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思娆 《活力》2014,(21):62-62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新闻受到越来越多群体的关注,如何提高新闻采访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而新闻采访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与报纸新闻采访技巧有关。下文中,笔者就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媒介发展下报纸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热线直播”节目作为广播的一个新形式,以鲜活的解说、即时的播报和自然的主持风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听众,促进了广播节目的转型。“热线直播”的形式突破了固有模式的桎梏,可以通过异地采访、连线直播、多台之间或不同媒体之间联动播出,突出节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达到了与听众之间相互交流和互动,也为广播事业转型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记者就此采访了果壳网编辑曾鼎。他表示,北京在秋冬季节转换期间本来就容易产生灰霾天气,在他们与北京多个研究机构交流的过程中,有研究团队认为北京灰霾天气近几年呈一个上升趋势,但也有研究机构称并无太大变化。然而从北京民众的直观感受来说,奥运之后北京每年冬天出现灰霾天气的情况似乎越来越严重。曾鼎指出,  相似文献   

4.
于晗 《活力》2014,(6):131-131
采访活动是一种通过记者与采访对象面对面的交谈、提问来进行新闻采访的社会活动,它是记者职业生涯中一项最重要、最经常的业务活动。访问过程不仅仅是收集材料,同时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善于与人打交道、与人沟通,是营造良好采访氛围的关键,而采访氛围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访效果。那么怎样在采访活动中营造融洽的“自己人氛围”,通过感情交流促进信息交流,使采访顺利进行呢?  相似文献   

5.
刘菲  范忠孝 《活力》2014,(16):54-54
作为记者,首先要学会采访。新闻采访作为新闻活动全过程第一阶段.是记者通过交流沟通获取受访者提供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并进行翻译加工保存的一个过程。在实际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通常会贯穿整个新闻采访活动,也影响着采访的成败。可以说,记者的业务素质包含两大基本功:过硬的文字功底和高超的采访技巧。人们常说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需要“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许多优秀的新闻节目无一不体现着采访的重要性。因为采访对象的千差万别,也因为采访事件的复杂多样,要想挖掘出好的新闻来。关键在记者的采访技巧。那么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笔者认为下面几点比较关键。  相似文献   

6.
孟祥武 《活力》2013,(22):98-98
采访就要有采访的对象,即被采访人,采访的成功与否,与采访中是否把握好采访对象、被采访人是否进入状态直接相关。怎样使采访对象尽早进入状态,调动被采访人的积极性,让你希望知道的东西从“他(们)或是她(们)”的口中源源不断地说出来,而且说得对题、精彩、恰当,一直是新闻工作者们关注、谈论和交流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Q北京今年冬天为何灰霾天气特别多?A记者就此采访了果壳网编辑曾鼎。他表示,北京在秋冬季节转换期间本来就容易产生灰霾天气,在他们与北京多个研究机构交流的过程中,有研究团队认为北京灰霾天气近几年呈一个上升趋势,但也有研究机构称并无太大变化。然而从北京民众的直观感受来说,奥运之后北京每年冬天出现灰霾天气的情况似乎越来越严  相似文献   

8.
李丽 《活力》2013,(9):41-41
采访是记者获得新闻的重要途径。而前期策划和现场交流又是新闻采访成功的关键。 笔者从新闻工作实践中体验到在处理策划与采访的关系上,有三点应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邹慧颖 《活力》2014,(10):87-87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如何让采访的“场”更具能量?采访前和采访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在“家事新闻”采写的亲身体会,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高健 《活力》2011,(7):148-148
在新闻采访中。人物专访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面对面地交流,增强了了解人物的贴近性。因此,相对于事件性采访,人物专访更加具有张扬个性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11.
李卓 《活力》2012,(12):194-194
随着媒体多样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涌人了记者这一行业。部分记者由于经验的匮乏.并不能够有效地开展相关的新闻采访工作。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张蕾 《活力》2010,(21):137-137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流活动。采访关系也有别于一般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流中,双方往往是彼此认识甚至熟悉的.信息流动也是双向性的。但在采访活动中,记者与采访对象大多素不相识.信息流动基本上是由采访对象流向采访者.所以.如何让采访对象知无不谈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怀旗 《活力》2012,(6):164-164
新闻采访是新闻制作各环节的重要基础,也就是业内人士普遍认可的“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提高民生新闻采访技巧,能够使新闻生动形象,更能够引起受众的收视兴趣。笔者认为,民生新闻的采访技巧主要有:寻找平民视角,建立平等交流,寓问于谈,深入交流;根据不同人、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曲含秋 《活力》2011,(5):193-193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影响新闻采访的因素很多,其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笔者根据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广泛参考相关书籍及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同时,又从五个方面,进·步论述了记章在采访中如何正确运用情感因素,达到最佳的采访效果,以期与同业者互学、互勉。  相似文献   

15.
张晓玲 《活力》2013,(10):53-53
据权威部门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假设其中只有10%的人掌握网络交流工具,那么至少有5千余万人可以成为媒体交流、采访、互动的对象。就如同随着的电话普及,电话采访成为当代新闻采访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样,网络采访也将成为未来新闻采访中最为常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宣岩 《活力》2012,(14):73-7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生问题不断涌现,国家出台的一些解决民生的问题需要媒体向民众传达,百姓也需要一个平台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为民生新闻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笔者就民生新闻的采访与写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时间原因,黄田化的采访安排在早餐时,就在他人住的酒店餐厅,他刚刚结束了两天的领导力计划训练课程,就要回到青岛。采访的氛围很轻松,有点像他们上课时的状态,与其称作课堂,不如说那是中集领导层坦诚交流与相互学习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读者之声     
《中外管理》2003,(8):6-6
管理是一门知识,管理也是一种方法。我们立志向您传播知识、与您分享方法、共同成就事业在与读者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高兴地看到有知识、有见解的管理者越来越多。这里是读者与我们、读者与读者交流的平台,希望更多的管理者参加。  相似文献   

19.
现在大家普遍面临这样一个环境:我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是满意感在下降;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多,但是快乐越来越少;我们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是深入的交流越来越少;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士已经认识到.城镇化将逐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而金融业作为这一“引擎”的主要推动力也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国金融业如何适应这一变化呢?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