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人们往往只关注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观故意性,如果不搞清楚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观原因,也就很难正确评价虚假会计信息的性质,无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应首先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原因入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外虚假会计信息频频曝光,丑闻不断。对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人们往往只关注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观故意性,这样就很容易把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归结为个别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或思想品质问题,在此认识基础上所制定的治理方法难以切中要害,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表面看来,多数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都具有主观故意性,但如果不搞清楚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观原因,也就很难正确评价虚假会计信息的性质,无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应首先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原因入手。  相似文献   

3.
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又有客观方面的因素。要想全面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从根本上治愈这一痼疾,必须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出发,有的放矢地亡羊补牢。  相似文献   

4.
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若干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珍 《经济师》2004,(3):214-214
文章从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外原因出发 ,探讨了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5.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是指假冒伪劣的会计信息质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其表现形式通常是会计信息失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需求决定一切,这是一个基本规律。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也服从这一规律。即有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才有会计机构生产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会计信息的产生是因为有这种需求,正如假冒伪劣产品仍有其市场需求一样。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怎样的会计信息,不是由会计信息的生产和加工者所决定,而是由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决定。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会计信息需求,就会有相应的会计信息的生产。因此,虚假的会计信息是相对于虚假的会计信息的强烈需求而存在。我们只有从会计信息的整个生产过程去理解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才能彻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市场上充斥了大量失真甚至虚假的会计信息,严重干扰了相关使用者的决策、判断,影响了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甚至虚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故意造假引起的,有主观判断失误引起的无意失真,有会计制度本身不完善引起的,有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引起的,有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不对称引起的,有委托——代理关系引起的等等。要使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使企业的内外部使用者用上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前,由于注册会计师和非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违背会计职业道德、违反会计法规等原因,人为主观或客观地造成会计信息不真、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现象,其会计信息虚假的程度之深,不真实的范围之大,令人触目惊心,反映出一些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报告虚假,偷税逃税等现象的严重性,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乃是我国当前会计工作中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8.
从会计信息生产、执行角度出发,可将会计信息失真系统地分类为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这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判定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会计信息失真即虚假会计信息,一般是指会计信息没有反映经济真实,会计人员不按照《会计法》和相关财会制度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的产物,是伴随着会计工作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近年来,假账的手法不断翻新,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化和隐蔽化。假账主要有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等形式,做假的常见手法主要有:真账假做、假账真做、偷桃换李、电脑作弊等形式。  相似文献   

10.
韩春生 《当代经济》2009,(18):28-29
会计信息关系到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利益,虚假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仅会扰乱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还会严重地损害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因此,根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本文拟对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进行分析,试图寻求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根源和外在动因,进而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英  杜军 《经济论坛》2002,(19):23-24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编制单位出于某种目的,编制并报出或经公证审计后报出的虚假的会计信息,这些会计信息误导或欺骗了会计信息使用者,使其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这些会计信息编制单位包括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会计核算单位。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以及美国“安然”公司造假丑闻的出现,使社会上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了很深的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虽然近年来我们的政府、财会界乃至经济界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从各个层面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应对措施,但从总…  相似文献   

12.
王芬 《时代经贸》2013,(20):98-99
随着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实务界中的很多学者,总结了造成企业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主流的研究方向是从会计信息的外部影响因素出发得出:利益驱动、法律规范不完善、会计监督体制不健全、造假成本低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的原因。本文拟从会计信息本身的角度出发研究,导致企业会计信息虚假的原因之一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矛盾性,致使会计人员的“两难”选择,进而导致会计信息一定程度上的失真。本文研究的目的希望能出台更规范、可操作性更强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来指导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如何权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从这一角度进一步规避企业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胥兴军 《经济师》2002,(5):180-180,207
目前 ,会计信息失真比较严重 ,危害较大 ,为解决该问题 ,有必要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从而找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方法。为此 ,笔者从两方面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即客观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主观的会计信息失真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今会计界的热门话题,会计信息虚假的现实也使人们不能不重视这个问题。除了郑百文,银广夏这些会计造假的典型案例外,财政部2003年对152户企业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结果显示,近70%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相似文献   

15.
焦建平 《经济师》2001,(4):103-103
企业会计报表水份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已是不净的事实,这其中尤其是国有企业,由于成立时间长,历史包袱重,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严重不足,加上多年来,国有企业中采用的利润及经营目标考核形式,会计信息失真尤为严重。主要表面为虚增利润、隐瞒亏损、帐面反映资产价值严重不实等。也有一些是表现为隐匿收入和不披露或故意隐瞒重大事项。对失真的会计信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揭示。  相似文献   

16.
王淑芹  范蕾 《新经济》2014,(14):90-91
现今我国会计学信息失真的情况十分的严重,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并且会计失真的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因此,必须要从国有企业入手,解决会计失真问题,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从而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率。国家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只有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才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且针对相应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试论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胜 《经济师》2005,(8):248-248,250
当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暴露的越来越多,给决策者制定相关的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建设,成为当前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企业虚假会计信息问题严重危害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与与市场信心。本文针对虚假会计信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大量存在,虚假的会计信息往往导致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的失误,即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也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剖析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探讨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何梦园  袁金明 《经济师》2005,(7):198-199
文章从目前全球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入手,简述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分析了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模式原因,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原因和会计从业人员自身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有效措施,其中重点强调了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意识在防范虚假会计信息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以及如何改善大环境进而培养健康的职业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