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丰团 《时代经贸》2013,(2):110-111
投资行为是企业资金积累的重要基础和企业成长的主要动因,但是由于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管理层薪酬、管理者背景特征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企业的管理层进行过度投资,“羊群行为”、自我保护动机是管理层过度投资的主要表现,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完善股权结构等方面治理管理层过度自信引发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2.
苏定东 《当代经济》2009,(23):64-65
传统理论认为,人们在作决策时是理性的,但近期研究认为,人们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本文研究管理者的过度乐观对企业内部现金流的使用、对公司投融资水平、投资方式均有影响,矫正过度自信的方法是通过自我学习调整和加强外部控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过度投资概念及过度投资的动因进行研究。过度投资的动因由下面四个因素构成:经营者偏离所有者目标、信息不对称、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管理者特质及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4.
袁晴  吴清 《经济研究导刊》2022,(27):128-130
审计收费是指被审计单位就被审计事项支付给审计机构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关于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颇多,但对于管理层的行为特征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因此,基于管理层行为特征理论的相关知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在管理层过度自信的条件下,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费用将会有何种变化,同时还引入产权性质这一变量。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审计费用确实受到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影响,被审计单位高管过度自信的程度越高,越倾向于过度投资,审计风险也就越高,审计机构会提高对其的审计收费。这种影响在国有企业和民企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国有企业中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董事长个人特征的角度,分别以董事长的年龄、任职时间、学历以及教育背景作为董事长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由此考察了董事长的过度自信行为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长的年龄越低,任职时间越短,学历越低以及当董事长拥有经管类教育背景时,董事长的过度自信行为越强,因此,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敏感度越弱。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经验支持,而且也为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契约的制定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5,(12)
近年来,有些家族上市公司产生了过度投资的现象。于是,对家族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展开研究分析就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家族上市公司内外因两方面对家族企业的过度投资进行探析。结果表明:家族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内因是对利润的追求,使家族现金流入最大化是其投资的动机。家族企业过度投资的外部动因是政府干预,法制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其中政府为使土地的最大限度被利用,只对GDP的追求而向上市公司提供融资等形式,致使家族上市公司投资过度。  相似文献   

7.
曹晓燕 《时代经贸》2012,(16):105-107
国企高管作为投资决策的核心人员,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非理性的现象。论文从过度自信理论对国企高管过度投资行为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个人层面和公司层面提出了国企高管人员过度投资行为控制机制,包括区分决策和行动、构建自我学习机制、董事会内部治理和心理契约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8.
大股东治理与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者的机会主义引发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5~2006年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大股东持股及其相关的股权结构特征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1)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呈倒N型的曲线关系,即大股东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作用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2)非国有大股东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更有力;(3)次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发挥大股东的激励效应,抑制大股东的防御效应,特别是当大股东不处于控股地位时。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动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是当今许多国家所面临的同题,以往国外的文献普遍将过度投资视为机会主义行为,而从最近的研究以及中国特殊的经济背景来看,转轨经济中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动机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11.
过度自信是人的特征,不是市场的。但是人们过度自信的特征会影响市场投资行为。投资是一个艰难的决策过程,涉及到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依据这些信息进行决策。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常常过度交易,积聚投资风险并导致投资组合收益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过度自信理论的公司购并行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海东 《现代财经》2006,26(10):37-40
基于过度自信理论,通过一简单模型对高管人员的过度自信如何影响公司购并行为和购并效率进行分析表明,高管人员的过度自信可部分地解释中国上市公司购并事件的频发以及购并效率的低下之原因。  相似文献   

13.
股市过度投机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义刚  汪丹 《经济管理》2001,(19):20-22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股东和经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代理成本问题,使得经理有过度投资的倾向,但是原有过度投资的检验方法并未能准确地界定过度投资行为。本文在综合考虑项目投资的期限、投资的行业差异和投资收益情况因素后确定了过度投资行为的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过度投资的识别可以更好地发现存在过度投资的企业,并为进一步研究过度投资的治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过度投资上市公司在负债比例、投资年度的收益以及是否处于战略扩张阶段等方面和其他上市公司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永东  朱广印 《金融评论》2010,2(2):73-82,38
基于企业理论和财务理论,本文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并购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2006~2008年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企业并购行为的重要动力和原因,企业并购政策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过度自信企业实施的并购行为比非过度自信企业高20%左右;而内部治理结构和企业的并购决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过度自信管理者相信自己是忠于股东的,但是却可能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决策;标准的激励合约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独立董事可能需要在项目评估和选择管理层方面发挥更为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平 《当代经济》2008,(9):128-129
传统主流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假设条件,就是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并且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决定自己的决策方案。然而在现实中,投资者决策行为却往往是有限理性的,主要有:处置效应、羊群行为、过度自信以及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本文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的成因进行相关分析.并尝试提出纠正我国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的相应措施.从而尽量减少有限理性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实证研究了我国开放式基金的羊群行为及反馈行为,并检验了这种投资行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放式基金具有明显的羊群行为及反馈行为,这种投资行为提高了股市上涨期间的上涨幅度,加剧了下跌期间股票市场的波动。加强市场及产品创新,改变基金投资范围狭窄、缺乏做空机制、产品同质化严重、投资管理模式雷同的现状,是解决这种不利局面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过度自信是企业管理者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特质,其对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企业负债率、投资率升高。本文以国内上市公司为分析重点,通过理论探讨,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0.
过度自信对投资策略及资产均衡价格将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构建过度自信条件下授权投资组合管理模型,分析了过度自信对机构投资者授权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投资组合均衡主要依赖于过度自信水平,当代理人理性或者适度过度自信时,可观察到投资交易数量是过度自信水平的减函数,若过度自信水平足够强且努力成本很小时最优投资组合交易数量则是过度自信的增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