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旱作农业或旱地农业,也可称之为雨养农业、雨育农业,是指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在不能发展灌溉的条件下,主要利用天然降水,通过建立合理的旱地农业结构和采取一系列旱作农业技术措施,最大限度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实现农业高产稳产的农业模式。山西省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极为复  相似文献   

2.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持续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发展的不稳定性,一直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因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如何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持续农业的提出及其基本目标常规农业是指将现代工业、科学技术与经营管理手段用于农业,用机械化代替人力、畜力,用化学能和水利代替有机农业、雨养农业,用高产品种与新耕作方法代替旧品种和旧耕作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以消耗大量能量、机械程度高为特征,也称石油农业。它以消耗大量无机肥和除草剂、农药为代价,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耕地受…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区、丘陵旱地和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上.玉米多靠雨养:此外.土壤贫瘠.施肥水平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左右.导致土地生产效率不高。蓄住天上水.保住土中墒.经济有效地提高水分利用率.是旱作玉米增产的关键。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旱地玉米行之有效的高产栽培方法.尤其西南地区的雨养旱作增产技术在玉米保产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旱作农业,也称雨养农业,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在不利于发展灌溉的条件下,主要利用天然降水,通过建立合理的旱作农业结构采取一系列旱作农业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实现高产、稳产的农业模式。我区75%以上的耕地是旱地,旱作区粮食产量约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60%。旱作区的丰欠直接左右着全区农业的形势。治旱兴农,提高旱作农业产量既是发展农业生产、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根本措施,也是改变旱作区乃至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状况措施之一、制约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干旱我区地处半干旱气候区,不但降水少,而且季…  相似文献   

5.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探讨罗贤德一、"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垦区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回顾我垦区三十多年来农业发展的里程.农业生产一直低而不稳,农业经济单一,结构不合理,耕作粗放,重用轻养。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采取的是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粗放经营...  相似文献   

6.
一、海河平原中低产田的改造措施 海河平原中低产田可以分为山麓平原灌溉区土壤瘠薄型、古河道沙质干旱瘠薄型、低平原低洼盐碱型、滨海低洼旱改水类型、雨养农业旱作型等五大类型。  相似文献   

7.
平陆县南临黄河,北依中条,地处山西省南端,共有17个乡镇(区),23万人口,农业人口21万,耕地面积55万亩,中低产田42万亩。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十年九旱成为我县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因此,如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摆脱“雨养农业”的尴尬局面,既是历届县委、县  相似文献   

8.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蚕豆、油菜等作物。耕地面积少.山旱地面积大,气候条件复杂,地形多样,农业条件薄弱,水资源缺乏.降雨季节错位,时空分布不均,雨养农业特征明显,春旱和初夏旱发生频率高.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干旱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州旱作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如何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农业产业化、特色化之路,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永靖县是临夏民族地区的一个典型雨养农业大县,由于地理、气候、环境和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根据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正在进行着卓有成效的探索。1992年统计,宝山区农业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种、养业分别每劳为0.6941万元、8.0226万元;在人均创净收入方面,种、养业每劳分别为0.3073万元、0.8631万元。这说明养殖业的效益比种植业好。所以,种、养业的产值构成已从48:52,调整为44:56,养殖业得到较快发展;粮经作物价值比重已从  相似文献   

11.
高产创建项目技术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高产创建项目的核心要求,设计了投入/产出评价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构建了项目实施水平的量化评价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分析了小麦、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情况。研究发现:实施高产创建项目,不断提高技术到位率,内涵式发展粮食生产的潜力很大;在各种技术推广方式中,物化技术推广目前对提高技术到位率最为有效;从项目实施的整体情况看,限制项目成效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投入不足;提高项目成效,省级的重点工作是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县级则是提高项目实施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势必对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生产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及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光资源、温度、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影响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气候变化对我国作物种植区域和种植制度、农作物病虫害、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田生态系统过程、农业生态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耕作环境)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国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自然灾害、气象灾害的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增强;农业病虫害的为害时间延长、危害程度加剧、为害范围增大;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农田土壤的干旱化、盐渍化程度加剧,农业生产能力下降;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策略及其关键技术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价,以期全面把握长三角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方法]文章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要求,创立一个由9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指数加权汇总和产业变异系数测度方法,对长三角农业高质量及一体化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通过对长三角与京津冀等相关区域定量评价与对比分析发现,长三角农业具备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但在经营者素质、生产效率等方面质量不高,在市场开放、产业融合等方面一体化程度较低。[结论] 3省1市应按照问题导向,着力在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开放等方面加强协作,补齐短板,协同推进农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区域尺度的灌溉耕地空间分布信息是相关研究和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中国的灌溉农业面积居全球第二位,但目前灌溉空间分布制图相对缺乏,且多依赖人工调查,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区域灌溉耕地制图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针对目前对我国灌溉耕地特征参量研究不足、难以描述灌溉耕地优势特征的空间差异性的缺陷,更好指导未来灌溉耕地制图。方法 文章以高精度遥感产品作为真值,在对已有研究选用的分类参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年降水、高程、坡度、地表水分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不同类型特征参量的代表,通过单变量特征选择算法Select K Best,对我国北方不同地区的灌溉/雨养耕地的优势参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优势特征类别呈现较大的地域差异,一些新特征被发现较常用的参量更有效;不同地区所呈现的特征优势原因各异。耕地基础禀赋、地理条件和灌溉结果三者互相关联,共同影响灌溉耕地空间信息提取的精度。结论 耕地基础禀赋和灌溉结果最终归因于地理条件,地理条件是未来灌溉耕地制图中需要优先重点考虑的特征参量。  相似文献   

15.
Extensification of agriculture i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destruction of forests in Africa. In Sudan, such horizontal expansion comes at the expense of land devoted to trees and other vegetation, thereby inducing conditions that are inimical to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ifferent factors have contributed to extensification. Although high economic returns from crop (mainly sorghum) production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encouraging extensification of rainfed mechanized farming, other factors outside agriculture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that expansion. 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eastern Sudan and an acreage response model, to identify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acreage expansion. Different measures and forms of risk were used in the acreage response model. The paper shows how policies in the energy sector can indirectly influence acreage expansion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对国家统计局、山西统计局、山西国土资源厅等多方面数据进行统计、融合、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山西省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土地资源利用的多样性较高,但用地类型间差异较大,农业用地及林地、草地面积较大,工业用地较少;(2)土地的集约利用在城乡间差别较大,发达地区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较高;(3)人口数量与建筑用地面积的增长趋势一致。并针对上述研究结果从生态、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角度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促进土地资源的生态、高效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In light of the critical need to provide greater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in rainfed agriculture, the authors set out the benefits of a watershed-based development approach to dryland farming. Referring principally to peninsular India, they describe various available dryland techniques useful in a watershed to enable farmers to conserve rainfall and increase productivity. They recommend governmental action to plan and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approach they describe.  相似文献   

18.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China's agricultur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expected changes in climate are likely to affect agriculture in China.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n net crop revenues are analyzed using cross-sectional data consisting of both rainfed and irrigated farms. Based on survey data from 8,405 households across 28 provinc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global warming is likely to be harmful to rainfed farms but beneficial to irrigated farms. The net impacts will be only mildly harmful at first, but the damages will grow over time. The impacts also vary by region. Farms in the Southeast will only be mildly affected but farms in the Northeast and Northwest will bear the largest damages. However, the study does not capture the indirect effects on farms of possible changes in water flow, which may be importa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依托贵州省凯里市碧波镇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地区经济优势,通过规划设计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以期对贵州省乃至全国高效农业园区发展提供典型与示范样本借鉴。[方法]基于多次远赴凯里碧波及周边园区的实地调研、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运用SWOT分析和逻辑推理等方法,科学研判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发展。[结果]通过综合分析,将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按照“一心、三园、四基地、多节点”布局,以加快碧波农产品基地建设为主线,提升蓝莓、蔬菜等果蔬产业,使基地形成片、连成带,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动力,围绕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果蔬精深加工、旅游休闲食品加工,提高农产品综合精深加工水平;利用农村特有自然生态景观、民俗文化、传统特色产业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培育新兴业态健康发展为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结论]通过打造凯里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探索西部园区建设可持续脱贫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和农民增收,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京津翼休闲农业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对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发展框架下的潜力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分析协同发展框架下京津冀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结果]京津冀休闲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开发潜力整体水平较高,但北京与天津发展潜力显著大于河北主要市区,而河北地区休闲农业本身也呈现东部地区发展潜力大、中、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小的特征,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结论]京津冀休闲农业在协同发展框架下整体水平较高,受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休闲农业发展政策优势显著,围绕京津冀休闲农业已经展开了多种活动和项目,但同时面临着区域不平衡问题;应积极根据政策引导基础建立京津冀休闲农业全面发展机制,延伸京津冀休闲农业品牌体系,以充分开发京津冀休闲农业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