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潘万喜 《活力》2009,(9):102-102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三贴近”优势。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日益成为观众欢迎的新闻节目。而作为电视新闻的门面。主播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个性魅力也感染并影响着观众的收视。今天,民生新闻主播已经进入了个性化的时代。唯有尽快确定自身风格定位与时俱进才能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庆春 《活力》2014,(6):91-91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风行全国,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有自己特色的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民生新闻节目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界少有的繁荣景象,那么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持者、采访者、引导者、评论者,在节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如何作为一名优秀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3.
张宏明 《活力》2010,(1):61-61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精神需求的多元化,向新闻信息领域提出更多需求和更高要求。”近年来,电台虽然在新闻改革中不断作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新闻产品的数量与质量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电台新闻节目作为广播传媒的龙头和骨架迫切需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增创收听新优势。创优是新闻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出精品、出名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莫菲 《活力》2011,(11):213-213
作为一种电视新闻形态。民生新闻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它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以“以民为本”为传播理念,“平民视角”为叙述方式。倡导电视新闻节目的人文关怀。通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展示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原生态。受到人们的欢迎。引起了各级各地电视台办民生新闻的热潮。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各个城市民生新闻节目都存在着严重同质化现象,民生新闻在各地方台仍然有着较强的收视地位。但与此同时,其缺陷和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琐碎。民生新闻节目中充斥着大量内容琐碎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刘兵 《活力》2014,(11):48-48
一、走出民生新闻的误区 所谓民生新闻,有人认为是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主要以城市新闻报道为主,关注普通市民的日常经济、社会生活等主要题材的“小”新闻;甚至有人认为民生新闻是“鸡零狗碎”的市井化、庸俗化的新闻。但这十几年来,民生新闻节目在摸索前进的过程中,不仅推动了电视本身的发展,也带动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王胜 《活力》2012,(16):116-116
近年来地市级媒体的新闻报道紧跟时代潮流。为地方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其长期以来形成的“时政优先,主题先行”的基本模式和风格.却没有大的突破。致使时政新闻节目编排僵化。新闻内容趋同,形式创新不足。因此,面对着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尤其是民生新闻的冲击,时政新闻要走“主流化”的路子.成为主打强档栏目。必须创新。怎样创新呢突破新闻报道改革中的“瓶颈”呢?  相似文献   

7.
李绍敏  杜晓娟 《活力》2010,(9):69-69
我们中国传统的三大节目包括新闻节目、社教节目和文艺节目.大家都知道,新闻的定义很明确,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有广义的新闻和狭义的新闻.而社教节目的定义是什么呢?就是以社会教育为主旨.传达科学知识、社会公益、社会道德这样的节目。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除新闻节目和文艺节目之外的其他节目统称为社教节目。可以说,社教节目是个“筐”。  相似文献   

8.
李鹏 《活力》2014,(12):87-87
如今,新闻节目的“现场性”这一概念受到人们的关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改变以前的新闻节目播放模式,逐渐尝试使节目具有更佳的现场性的新型模式。对于传统的新闻学,大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有如下几种:新闻是对最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可以使人们感兴趣的生活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最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所进行的一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9.
桑蕾 《活力》2012,(4):58-58
经济建设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经济新闻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它在电视台新闻节目及报纸中所占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新闻写作工作中,经济报道比较难写,经济新闻常常会写成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鸡肋”。写好经济新闻成了当今时代新闻媒体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三贴近"优势,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日益成为观众欢迎的新闻节目.而作为电视新闻的门面,主播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个性魅力也感染并影响着观众的收视.今天,民生新闻主播已经进入了个性化的时代,唯有尽快确定自身风格定位与时俱进才能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颖 《活力》2013,(4):170-170
最近几年,新闻的风格有很大的变化.早就不是那个单纯的播报时代了,现在的新闻更注重“说”和“故事化”。这也衍生出一种模式,那就是叙事化。用不同的叙述手段.突出事件的冲突和矛盾,展示新闻故事的情节,用故事性语言讲出新闻人物或者事件,挖掘人物内心情感,展现人物个性。这种报道方式风格清新,贴近百姓现实生活.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拓展了电视新闻的报道空间,也增强新闻节目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12.
黄友 《活力》2006,(2):184-184
新闻节目是电视的支柱、脊梁。电视因为有了新闻节目而提高了它的地位和声誉,成为公众获得新闻和各种信息的主要工具,成为人们了解天下大事的主要窗口,了解社会的一面镜子。因此,电视新闻报道必须增加可视性,用真实而形象的画面来吸引人、教育人、鼓舞人。  相似文献   

13.
伊欣 《活力》2013,(5):57-57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风行全国.不仅仅是前些年央视成立了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频道。各大地方台也把收视率的焦点对准了民生新闻类节目。从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辽宁电视台的《看天下》、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等等,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有自己特色的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民生新闻节目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界少有的繁荣景象,那么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持者、采访者、引导者、评论者。在节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何龙淼  李强 《活力》2014,(23):49-49
在现如今新闻面向社会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中,传统意义上“播什么,看什么”的新闻概念逐渐淡化,新闻叙事手法也更加多样,但新闻主题更为鲜明,中心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尤其是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的出现让受众人群普遍感到一股暖暖的亲和力。所谓“民生新闻”是指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的,主要以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为关注热点的电视新闻形态。应该说,民生新闻的出现具有当今时代进步特色,它是政府团结群众,传递百姓心声最便捷的渠道,更是政府集思广益,实现群众参政议政最为有效的途径。其之所以得到政府支持、群众认可,因为它具备当下新闻必然的发展条件,符合新闻“三贴近”理论的现实需要,起到了“五化”,即规律化、故事化、生活化、实用化、政策化。  相似文献   

15.
阮洪利 《活力》2012,(12):118-118
近几年,电视新闻节目打破传统播报的方式倾向日趋明显,各种各样的说新闻节目走进了千家万户,也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随着消费社会的成型,电视的娱乐功能日益凸显,“亲切”成为一种主流风潮、亲切地说新闻在电视中所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逐渐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一支生力军。《第一时间》便是国内新兴新闻类节目的领头军,其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6.
李志杰 《活力》2005,(5):225-225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新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写的新文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尽管这是一种边界不十分清楚、内涵不十分确定的边缘性新闻文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类似于新闻调查和新闻分析,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报道,它是从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切入,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而非简单的现象报道。社会经济新闻是以辩证的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某种经济现象,或某一经济领域的形势、成就与问题,而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成就报道”和“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17.
王立中 《活力》2013,(6):85-85
广播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渠道之一。新闻编辑在广播新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在编发新闻时要坚守编辑原则.在编排新闻节目时要采取多种形式方法,从而呈现给听众一顿丰富的听觉盛宴。  相似文献   

18.
朱姗姗  沈春花 《活力》2012,(21):100-100
作为现代传播媒介之一,电视以其特有的真实、形象、生动和声画并茂的传播方式为观众提供了最快、最翔实、最具内涵的各类咨询,特别是各类新闻节目能迅速、及时、简要、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因而成为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窗口. 电视新闻节目指的是电视屏幕上传播新闻信息,分析、解释和评论新闻事实的各种新闻节目的总和,它由电视画面、文字语言、现场效果三部分组成,在电视新闻传播中,文字语言占有主体性构成地位.人们可以想象,一条没有画面语言的电视新闻可能某种程度上相应减少了报道的生动性、可视性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冯羽 《活力》2009,(5):47-47
在“读图时代”和数码图像时代的今天,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传媒中的“看”比起“读”来就要直观轻松得多了。文字记者把新闻稿件的“可读性”作为新闻写作的研究课题。那么,新闻摄影记者就要把新闻图片的“可视性”作为提高质量的切入口。报纸上的新闻照片有它自身的优势,它在传递新闻信息中,能够把许多重大而复杂的题材浓缩在一幅画面上,以真实,生动,直观的形象,吸引读者的眼球。但是,电视新闻的迅速发展,使报纸上的新闻照片面临着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20.
傅超 《活力》2011,(5):232-232
新闻娱乐化现象在我国的出现是近几年的事儿。就电子媒体而言.从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北京电视台的《七日七频道》,直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报浏览》,中央电视台的《周末》等等,这些“娱乐化”了的新闻节目一经推出便得到受众的欢迎。市场的追棒,无不透露出社会对新闻娱乐化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