谷玫瑰"为题,介绍一些中关村的优秀女性。本期"封面故事"《中关村盛开"硅谷玫瑰"》,我们又采撷了7  相似文献   

6.
日前,我在《海淀文艺》上读诗人崔墨卿的《世风录》,有"是官场就有人贪污腐化"的警句。让我想起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先生早在1943年间写的杂谈——《论贪污》。"贪污这一现象,假如我们肯细心翻读过去每一朝代的历史,不禁令人很痛心地发现‘无代无之’,竟是与史实同寿!我们这时代,不应该再讳疾忌医了,更不应该蒙在鼓里自欺欺人了。翻翻陈账,看看历代覆亡之原因,再针对现状,  相似文献   

7.
明星 《中关村》2013,(9):88-90
"如果我们这600多万学生有20%左右的人能够创业的话,就能带动就业量的增长,今后创新型国家的希望应该在这批人身上。"一直以来,创业被认为是经济发展之源,是民族富裕之根,是培育新兴产业之路,也是缓解就业困境的可能途径。要想经济活跃,就需要社会中存在大量的创业者。而创业者的造就需要创  相似文献   

8.
廉其实 《中关村》2013,(4):51-53
"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毛泽东惊回首:中医药的发祥地渐渐沦为"原料药基地"。我们卖了"一筐草",洋人变成"一堆宝"。《中关村》:业界专家发出中医药发展现状堪忧的感叹,您认为是杞人忧天还是有的放矢?陈胜昌:我们在谈论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时,首先要看到多年来取得的成就,这是国人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但作为中医药的发祥地,中医药的发展速度确实不尽如人意。业界专家的忧虑是有根据的。诸如:国际市场竞争乏力,有渐渐沦为"原料药基地"之虞。日本占据了国际中草药市场份额的80%,韩国占据10%。其所用的中药  相似文献   

9.
马文良 《中关村》2013,(3):32-33
秦君是一位传奇的女企业家,她说喜欢一切从"简"。当你走近她,你会觉得在她身上有一种独特的亲和力,自信但不张扬、平静而又聪慧。  相似文献   

10.
林华 《中关村》2007,(9):82-85
LG电子近日在中国裁掉部分为其服务5至9年的员工而遭到舆论指责。如今跨国企业的裁员声"一浪高过一浪",职场"海啸"顿时掀起一阵阵高潮。有关专家表示,业绩不佳、公司并购和局部业务调整均是跨国企业裁员的重要原因。另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跨国企业在中国压缩人力成本非常简便易行,即使大规模解雇员工,也不会像在其他国家那样会引起很多麻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