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 《活力》2010,(8):365-365
20世纪中期深度报道的形式首先出现在了报纸上.它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事件的实质意义与发展趋势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也就是说,深度报道是报道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深刻透视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富有理性思辨的一种报道方式。那什么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呢?“电视深度报道”是指除了狭义上的“深度报道”之外.也将部分“调查性”、“解释性”报道涵盖在内.它实际上是“追踪评述”、“综合评论”、“阐释分析”、“政论”、“热点话题”、“对话”等节目的通称。  相似文献   

2.
文天心 《活力》2014,(7):105-105
党报要唱响主旋律,要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党报的工作性报道如何创新?这是新闻改革中众所关注的问题。工作性报道通常是指涉及领导活动、会议和中心工作的报道。近年来,不少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对工作性报道进行了不少改革,如:控制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条数;限定字数狠刹长风;写法上创新提高会议报道质量等等。这些措施可以说正当其时,但要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性报道的“工作味”,决不能忽视从源头上创新,要善于从新闻的深藏之处去发现“金矿”。  相似文献   

3.
李一男  李舶 《活力》2004,(2):53-5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策划”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它不断出现在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所谓新闻策划,是指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新闻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所占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发掘已知、着眼未来,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达到最佳效果的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4.
徐妍 《活力》2012,(1):49-49
策划一词最早源于企业,按照哈佛企业管理丛书的定义,“策划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而新闻策划则是采编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策划是广播新闻深度报道成功的关键,其运作的方式是,对现有的新闻线索和新闻资源进行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分析研究,进行有预见性地准备,有目的地挖掘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选择最恰当的时机推出报道,以求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志鹏 《活力》2013,(10):111-111
采访是有既定目标的对话。电视新闻采访.就是说指电视新闻工作者为完成一篇新闻报道或人物报道,围绕采集新闻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新闻活动。它表现为新闻活动的公开性、依赖性、矛盾的冲突性和凸显性。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采访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6.
舒颜 《活力》2009,(9):94-94
做好重大报道工作.及时地向人民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国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专栏设置作为一种整合新闻资源的有效形式,不仅是一种版面编排技术。而应该把它看成是报道策划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专栏设置的成功与否,不仅是决定重大报道活动能否顺利展开,报道目的能否成功实现的手段,而且还是决定媒体怎样对新闻资源进行独家处理.与其他新闻单位竞争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颖江 《活力》2013,(9):51-51
经济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头戏.是党报宣传的主要内容之一。什么是经济新闻。笔者认为,凡是报道人类经济活动和与经济活动直接相关方面的新闻都是经济新闻。所谓与人类经济活动直接相关的方面,一是指与经济活动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是指与经济活动直接相关的政策、制度的变动:三是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国际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徐妍 《活力》2012,(2):49-49
策划一词最早源于企业.按照哈佛企业管理丛书的定义,“策划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而新闻策划则是采编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策划是广播新闻深度报道成功的关键,其运作的方式是,对现有的新闻线索和新闻资源进行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分析研究,进行有预见性地准备,有目的地挖掘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选择最恰当的时机推出报道,以求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小燕 《活力》2011,(5):111-111
目前.各媒体的法治报道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有“趣”没有“劲”。“趣”是指它的趣味性、可视性、可读性,“劲”是指它的思想性。很多媒体并不把法治新闻当成主要新闻来对待.而往往把它当成新闻的“调味品”和茶余饭后的“品料”。笔者认为,法治报道应注重思想性,应在思想性方面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10.
王磊 《活力》2012,(10):215-215
一、对时政新闻报道“误区” 一般说来,在时政新闻报道中,由于认识和思考程度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误区。(一)时政新闻就是报道党政领导活动的新闻 这句话有一个潜台词:时政新闻要紧跟领导。从某种意义上看,时政新闻就是报道党政领导活动的新闻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如果细加分析,党政领导活动的新闻不一定就是时政新闻。把时政报道与领导活动画等号,这个认识会导致时政新闻违背新闻规律,其结果是时政新闻报道往往违背了新闻“三贴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浅谈“以小见大”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加富 《活力》2010,(4):179-179
所谓“以小见大”.即记者通过对一个具体的“点”上的新闻事实的报道,从中挖掘出大的主题。也即人们所说的“以点及面”。“以小见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这里说的“小”,主要是指是一个典型的细节、一个典型的镜头、一段真实的小故事:这里说的“大”,主要是指主题重大.有强烈的针对性、普遍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颖江 《活力》2011,(3):119-119
近年来.“民生新闻”一词在新闻界十分盛行.各级各类媒体都在创办相应栏目,大力报道民生新闻,大有“无民生新闻不火”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制造新闻”来达到促销及品牌传播的目的,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企业营销过程中。企业在促销中“制造新闻”,又称新闻策划,是对新闻活动的一种创意性的谋划。是企业的营销策划人员与有关媒体协作,从企业实际及营销需求出发,按照新闻规律,“制造”新闻事件和新闻热点,吸引新闻媒体注意和报道,以此来提升企业和品牌形象以及销售产品。企业新闻策划与媒体新闻策划的区别在于,媒体新闻是寻找新闻、发现新闻;而企业新闻策划则是在寻找、挖掘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新闻的同时,大量的人为制造或利用新闻事件,吸引新闻媒体和受众的眼球。然后,由记者或内部策划人员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用事实说话,用事实报道,造成新闻现象与传播效应。企业可通过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14.
徐丽 《活力》2012,(6):228-228
一、故事化新闻的勃兴“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两个基本特征,而真实性更是新闻的生命、最本质属性。对“故事”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由此看出,故事是采用文学的表现手法对真实的或虚构的事情进行生动的加工创造,适合于口头讲述的、通俗易懂的叙事文学体裁。具有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形象鲜明、语言的通俗易懂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季佳莹 《活力》2012,(10):191-191
政务新闻,是各级党委机关报报道的重要内容,如何报道好政务新闻特别是领导同志参加活动的新闻,一直是新闻改革的难题之一。类似“强调”、“指出”、“要求”这种近乎程式化的“三段论”,在地方党报的领导活动及会议报道中司空见惯。记者或出于惰性,不愿创新,或出于麻木,已然忘记了要有所突破。这样的信息带给读者什么样的感受——领导离我们太远。出现在这样报道中的领导,指示多,语言少;共性多,个性少;程序多,新闻少。  相似文献   

16.
李瑶 《活力》2012,(13):36-36
一、电视新闻学形成的原由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  相似文献   

17.
王玉辉 《活力》2013,(5):45-45
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委从2011年开始大力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作为地市级党报,贯彻落实好“走转改”活动的要求,既是必须担当的历史使命.也是亟须破解的重大课题。近两年来,双鸭山日报社紧跟时代节拍,积极探索“走转改”活动路径,在报社新闻编采队伍中深入开展了“走转改”活动,真正在“走转改”活动中走出了媒体发展新途。  相似文献   

18.
“我们刚刚打完了一场漂亮的并晃句战役。”2010年农历春节前一周,这位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的总裁,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把“战役”这个词用得很娴熟。  相似文献   

19.
杨晓华 《活力》2014,(2):98-98
一、新闻的客观性问题是价值问题 “客观性”一词在哲学上与“主观性”相对,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存在的特殊性,历来被视为属于以客体为尺度的科学性或真理性认识论问题;而“倾向性”或“党性”则被认为属于以人为尺度的价值论问题,二者是根本对立的。因此,在新闻领域,新闻的客观性被顺理成章地视为超然于民族、国家等社会利益群体之上的科学性客观性。于是,人们便陷入了追求新闻的客观性却无法摆脱新闻的倾向性的长期困惑。  相似文献   

20.
张敏 《活力》2013,(1):51-51
著名新闻人王小丫说过,“经济”它很通俗,也很感性,感性得和漂亮、舒服这样的词一样。的确,经济生活丰富多彩,经济不仅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经济报道也应该是丰富而灵动的。所以,我们在从事经济报道的过程中.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把经济新闻做“活”,更具贴近性和可读性,增加经济新闻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