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辉 《经济经纬》2000,(5):36-38
我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总体水平较低,这给西部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要加快西部城市化建设,应加快建设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其辐射、扩散和带动力效应;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力发展小城镇,强化其在西部城市化进程中的“增长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实施战略的几个问题和现状 ,阐述了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的艰巨性 ,并提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须着力加快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严重滞后于西部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西部大开发中要对加快城市化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以大力开发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动大开发。基于上述认识,作者就西部地区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中城市化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官卫华  姚士谋 《经济地理》2002,22(5):579-58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差距,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化的现状特征,针对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城市化进程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笔者认为西部大开发其实就是西部的城市化,西部大开发战备的具体落实应该体现在城市之上。而西部大开发也应当以城市化为先导,以城市化作为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农村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市化是解决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矛盾的途径之一,而其动力机制更是农村城市化研究的热点所在。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的社会背景、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针对其提出相应的政策及措施.激发、诱导其多元化动力机制,形成不同于东部地区的、西部地区特殊的农村城市化,从而加速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房地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房地产业的发展会推动城市化进程并促进经济增长。西部地区较低的城市化和房地产业水平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拓宽空间。在对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和房地产业的互动关系、现状阐述之后,提出了促进二者健康、协调发展的建议和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中的城市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总体上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东西部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国家及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采限有效措施,逐步缩小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最终实现西部地区人民生活富裕。西部与东部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西部城市经济发展落后、城市化进程缓慢。因此,西部大开发中能否真正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造就若干具有代表经济意义的城市,加快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本文从西部城市化现状出发,对在西部大开发中推进城市化的道路和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地区农牧业长期发展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经济研究》2001,(12):33-36
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是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的主动脉,新时期中国西部地区的农牧业发展问题,本质上并不是农牧业内部自身的问题,而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西部农牧业发展的出路关键在于加速推进城市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如果西部城市化水平上不去,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局面打不开,城市化进程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那么,西部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会陷入新的徘徊期,并将给稳定西部农牧业基础和农牧民奔小康带来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笔者运用2000年~ 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城市化与农村消费的关系进行深入考察;通过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分解,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收入效应及示范效应进行衡量.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确实对农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提升效应更明显;城市化对农村消费的收入效应主要通过工资收入渠道起作用;城市化进程中的示范效应主要通过非刚性消费品拉动农村消费增长.最后,笔者从实证结果出发,提出促进农村平均消费水平上升的城市化渠道的深层次含义,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即人口的城市化,而人口从乡村向城市的流动则构成了城市化的主要来源。本文运用各地区人口流动2002~200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对城市化水平模型的估计,发现经济发展仍然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而人口数量对东、中部地区产生了规模不经济,对西部地区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并且跨地区的人口流动加速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城市化发展现状与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永欢  樊胜岳 《经济地理》2004,24(5):609-613
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文章基于对甘肃省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基本判断,指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积极推进城市化的战略意义。在简要分析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的基础之上,提出甘肃省推进城市化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一是改革传统的户籍制度。推行信息化管理;二是完善现行的土地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建立有利于城市化发展的产业集群和政策环境:四是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的定位及发展路径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尹晓波  侯祖兵 《经济地理》2006,26(3):473-477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平台,根据美国经济地理学家诺瑟姆“S”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文章通过西方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区位理论,对海峡西岸经济城市群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经济区域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基础,提出城市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辽西走廊地带是连接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纽带,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一环,其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意义重大。在充分研究辽西走廊地带的区域特征基础之上,分析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的发展特点,探讨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复式"二元结构下西部城市化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科伟  胡浩 《经济地理》2002,22(3):317-321
在分析二元结构与城市化关系的基础上,对我国“复式”二元结构,即东西差异和城乡差异共同作用的背景下西部城市化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城市化区域差异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志宪  虞孝感 《经济地理》2004,24(1):53-56,66
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影响,江苏省的城市化出现了苏南、苏中及苏北之间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城市数量、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城市现代化、城市地域特征等诸方面。由于苏南、苏中、苏北的城市化发展环境不同,因此三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沿江地区是江苏省最发达的地区,完善的交通通信网络、良好的互通基础、密集而等级分明的城镇、政府的大力支持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使沿江城市带的构建成为可能,沿江城市带的建设可发挥城市的集合规模效益,推动江苏省的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道路与对策构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伸小敏 《经济地理》2000,20(3):54-57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本文从城市化内涵 和中国国情出发,以中国城市化现状问题为突破口,借鉴国际经验,结合现代化城市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城市化应该实行农村城市化与城市内涵化共同发展的战略,构建与区域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可持续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17.
按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城镇建设的大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镇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引发人口过度增长、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和指导我国城镇建设因此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文章指出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决策为我国城镇化道路指明了方向.强调在城镇化过程中,要严格保护水土资源,科学合理地控制速度和规模,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建立严格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制度.促进城镇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城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的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有着根本区别,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中原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为支撑,坚持走多元的城镇化道路,培育城镇化的强大动力机制,为城镇化搭建多层承载平台。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策略为:在城镇化进程中实施集约经营、营造优良环境、追求功能优化、促进城乡统筹、构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台湾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对战后台湾省产业结构的演进分析,并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的变化分析其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得出了产业结构演变所形成的农业与非农业地位的消涨、比较利益的差异及劳力吸收率的更迭造成城市化动力更替,是台湾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