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争议的解决     
在买卖过程中,争议是常见的,消费者与经营者的争议如何解决呢?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五种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由于经营者不依法履行义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消费者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不满意,双方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产生矛盾、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申诉、仲裁和起诉五种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买房热带动了装修热,而随着家庭装修业的火爆,装修质量投诉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家庭装修业属于新兴行业,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所以有相当一批消费者受到了伤害。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惟有依靠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如果您对于装修质量不满意,同装饰公司又无法达成共识,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纠纷:(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2)消费者请求“质监部门或消协”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但必须注意:一般情…  相似文献   

4.
郭守杰 《财会月刊》2013,(8):113-115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1)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2)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买房热带动了装修热,而随着家庭装修业的火爆,装修质量投拆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家庭装修业属于新兴行业,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所以有相当一批消费者受到了伤害。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惟有依靠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如果您对装修质量不满意,同装饰公司又无法达成共识,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纠纷:(2)消费者请求“质监部门或消协”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但必须注意:一般情况下,如提请了仲裁,便…  相似文献   

6.
强制拆迁是指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不履行生效搬迁安置协议中规定的搬迁义务时,由拆迁人通过仲裁、诉讼或向行政机关申请裁决的方式,使拆迁行为获得法律上的强制效力,迫使被拆迁人履行搬迁义务的活动。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15条规定,“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是诉讼程序的前置程序。所谓前置程序指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是诉讼程序提起的必须的前提程序,劳动争议如果未经仲裁程序的仲裁裁决,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未经仲裁程序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不得受理。但作为处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却没有规定反申诉,这在程序上违反平等、对等原则。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一方当事人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反诉,但其反诉权能否实现?而当双方当事人均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一方可否反诉?  相似文献   

8.
实问实答     
编辑同志: 我和单位因除名问题发生争议,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可仲裁部门做出的裁决根本无法让我信服。请问,我可不可以将仲裁委员会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诉?  相似文献   

9.
《产品质量法》第46条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出复议决定的,当事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是法律赋予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讼诉权利,也是行政救济的一种方式。一、产品质量行政诉讼案例(-)案情概况某食品厂于1993年IO月18日获得某市技术监督局核发的编号ZCI叨NS人有效期五年的《。。市工业产品准产证》,并获准可以生产广式月饼。1996年8月30…  相似文献   

10.
农民每年都要购买种子、化肥等农用资料,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四)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买到假劣农资的农民朋友,投诉要迅速及时,以便及时处理。同时要注意投诉材料和证据要齐全、完整。投诉时要书写相关投诉书(起诉状),内容包括姓名、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购买农资日期、价格、销售者或…  相似文献   

11.
诉讼是保护消费者最有力、解决纠纷最有效的方式。当产品致人损害时,消费者可直接向产品责任者索赔或根据与之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还可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  相似文献   

12.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本题考核点是《仲裁法》的规定。仲裁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原则和一裁终局原则。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不能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D选项是错误的。根据《仲裁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可以仲裁。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是不能进行仲裁的。因此,B、C选择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再说投诉     
消费者遇到商品质量、服务质量问题,按《消法》有五种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由消费者保护组织调解,向行政执法部门申诉,通过仲裁部门仲裁,到法院起诉。第一条途径可能最简单。但是,后面几个途径如果不能公正、公平处理,或者缺少对消费者的热情,总是声色俱厉,第一条途径也就走不通了。  相似文献   

14.
假冒伪劣产品使人们饱受产品致人损害之苦。为此,国家规定产品责任制度以保护消费者利益。诉讼是保护消费者最有力、解决纠纷最有效的方式。当产品致人损害时,消费者可直接向产品责任者索赔或根据与之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还可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谁有赔偿请求权向...  相似文献   

15.
刘军 《质量春秋》2008,(10):52-53
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纠分.消费者可以有五种途径解决产品质量问题。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消费者往往因为时问和精力上的原因不能或不愿通过以上某种途径解决问题.甚至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为了避免消费纠纷的出现.有必要多掌握一些产品质量鉴别的常识。把问题解决在消费前这一环节。本文为此在剖析皮鞋质量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起诉与应诉起诉是当事人一方(原告),列举一定的事实和理由,向人民法院立案,要求依法对当事人另一方(被告)给予制裁或确认一定事实的活动。根据案件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和刑事起诉等。起诉一般应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书(状)。应诉是被告因原告起诉,经人民法院传唤,针对原告起诉的事实与理由进行答辩,并通过列举相应的事实、法律来实现目标。自诉与公诉自诉指轻伤、重婚等案件的原告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追究被告人(加害人)的刑事责任,同时可以请求追究其民事责任,诉讼文书常为刑事自…  相似文献   

17.
孙佳园 《活力》2014,(3):27-27
一、不起诉的概念、特征 (一)概念 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不具备起诉条件或不适宜提起公诉所作出的不将案件移送法院进行审判而终止诉讼的决定。 对不起诉制度应把握四个要素:其一,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起诉审查后所采取的一种法律处置方式:其二,不起诉的根据在于案件不具备起诉条件或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不适宜提起诉讼;其三,不起诉决定的法律效力在于不将案件交付法院审判而终止刑事诉讼;其四,检察机关的不起诉决定具有确定效力,如不具备法律要求的条件,不得改变已发生效力的不起诉决定再行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18.
法定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或者自己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从而作出不将犯罪嫌疑人诉至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处理决定,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的三种情况之一。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定不起诉适用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用户和消费有4项权利,即:(一)查询权;(二)申诉权;(三)要求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权;(四)对处理产品质量纠纷的四条途径(协商,调解,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等)有选择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处理采取“一调一裁两审”的单轨体制,即劳动争议发生后首先由当事人向本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品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只有当劳动争议伸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时,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笔者认为此种体制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