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黑龙江、河北、云南三省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推行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对于加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加快农村基层民主进程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开展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难点,剖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做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事一议"制度在提供农村集体物品方面目前仍然存在"社区"失衡、结构失衡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既有国家政策变化、村民集体行动困难等客观因素,又有满足生存需要等主观因素。在村级集体物品供给活动中,村委会在对国家转移支农资金等外部资源的竞争以及对内部村民治理的少作为甚至不作为是关键。在积极探寻有效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时,必须以村委会为基点,明确其责任主体地位,从农村治理的大局出发,更好地完善"一事一议"制度。  相似文献   

3.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可谓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和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重大制度创新,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政策执行角度分析,由于政策执行主体的自利倾向、政策认知不足、协调沟通不畅以及执行方式欠佳,“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收发式、选择性、野蛮式和附加式的执行活动,造成政策执行背离政策初衷的执行偏差问题。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应有效用,必须加强利益关系的调谐、提高政策认同、促进主体间沟通、优化政策执行方式和完善政策执行的绩效管理,在矫正现有执行偏差的基础上实现对政策执行的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4.
农村村级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一事一议制度在实践中面临着“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三难困境;产生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收入偏低、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和制度本身的缺陷。破解一事一议推行困境需要建立和完善财政奖补制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培育多元投入主体,以改善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状况。  相似文献   

5.
魏光 《新智慧》2009,(2):72-73
2008年中央选择河北、黑龙江、云南三省,以省为单位开展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同时,江苏、安徽、内蒙古等多个省份也自发开展了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为一项全新的制度,相关事项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尚无明确规定,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新时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问题将受到空前的重视.而现行的"一事一议"制度对缓解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不可或缺.通过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诱致性变迁的模型分析,笔者认为,正是由于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求错位比较明显,致使其供给制度发生诱致性变迁,又限于客观形势,"一事一议"就是这一变迁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李节 《大众商务》2010,(1):285-285
在全面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逐渐陷入困境,笔者通过深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调查,了解到了村级公共产品运用"一事一议"供给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试图提出几点建议,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逐渐陷入困境,笔者通过深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调查,了解到了村级公共产品运用一事一议供给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试图提出几点建议,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的重点支持和倾向,相关政府机构在对农村事业建设也逐渐加大经济补贴支持,意在促进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补贴政策的全面实施,本文针对一事一议的财政补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对策进行阐述,并简明该政策所能带来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农村的现实经济中,村民和村干部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基于代理人市场——声誉模型,首先对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模型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村现实情况,考虑乡镇政府的影响,通过逐步放松假设条件对基本模型进行扩展。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上级任命的村干部对提拔他的领导负责,而通过竞选方式上来的农村领导更倾向于代表全体选民的利益。因此,在中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国的声誉机制,在逐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的同时,通过村民提名村干部的方式让村民充分行使选举权。  相似文献   

11.
在二元财政结构下,政府供给公共品时对城市和农村采取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造成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对农民待遇不公。应该对现行体制进行改革,大力加强农村公共品的供蛤,体现财政公平原则,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分三个层次:最基础的要素层次,它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基本制度,其次是由这些基本制度组合起来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供给模式,最后,是由这些不同供给模式综合组成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体系。新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体系应该由多个供给主体采取的不同供给模式组成,它们分别是中央政府为主的模式一、乡镇政府的模式四和村民自治的模式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随后,各地区政府就《办法》的贯彻实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据了解,在具体贯彻实施的过程中,农村基层普遍感到,《办法》的出台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行为进行了限制和规范,但对基层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触及力不够,如一事一议议事难、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土地财政现象正在向村庄地域延伸,但是村庄生成土地财政的原因却有别于城市,其集中表现为村干部要"找回过去"、治理当下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和村民社会分化与流动。从村庄的层面看,土地财政主要引起了三方面的社会后果,即新农村建设的异化发展、村干部的逐利化及其治理能力的降低,村民社会分化的加速以及社会结构的固化和扭曲村干部的增收观念。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政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长期以来,在城乡之间实行的横向非对称财政机制是造成农村现在各种问题的根源之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打破财政政策的“非对称”性,统一城乡税制,加强农村公共品供给等。  相似文献   

16.
取消农业税以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筹资困难,公益事业举步维艰。按照政策设计者的意图,“一事一议”是通过民主的方式来解决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但调查显示,群众自愿有它的积极意义,也有其限度,群众自愿并不必然带来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根本问题是国家政策的取向问题,以税费改革为核心的一系列国家政策,基本上都是农民本位取向,但问题是,中央政策的具体落实和农民权利的实现都离不开乡村两级组织,在村庄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村庄公共物品需要中央、地方政府以及村庄来共同提供。所以,新农村建设要注意发挥地方政府尤其是乡村两级组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合理确定农村公共品供给优先序列是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优先序的确定上,我们应始终以农民需求为主,政府宏观调节为辅,改变传统供给主导型的公共品供给制度,最高程度的减少因供给方的自利性追逐而造成的公共产品供给动力不足和内容扭曲。同时建立有效的农民需求表达和显真机制,只有农民能够充分表达需求意愿,才能真正实现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公共品供给,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使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村民小组的和谐发展与小组长的中人角色紧密相连。既往的理论从实然性和应然性两个维度探讨了村干部角色的定位及其价值,却缺乏对村民小组长的角色分析。通过对黔东北一村民组的调查发现,村民小组长在民间事务中扮演着受邀做中和自主做中的双重角色,并尽可能地遵循调解、习俗和谨慎等原则应对相关问题。村民小组长的做中行为凸显了农村社会秩序的权威,揭示了农村传统习俗的现代影响,但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小组长的行为逻辑也需要有所调适才利于更好地引导民间纠纷。  相似文献   

19.
如何“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是推进农村政治建设、完善农村自治制度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当前要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村民民主法治意识培养机制等方面着力推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村庄内公共产品的滞后成为发展的瓶颈。在调研中发现,"一事一议"自主供给村级公共产品的方式在很多地方是失效的。基于此,本文对制约"一事一议"自主供给村级公共产品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修正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