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一般把R&D看作创新性投入,文章按照OECD分类把R&D细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研究三大异质性创新投入。通过1998—2010年29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函数(SFA)分析了三大创新投入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影响,得出结论:试验开发研究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对技术效率的作用为负,在控制了滞后性后,结论依然稳健。这与传统认为的“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地位”的观点不符。最后文章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分析了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8-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R&D投入强度、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分别会带动二氧化碳同方向变动约为0.975和0.816的百分点,R&D投入强度每变动一个单位会平均减少约0.111个单位的碳排放。由此可知,加大研发投入、调整产业结构、采用节能技术降低能源强度是现阶段中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已经成为影响中国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FDI使各相关部门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使得我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发生了一些逆向变化,中国贸易条件的动态变化逐渐得到学术界和政策制定部门的关注.本文从影响我国收入贸易条件的主要因素入手,研究FDI和R&D投入对我国收入贸易条件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一些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用发明专利代表创新能力,用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代表外国直接投资,分析了我国30个省市外国直接投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外国直接投资自身对我国的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在与我国自身的研发投入以及发明专利的市场化程度相结合以后,其对我国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我国自身的研发投入以及发明专利的市场化程度对创新能力都有显著促进作用.检验结果说明,创新能力的提高要依靠自身的研发投入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研发的投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的运用效率。目前的中美贸易战就清晰的告诉我们,企业发展需要的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上。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本文探讨研发投入对企业效益的影响,目的在于找出以上二者之间关系的证明,以提高企业对研发投入和科学创新的重视度。  相似文献   

7.
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利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明显;研发机构的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高等院校的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广告投入和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行业间差距的问题,本文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分析发现:(1)企业广告支出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并具有滞后性。(2)企业研发支出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并具有滞后性。(3)企业的广告与研发投入强度存在行业差异。(4)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强度对绩效的影响更明显。(5)消费品制造与服务业广告强度对绩效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正在成为各国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新引擎。采用OECD-TiVA数据库、OECDSTAN数据库的数据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及行业数字化投入程度进行测算,验证数字化投入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投入显著提升了整体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在行业异质性方面,数字化投入显著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对生活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数字化投入对高端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作用优于传统服务业。在国家异质性方面,对于发达国家和互联网发展水平更高的国家,数字化投入对其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促进我国科技投入的财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科技投入存在总量增长缓慢.结构不甚合理、财税政策激励力度不足等问题。增强各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的关键在于明确各级政府的科技投入责任,合理调整科技投入结构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协调科技资源投入的区域平衡;而建立“科技发展准备金”,实行快速折旧,完善税前扣除制,积极运用税收减免和大力推进增值税转型进程,将是完善科技税收政策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下的中国碳减排政策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本哈根会议达成的协议依然延续京都议定书的基本政策,但协议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寻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的全球政治合作机制短期内难以实现。寻求合理的经济性政策工具仍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其手段主要包括价格工具的碳税与数量工具的排放交易、联合履约与清洁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除一般意义上风险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危害性等特点之外,气候变化风险还具有复杂性、内在价值性及难以完全量化、动态性和客观性等特点。当前,国内外对于气候变化的经济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主要包括对风险概率的建模与评估、指标体系的风险建模与评估、情景模拟的动态风险建模与评估方法以及气候变化风险的社会经济评估图标体系。由于气候变化风险的社会经济影响存在跨期性、不确定性,仍有很多未知的研究领域,如定量化、图谱化以及与自然影响评估的区分与方法合作等,未来研究仍有很多空间。  相似文献   

13.
关于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农作物变迁的研究,学界主要围绕着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农业商业化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这些讨论,大多数是就某个问题的讨论,很少以珠江三角农作物种植结构变迁为专题的深入研究。大多数研究者普遍认为,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和农业的商业化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可以促进农业的商品化,另外一方面,农业的商业化也带来了经济作物更大范围的种植。  相似文献   

14.
《坎昆协议》标志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从框架性原则转化为习惯法原则。虽然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早已取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共识,但其具体实施仍举步维艰。该原则的实施,可以通过各国提出具体国际主张,国际法院依据该原则支持在其他事实基础和法律渊源上所做出的判决以及运用多边治理机制等方式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汽车产业具有关联产业多、带动性强的特点,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汽车产业进行研究,通过对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分析,可以在数量上证实汽车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证实汽车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全方位的制度变迁。它使社会主义经济焕发活力的同时,也成为拉大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对于制度变迁反映速度的差距和方式的不同、制度不完善、制度变迁的不确定性、获取制度变迁收益与承担制度变迁成本上的不对称都对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从低碳旅游的源头上解释和概述低碳旅游发展脉络,可以发现旅游业是气候敏感性的产业,气候变化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又加剧了气候变化。低碳旅游的相关研究始于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发展于旅游业缓解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关于低碳旅游的发展轨迹存在很大的不同,目前低碳旅游理论体系与实证研究均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资源的配置除了传统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以外,还存在着第三配置。本文从制度变迁视角,以中国为个案,对第三配置的历史沿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和改革的逐步深入,东北地区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下降,大量工人下岗,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陷入亏损和十分艰难的境地。造成这种被动局面除观念、体制等因素外,投资也是主要的因素。本文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东北三省经济建设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配比关系,得出的结论可供中央政府策、选择宏观调控的目标和重点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供给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对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经济体,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B-S效应)是从供给角度解释其相对价格上涨的基础理论。针对中国新一轮物价上涨趋势,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B-S效应对中国的适用性,并以1982年—2009年期间中美两国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B-S效应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B-S效应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