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构建研究--以长江三峡为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刘名俭  黄猛 《经济地理》2005,25(4):581-584
文章首先解析了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等概念,归纳出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要素,并在此基础之上从三个层面构建了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最后将此体系应用于长江三峡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的构成,分析了三峡工程给三峡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造成的影响和空间格局的演变,提出了旅游开发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朱晶晶  陆林  杨效忠  操文斌 《经济地理》2006,26(6):1051-1053,1066
随着我国海滨(岛)旅游业的发展,浙江省舟山群岛将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而目前其旅游空间结构非均衡性明显,限制了区域联动发展。实现旅游空间结构的一体化是区域联系发展的关键之一,其途径在于构建层级性旅游空间发展格局,最后分析了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及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李玲  李娟文 《经济地理》2005,25(5):740-744
旅游中心地作为区域旅游的旅游目的地、客源供给地、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服务中心,对区域旅游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旅游中心地的空间结构,分析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的优化对策,是推动区域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介绍了旅游中心地的概念和界定方法,分析了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的现状和系统构建途径及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空间结构的研究既是区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或制约作用。"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对象,对其旅游空间构建背景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空间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并创新了重点发展节点和重点发展轴选择的依据,并据此确定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三个等级的重点发展节点和旅游发展轴线以及四大旅游区,构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点—线—面"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部六省旅游发展综合评价及空间结构系统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在利用AHP分析法以及嫡技术对中部六省旅游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认为河南省、湖北省为中部地区旅游发展的龙头,中部六省旅游发展各具特色,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系统.在进一步探讨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的空间基础后,根据中部六省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状况及旅游特色,提出中部地区旅游合作空间结构系统的构建应以7个旅游中心城市为一级发展极核,以八大跨区旅游圈为基本旅游延伸面,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长江旅游带等跨区域的旅游经济带,形成由点及面,层层推进的多极化、多层次、多方位的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6.
旅游政策对区域旅游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旅游政策在空间层面的效应是旅游政策有效调控的前提,有利于提高政策设计与配置的有效性、适用性。基于非平衡推进理论,以省级旅游目的地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各类目的地空间演进规律,研究了政策与空间演进的互动机制。以期揭示政策对空间演进的作用以及空间演进对政策的需求,为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旅游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同一旅游政策在不同的空间作用不同,不同的目的地空间发展需要不同的政策支持;省级旅游目的地空间演变为点状、线状、面状三种形态;旅游政策通过作用于要素资源影响空间结构演化,新的空间结构对政策供给提出新的需求,应当依据各地旅游业发展实际配置引导性旅游政策,谋求地方旅游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3A级以上旅游景区能更全面地反映出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和旅游地的建设水准,也能更好地反映出区域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服务水平。以福建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例,分析了其市际与区域分布特征,通过计算最邻近点指数,界定了全省及各设区市的空间结构类型,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的方向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冰雪旅游资源是黑龙江省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其空间结构直接决定了区域旅游活动的开展状况,影响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基于GIS技术,利用最近邻点指数NNI、紧密度指数、平均径路长等定量分析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模式以及空间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基本均匀,区域形态能为旅游活动的组织提供必要的基础,但还需完善。旅游交通的连接性和通达性都达到中等偏上水平,能够为目前的冰雪旅游提供交通基础,但是还没有达到最佳,需要完善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9.
王朝辉  汤陈松  乔浩浩  张伟  邢露雨 《经济地理》2020,40(3):225-233,240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而在乡村旅游流领域研究相对不足。以湖州乡村旅游地为案例,通过对大样本数字足迹的数据处理,分析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总结空间行为偏好。结果表明:①乡村旅游数字足迹呈现全年双峰值、月度差异不大的时间特征,"双核"多组团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古镇、古村、民宿等带有文化符号旅游景观导向的空间偏好特征;②网络密度0.27的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由连接度高的34个节点构成,除核心吸引的双核外,民宿集聚区构成了网络结构的核心点;③传统旅游吸引物、民宿集聚区等节点呈现较强的网络中心性,节点的网络结构特征反映乡村旅游流空间呈现的地理临近性,以及区域空间集聚、扩散与联动发展效应。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与发挥节点集聚扩散功能,增强节点对数字足迹的有效吸引力,提升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国内外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作简要回顾的基础上,着眼于宏观和中等空间尺度,从代表性旅游资源、旅游网络、旅游发展轴、旅游中心地体系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同时提出四个方面的优化思路,包括:培育类型多样的旅游发展轴线、构建八大特色旅游文化板块、加快边缘区域的旅游发展、促进区域旅游流空间流动的相对均衡等.  相似文献   

11.
12.
《江南论坛》复刊10年了,回眸10年历程,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我们走了一条“跨区域传播”之路。跨区域传播,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媒体显现出来的一条新的发展规律。它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传媒领域的一种反映。经济的全球性整合和区域性整合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必然要求文化的整合,社会的整合。在经济整合、文化整合、社会整合的背景下,地区性传播如果囿于原来的一隅之地,既不能把本地信息传播到外地去,也不能使当地的受众认知外面精彩的世界,就会变得抱残守缺,封闭自锁。于是,一些地方性传媒不再孤守一地,而是不断扩大自己的涵盖面,从而声名远扬,同时把越来越丰富的外部信息推介给本地的和外地的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13.
区域社会资本:一种重要的区域创新动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简要回顾社会资本概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区域社会资本(RegionalSocialCapital,RSC)概念,探讨了区域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并认为区域社会资本的积累有利于形成本区域良好的创新氛围,是区域创新的一种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论学习型区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学习型区域是一个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区域。本文从分析区域是知识创造与学习的重要载体出发,探讨学习型区域的内涵和主要特征,认为学习型区域是一个包含区域创新系统、柔性地方生产系统及集体学习等三方面内容的创新区域,论文最后分析了学习型区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聚集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聚集经济一直被认为是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各种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高度聚集形成了城市和城市经济.但是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空间结构的不断演化,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聚集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将在具体分析聚集经济形态和本质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来说明聚集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改革以来,中国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分散化的市场体制转轨,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资源配置的市场扩张和区域间竞争的加剧。在中国转型经济阶段,区域竞争具有独特性,这些独特性决定了资源配置的非正常化。因此,针对区域竞争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纠偏”;另一方面更要顺应和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度是体现两个子系统间及两个系统内各种要素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了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构成要素,并在构成要素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度的评价模型,以便于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规律 ,指出 :“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以带动和帮助落后地区 ,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在邓小平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引下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经济从总体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 ,我国区域经济之间差距拉大也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江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提出 :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  相似文献   

19.
不同经济时代的区域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增长的方式不尽相同,在区域开发中,开发的方式及主导产业是与经济增长的方式相联系的。农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工业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增大,逐步超越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成为劳动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方式和动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日益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经济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资源配置从以有形资产为主逐渐转向以无形资产为主,区域开发突出了整合智力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必须顺应我国推进经济转型以及对外国际接轨的时代潮流,突破块块为主、壁垒分明的传统观念和惯性行为,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推进城市群的空间整合,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