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2010至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回归分析检验投资者异质信念、未预期盈余与公司盈余公告效应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显著的盈余公告效应,投资者异质信念、未预期盈余是盈余公告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投资者会提前对公司盈余公告信息作出反应,由于对公司盈余信息的获取程度不一、对公司股票的未来走势有不同观点,股票流向愿意出更高价格的乐观的投资者手中,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卖方获得的超额收益越大。随着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投资者异质信念程度降低,股票价格逐步回归其基本价值,累计超额收益也因此降低。总体上,投资者异质信念对未预期盈余与累计超额收益的关系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李玉志 《财会通讯》2021,(9):97-101
大型企业在盈余公告期间可能会出现股价疯狂上涨的漂移现象,对企业累积超常收益具有显著性影响,这是市场检验的范畴.基于企业盈余公告视角,以2016—2018年企业盈余公告信息为样本,研究金字塔结构下企业盈余公告效应对累积超常收益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在盈余公告效应被证实后,传统超常收益无法从系统性风险和交易成本上对盈余公告效应的成因作出归纳,不能得到合理解释.针对该问题,采用金字塔结构对盈余公告期间的成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通过对累积超常收益率计算,发现金字塔结构企业盈余公告期间的股票市场具有反应过度的特性,并说明使用收益超常式的管理行为能够对累积超常收益显著性进行有效分析.建立在实证结论基础上,对完善收益分析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会计盈余质量的定义和特征出发选取了应收账款周转率、非经常性指标、现金营运指数、主营业务利润比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指标,并采用变异权数综合评价法将这些指标整合为综合盈余质量指数(EQI),用于评价盈余质量.文章将综合盈余质量指数(EQI)加入到传统的盈余—报酬模型中,构建了改进的盈余-报酬模型.之后选取2009年至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和市场收益数据,对改进的盈余—报酬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与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盈余质量和市场超额回报率显著正相关,说明创业板市场能够对盈余质量产生正常反应,即对于盈余质量高的公司,投资者所获取的收益更大,从而说明投资者可以根据盈余质量的数据作出较合理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企业会计特征和竞争力特征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后发现,上述特征显著影响会计盈余的持续性。此外,实证结果揭示了持续性高的盈余向资本市场传递更多正面的信息,提高公司的市场反应;如果资本市场未能反映盈余持续性的信息,投资者据此制定的交易策略就能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择2011—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盈余管理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机构投资者对投资者情绪与企业盈余管理关系的调节效应.通过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消除内生性,实证得出投资者情绪会促进企业加大正向盈余管理概率,但是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投资者情绪会抑制企业正向盈余管理水平,在投资者情绪低落期,投资者情绪会促进企业正向盈余管理水平.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上升,会进一步提高企业正向盈余管理迎合投资者情绪的概率,同时会缓解情绪高涨期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正向盈余管理水平的负影响,而加大情绪低落期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正向盈余管理水平的正影响,说明机构投资者扮演了"战略合谋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7年沪市A股中报数据,从相对和增量价值相关性两个角度研究了盈余结构以及具体盈余项目与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全面收益的价值相关性水平不如净利润,投资者对利润表的关注程度远高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同时,对总括盈余进行分解能显著增加盈余对股票回报的解释力,除全面收益中部分项目外,各分解项目对股票回报均有显著的增量价值相关性,这表明披露结构性盈余项目有利于投资者判断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7.
信息观以有效市场假设和理性决策为前提,以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为核心,把盈余反应系数(ERc)作为衡量盈余质量高低的根本指标.然而单纯ERC指标很难客观评价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和投资者保护水平.计量观通过Felcham-Ohlson超额盈余折现模型等计价模型打开了从会计盈余到公司价值的"黑箱",不过,由于忽略了真实性评价和市场反应蕴含的意义,计量观同样无法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以2005—2012年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视角,从财务信息内部“生产”和投资者反应两个方面研究了关系型交易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会计信息“生产”方面,为了降低会计盈余的波动性,越依赖关系网络进行交易的企业越倾向进行盈余管理;在投资者反应方面,关系型交易增加了外部投资者的解读成本,降低了盈余反应系数,并且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中表现较为明显。研究表明:关系型交易增强了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这一信息交流机制降低了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减少了企业盈余的信息含量,这对我们理解新兴市场国家中的关系型交易如何影响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及其投资决策具有增量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5-2008年间发布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公告的沪市A股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会计差错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更正公告发布之后的盈余信息含量显著低于发布之前。说明发布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公告使公司声誉受损,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信任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3、2004年沪市A股为样本,以应计项目作为会计盈余的质量特征,分析市场对超常应计项目的信息识别能力。结果发现:在进行股票定价时投资者能识别超常应计项目并作出反应;对于会计盈余表现好的公司,超常应计为正的公司其盈余反应系数小于超常应计为负的公司(2004年数据不明显支持该结论);对于会计盈余表现差的公司,超常应计为正的公司其盈余反应系数大于超常应计为负的公司(2003年数据不支持该结论)。本文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现金流量表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1年至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增量解释力,检验这部分报告盈余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信息还是扭曲了信息。研究发现: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与盈余反应系数之间呈U型,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增大了盈余反应系数的水平,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盈余信息市场反应的角度,研究了XBRL财务报告这一会计信息标准化措施对资本市场信息反应效率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盈余公告后股价漂移现象,但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不同,在2007~2011年期间的盈余公告后股价漂移现象存在熊市特征:在此期间,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未预期盈余为负的股票价格向下漂移;而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不同,未预期盈余为正的股票价格也向下漂移。同时研究还证明,XBRL财务报告的强制披露显著降低了盈余公告后的股价漂移程度,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并检验了后股权分置、新准则实施背景下,分析师对公司未来一年的盈余预测与实际盈余之间发生的盈余震惊(earnings surprise)与股权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能够显著地对盈利震惊做出反应;投资者对负向盈余震惊更为敏感,反应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我国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2007—2008年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实施之后,可转换债券的稀释效应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稀释效应与盈余反应系数并没有呈现出负向相关关系,即公司可转债的稀释效应并没有对其未预期盈余的反应程度产生影响,即我国资本市场没有能够传递有关稀释性证券对于未来盈余稀释作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以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模型为基础,探讨了分析师跟踪上市公司的决定因素及其对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更倾向于选择盈余平滑程度较高且盈余操纵较少的公司。在分析师市场形成后,投资者将分析师的预测作为估计公司未来盈利的主要依据;对没有分析师跟踪的公司,投资者仍然倾向于运用以往的盈利作为公司未来盈利预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盈余分解对提高盈余预测能力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盈余分解在提高盈余预测水平上的作用。研究发现,从净利润到把净利润分解成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等八个盈余项目的过程中,盈余分解能够持续提高盈余预测水平,盈余分解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幼稚模型和基本模型,结果显示,营业收益的持续性高于非营业收益,投资收益亦有一定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5~2010年间有过定向增发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监管意愿和监管能力的角度考察和解释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①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与盈余管理水平显著负相关。②因为监管意愿的差异,使得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比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更好地抑制了盈余管理。③进一步区分盈余管理的方向后发现,由于监管能力存在差异,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正向盈余管理样本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内容,对我国的相关政策制定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股东控制下的股权再融资与盈余操纵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状态,大股东与潜在投资者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大股东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盈余操纵动机。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分析大股东进行盈余操纵的机理,大股东通过调整利润的时间分布可以改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的判断,从而造成股票再发行价格的提升,使大股东获取更多的私人利益。存在盈余操纵成本的情况下,只要盈余操纵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实施盈余操纵就是大股东的最优选择,从而使盈余操纵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收益模型考察了盈余质量差异对会计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盈余质量好的公司ERC值比盈余质量差的公司ERC值大;盈余水平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要强于盈余变化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盈余质量好的公司盈余水平解释能力要高于盈余质量差的公司的盈余水平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将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按变更原因分为常规变更和非常规变更,按继任来源分为内部继任和外部聘任对上市公司在发生变更当年的和前后年份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选取2008-2010年期间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Jones模型和检验模型,对上市公司高管变更期间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对于常规变更公司,变更当年可能进行了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变更后一年比前一年更有可能进行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②对于非常规变更公司,变更当年可能进行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而不是显著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变更后一年比前一年更有可能进行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③内部继任和外部聘任的公司在变更当年都进行了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但内部继任公司调增的幅度大于外部聘任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