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明轩 《魅力中国》2014,(14):96-96
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漆木器上的刀刻文字虽然书法风格与字体的结构都不如金文流畅圆润,但是意蕴深邃,字体笔画刚劲硬挺,从书法形体看别具一格。曾侯乙漆器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书法艺术多姿多彩。在战国时期漆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漆本制品和人们生活用品、家具、车马器、兵器、礼乐器以及葬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曾侯乙墓中的漆器可称得上艺术臻品。  相似文献   

2.
万婷 《发展》2012,(8):116-117
天水有着悠久的制漆历史。同时,天水漆器在我国现代漆艺行业中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本文对天水漆器的产业现状与生存环境做了考察和研究,提出天水漆器产业的振兴必须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融合时代文化、引入现代设计为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3.
杨艳 《重庆与世界》2017,(10):78-85
在2016年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的休息区,一批精美的重庆工艺品让远道而来的外国宾客大开眼界,其中流光溢彩的漆器,以其髹饰技艺的精美吸引了不少外宾的目光,大家纷纷对这门“老手艺”赞不绝口,而这些漆器正出产于重庆市城口县。城口漆器采用当地天然生漆和天然木材为材料雕琢成工艺品,制作工艺经过不断革新,如今,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城口漆器频频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其知名度已远播海外。  相似文献   

4.
<正>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中国各派漆器精彩亮相,大放华彩。迄今已三千多年的成都漆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漆艺之一。成都漆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成都漆器工艺厂有限责任公司艺术总监尹利萍告诉记者,成成都漆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尹利萍  相似文献   

5.
刘璇 《魅力中国》2014,(27):57-57
本文从楚漆器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出发,分析了漆和漆器自身的自然美和科学性,阐明了其在楚文化时期制作工艺的精美,体现了楚漆器的关学特征;得出了楚漆艺在楚人的辛勤劳动过程中,在美的感染下将楚漆器工艺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楚文化的代表,美誉全国,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6.
像陶瓷、丝绸一样,漆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青睐  相似文献   

7.
浅谈大方漆器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方漆器发端于蜀汉,制作工艺到明朝成熟,至清朝以独具工艺名扬于世.道光年间盛极一时,生产作坊遍及大街小巷,从业者千人左右,有"漆城"之称,当时的大方漆器品种繁多、做工精细.但由于技术创新不足,大多数作坊采用手工制作、周期长、效益不高、传统生产技法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受到限制,加之漆器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现在的漆器产品销量下滑.本文从大方漆器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对漆器的发展提出本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在2016年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的休息区,一批精美的重庆工艺品让远道而来的外国宾客大开眼界,其中流光溢彩的漆器,以其髹饰技艺的精美吸引了不少外宾的目光,大家纷纷对这门"老手艺"赞不绝口,而这些漆器正出产于重庆市城口县。城口漆器采用当地天然生漆和天然木材为材料雕琢成工艺品,制作工艺经过不断革新,如今,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城口漆器频频作为国礼  相似文献   

9.
陈兴蓉 《魅力中国》2014,(22):301-302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属传统手工艺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种类。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在受到人们重视和追捧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知识产权角度探讨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所遭遇的发展困境和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陈艺军  唐明 《今日重庆》2012,(Z1):42-43
她是四川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中国近代漆器艺术的奠基人沈福文教授的后人,她曾下岗,巨大的身份落差并没有泯灭她的理想,她带领几个兄弟姐妹干起了经营漆器的个体工商户。她几经曲折,硬是凭着政府的扶持和一股子的坚韧,在带动共同富裕的同时,也唤醒着人们对漆器艺术的温暖记忆……她的名字  相似文献   

11.
王昕 《老区建设》2014,(4):14-15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行业获得迅速发展,而此时青铜器行业正由盛行转为衰弱,造成这一现象的出现有着多种社会原因,礼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旧礼制的衰落对漆器的崛起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旧礼制的衰落使得器物等级化的观念淡化,致使青铜器与漆器功能性的转变,为漆器的崛起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契机。从而促使漆器社会需求量的增大,漆器行业由此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李杨 《中国西部》2010,(4):78-79
传统工艺制品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是民族璀璨文化的典型代表。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因为它不仅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历史记忆和生活写照,也是未来文明繁荣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3.
熊怡 《今日重庆》2009,(5):60-60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天然漆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因此,重庆漆艺历史悠久,起源于商、周,发展于秦、汉,顶盛于隋、唐,绵延至两宋、明、清,是一种绵延千年,特色浓郁的传统手工技艺。2008年,重庆漆器髹饰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4.
商万峰 《魅力中国》2011,(21):109-109
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中国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艺术的特殊性。综合上述分析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作品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旅游商品的非同质化是消费者认可其价值的重要因素。然而现实中,似乎各地景点的旅游商品大同小异。因此不能用“中国风”这种大概念来定位旅游商品设计,要想从根本规避同质化,只能寻求与地域文化结合的设计源点。本文试图以马王堆楚汉漆器为源点来探索旅游商品设计的理性思路。  相似文献   

16.
她是四川美术学院第任院长、中国近代漆器艺术的奠基人沈福文教授的后人,她曾下岗,巨大的身份落差并没有泯灭她的理想,她带领几个兄弟姐妹千起了经营漆器的个体工商户。  相似文献   

17.
张岩 《中国报道》2014,(1):96-97
将中国的文化艺术与葡萄酒相结合,不仅仅在行业内开创中国艺术参与国际商品体系之先河,而且引领了一种艺术的生活方式,对中国酒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到楚汉漆文化的繁荣,直至明清达到顶峰,中国漆艺绵延传承,走过了7000年漫长又辉煌的历程。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漆器艺术曾经是中国人观照自然,器以载道的载体。然而,随着生产方式、文化取向与现代艺术观念的嬗变,古老的漆艺面临着如何重建现代价值的新命题。作为一名漆艺的传承者和古物收藏者,王炳根深切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紧张与抗衡,感受到传统文脉、民族手工艺面临的巨大生存压力。传统的手工艺正在逐渐消亡、断层,经过长期的追求与探索,王炳根走出了一条古艺回春之道。  相似文献   

19.
刘婷 《新西部(上)》2012,(10):171-171
本文论述了装饰艺术中体现出的美感,分析了现代装饰艺术对中国艺术长河中的器皿与雕塑、明清家具、壁画艺术的借鉴与运用。认为在现代的工艺装饰艺术中,时刻伴随着中国传统美术史的影子,源远流长的中华美感与现代装饰艺术相结合,体现出我国现阶段对工艺装饰的理解。也是传统的美术史中人们对美感产生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海书杰 《魅力中国》2013,(20):118-118
摘要:在当代钧瓷设计制作不断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中国钧瓷传统造型太多的涵盖了钧瓷的各个领域,可见传统钧瓷造型对现代钧瓷雕塑设计师的影响,而随着西方雕塑的进入.在取代中国传统雕塑的同时,随着人们追求的不断提高与审美的国际化,而西方雕塑的进入与发展由南向北逐渐的也对钧瓷的造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钧瓷雕塑艺术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渐渐的雕塑越来越多的进入了钧瓷造型审美领域.使传统的钧瓷造型与现代的雕塑完美的融入在一起.为钧瓷注入新的血液,使钧瓷的发展充满了活力与希望,促使钧瓷的未来能够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