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创业活动与创业学习之间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创业活动是通过寻找和辨别一些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更多的服务,创业学习就是在创业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知识的创造和积累的过程。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创业学习有很大的意义,新创企业的创业学习能帮助企业掌握更多的管理知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文章主要从经验积累、问题解决、机会识别以及能力培育等方面阐述了创业学习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VUCA时代背景下,新创企业自身知识基础难以有效应外部环境带来的冲击,资源约束和韧性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其生存发展。基于组织韧性和环境不确定性的视角,解析了跨界搜寻行为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对362份样本企业数据的分析发现,前瞻型搜寻和反应型搜寻对新创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韧性分别在前瞻型搜寻和反应型搜寻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分别负向调节前瞻型搜寻和反应型搜寻对组织韧性的关系,并负向调节组织韧性的中介作用。研究有助于揭示跨界搜寻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过程及其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4.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激发其创新活力,更好地发挥创新主体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对湖北省8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研,从法律环境、政策环境、融资环境、产业环境、市场环境和国际环境六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了解了企业对促进制度的具体需求。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促进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成长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乡村创业环境、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和创业风险感知的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返乡农民工对创业政策了解不够,乡村还缺乏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创业榜样;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整体上偏低,且以物质需求为主要驱动力;返乡农民工能客观认识创业可能面临风险,在缺乏创业资金、创业能力和创业信息的支持下,可接受风险水平整体上较低。对此,应通过乡村创业政策的宣传以及乡村创业榜样的引领,营造良好的乡村创业环境;通过返乡创业援助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不断提升返乡农民工抵抗风险的能力;通过动态监管与追踪对返乡农民工进行精准支持,增强其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返乡创业企业的初始条件和发展环境与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地区的民营经济有很大的不同,应根据返乡创业企业的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明确其产业指向。返乡创业企业大多处于创业初期的幼弱期和高危阶段,具有高淘汰率、高新增率、短生命周期、竞争力偏弱的特点。创业资金不足、企业规模小、层次低、管理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乏、产业关联配套支撑不足是制约返乡创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政策行政整合不够、时效性偏短、覆盖度偏低等弱化了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效用。应加大对返乡创业企业的资金扶持,加强投资引导和产业分类分区引导;强化行政整合,从短期性扶持政策转向持续性扶持政策,扩大政策受益面。  相似文献   

7.
返乡创业是农民工对输出地与输入地的投资成本与效益比较后的理性选择。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以中小企业或个体的多行业经营分布为主。农民工返乡“创业潮”形成的两个阶段在兴办企业的资金来源、产业结构和销售渠道等方面差异较大。由于农民工自身素质和条件以及外在环境制约着民工的创业发展,因此应从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创业环境的优化两方面着手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8.
新创企业在双创情境下获取关键资源及应构建何种动态能力以助于成长绩效提升这一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利用524家新创企业样本的问卷数据,借助软件SPSS和AMOS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关键资源获取的关系嵌入和资源拼凑方式对成长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且动态能力在其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政府支持和跨界搜寻方式对成长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且动态能力在其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关键资源获取的不同方式对动态能力具有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对成长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为新创企业、国家创业创新政策制定者和投融资市场洞察各类关键资源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国际新创企业是国际化经营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并且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对传统的国际化理论提出了挑战。由于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市场环境和技术水平,国际新创企业与传统国际化企业对国际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利用也往往表现出差异。因此,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探讨国际新创企业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国际创业机会识别和利用情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国际新创企业的创立和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新创企业在资源获取和配置方面存在相对弱势,尤其是传统金融排斥带来的融资约束不利于其持续成长。具有普惠性和精准性的数字金融则可以为新创企业提供更多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进而促进其成长。然而,现有文献关于数字金融发展影响新创企业成长的专门研究较为缺乏,更缺少相关经验证据。本文认为,数字金融发展能够为新创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提升其金融资源获取和配置能力,从而促进新创企业成长。以2012—2020年中小板和创业板新创企业为样本的分析显示:(1)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新创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融资约束的部分中介效应和“融资约束—研发投入”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新创企业成长,并存在“数字金融发展→缓解新创企业融资约束→增加新创企业研发投入→促进新创企业成长”的传导路径;(2)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新创企业成长的正向影响,在东部地区和数字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和数字化水平较低的地区不显著,表明地区市场规模、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数字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数字金融功能和作用的发挥;(3)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受融资约束较强的非国有新创企业和更依赖技术创新的高新技术新创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国有新创企业和非高新技术新创企业成长没有显著影响,反映出融资约束是新创企业成长的主要障碍之一,而技术创新是新创企业提升成长能力的主要路径之一。相比现有文献,本文探讨了数字金融发展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为数字金融发展促进新创企业成长及其链式作用机制和异质性提供了经验证据,拓展和深化了关于数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研究以及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本文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存在“长尾效应”,有助于解决企业早期融资中的“最初一公里”堵点问题。因此,各地应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市场化和数字化水平,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积极效应;金融机构要关注各类企业的金融需求,有针对性地优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新创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金融发展带来的便利与机会,强化技术创新,进而实现高质量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0~2012年武陵山民族特困地区71县的数据,分别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武陵山区金融发展对农民增收的效应。结果表明:金融规模扩大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效应,而金融效率提升对农民增收具有负向影响,金融效率改善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助于农民增收,且并不存在"门槛效应"。城镇化与金融规模扩大的交互作用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效应,而金融效率提升与城镇化的交互作用对农民增收具有负效应。此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具有负向作用,而公共财政收支增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因素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效应。为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及农民的金融抑制问题,必须大力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增强金融精准扶贫力度,提高各类扶贫资金和政策性担保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2009—2010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281家创业企业为样本,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实证分析高管合法性对创业企业IPO抑价的影响。通过对构建高管合法性的操作化指标进行稳健回归分析,本文发现,高管合法性与创业企业IPO抑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IPO过程中,高管合法性能够作为传递创业企业价值的可靠信号,提高外部投资者对创业企业的信任程度,进而有效降低创业企业的IPO抑价水平。  相似文献   

13.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也有利于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基于江苏省14个村庄597位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就近转移已成为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个人特征、家庭禀赋和制度环境等多重因素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产生影响;受教育程度和家务分担程度的提高、家庭收入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家人的支持和自身的返乡意愿,均能显著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应积极开展农村女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夫妻合作型家务劳动,优化农村女性创业环境,创造农村女性就业机会,以持续推动我国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持续成长是企业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熊彼特构建的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理论侧重于从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单方面的角度对企业持续成长进行研究,而不是利用二者的协同关系对企业持续成长进行研究。我们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纳入到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中,构建出基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模型的企业持续成长创新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投入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提出用以刻画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投入关系的边际创新替代率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同一企业内和不同企业间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均衡的创新组合。  相似文献   

15.
随着研发外部化的发展,企业的创新活动由过去的内部创新向开放式创新发展。本文基于国泰安中国非上市公司数据,在控制了企业规模、市场竞争、负债率和资本密集度的情况下,分析了外资研发、制度环境对我国工业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自身的R&D投入对其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较小;外资研发对我国企业创新没有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制度环境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与企业的创新产出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产权结构对企业的创新产出有微弱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扶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脱贫致富是中国新一轮减贫的重点,片区扶贫是把片区作为主战场,以片区的形式组织扶贫开发。选取武陵山片区有代表性的41个县为样本,采用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的相关数据,基于密度、距离和整合的3D框架分析县域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经济中心距离越远、基于面积的经济密度越高、扶贫资金越多的县,贫困发生率越高,反映出经济发展与扶贫工作不同步、偏远地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以及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和扶贫精准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应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县域经济密度和减贫绩效“双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偏远地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距离;建立和完善精准扶贫、协作扶贫机制,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个体的社会网络结构决定着其所能摄取的信息的数量与质量,而先前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对信息的解读。利用河南省433份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调查数据,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与创业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对该作用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越丰富、社会网络越发达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概率越大;新生代农民工最后工作工龄、换工作次数在其社会网络与创业行为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应重视创业信息与知识的交流渠道建设,以使更多有创业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个体辨识更具价值的创业机会。  相似文献   

18.
政府环境补贴能否激励企业绿色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以2007年-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识别政府环境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投入与创新强度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政府环境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政府环境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制度激励作用得到明显体现。具体而言,国有企业与创新能力高的企业具有较强绿色创新动机,环境补贴对这类企业起到"锦上添花"的激励作用;而生产规模小、治理任务重、融资约束强的企业,自身创新禀赋较低,环境补贴更多是一种"雪中送炭"的资金激励。(3)新《环保法》的实施强化了企业污染治理行为,有效形成源头削减与末端净化相同步的污染治理模式。为激发企业绿色创新、完善政府环境补贴政策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刘柏胜 《全国商情》2009,(14):39-40
信用问题是关系企业组织进而关系到整个产业组织绩效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现实经济中广泛存在的失信现象,从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学的角度,运用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信用的性质,失信的种类与产生原因,提出了要从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以及企业自律角度防止失信问题,促进企业和产业的有效运行,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实现的重要前提,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保障。采用三峡库区移民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创业者先前经验和信息资源对创业机会识别有显著正向影响,先前经验对信息资源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资源在先前创业经验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先前创业培训经验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政策环境负向调节信息资源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政策环境的改善,使创业者更多地接受来自正式渠道的信息,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取信息的重要性降低,因此,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有助更多的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和实现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