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轶 《魅力中国》2010,(16):148-149
音乐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作为新世纪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想取得较好的欣赏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转换旧教育观念、旧模式。  相似文献   

2.
每天,我们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舒服的,有不舒服的,几乎每个人都能区分开这两种感觉。可是有的人能舒服地陶醉其中,能从不舒服中找出问题。有的人却不能,为什么呢?我想,这与人的艺术素质有关,而艺术素质则是人的总体素质之一,它对人的修养与气质有很大作用。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觉得自己有责任培养学生们的艺术素养,起码要让他们有欣赏音乐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周雅 《魅力中国》2010,(14):238-238
高中音乐欣赏的内容可说是纵横古今几千年,横贯东西几万里,包含了各类音乐作品(民歌、艺术歌曲、群众歌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歌剧舞剧音乐、民族器乐、管弦乐、室内乐、交响乐和协奏曲等)。各个中外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和西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现代音乐等)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4.
王丽 《黑河学刊》2011,(4):95+133-95,133
高校非音乐专业音乐欣赏课对于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完善其情感人格、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坚持以音乐欣赏课教学目的为指导,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应用现代声光影像技术,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等是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丁金 《魅力中国》2013,(14):182-183
随着音乐欣赏在全国的普及。如何上好高质量、高水平的欣赏课视为长久以来大家最关注的课题。马克思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同样,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学生自主地感知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词汇,同时也对激发学生音乐创造力、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涂春梅 《中国西部》2014,(37):52-53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总目标是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设计出生动而有趣的教学方法,利用电教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素质。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实施审美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内容。事实证明,学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常松涛 《魅力中国》2010,(27):83-83
初中美术教材为了突出它的审美价值,在内容的精选、容量(欣赏课约是总课时百分之二十)等方面做了较科学的编排.初中阶段的美术教材专题欣赏共有十八节,另外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课中也安排有随堂欣赏.本文阐述了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达成教育目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海英 《魅力中国》2014,(8):192-192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都清楚的明白“音乐欣赏”并不等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普及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全面素质。音乐欣赏因为其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功能而成为课堂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创新性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呢?  相似文献   

9.
底英芹 《魅力中国》2014,(5):125-126
学生与音乐保应持密切联系、学生应该学会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自己的心灵。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育要改革,要进步,要切切实实提高其教学质量,就要在素质教育之大环境中,依据新课程标准,改革音乐教学,积极踏实地探索中学音乐教法。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灵活多样,寓思想于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过去,为了搞“应试教育”,有些学校不重视音乐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的春天来了,音乐教学受到重视、欢迎,有些地方甚至达到火热程度。现笔者结合实际,就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张雁 《黑河学刊》2011,(6):143-144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将音乐欣赏课与多元音乐文化巧妙地融会在一起,可以启迪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只开设有单一的音乐欣赏课,没有细化,重视程度也不够。基于此,在重点分析高职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文化所要遵循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课程中渗透、在课堂中渗透和在民族地区高校中渗透等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相似文献   

12.
李良慧 《新西部(上)》2009,(5):234-234,228
"通感"是指在建立感觉移借和丰富想象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上,五官功能出现互相转化沟通的现象从而在感觉转移中强化人的感受,巧妙地传递感情,将"通感"的方法运用到音乐欣赏课中,有利于学生了解作品,欣赏作品,热爱作品,有助于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授课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黄云 《西部大开发》2011,(2):131-131
音乐教材是教师对学生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而教材的内容又是教材的依据,是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的编写思想和意图,学会分析和利用教材,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审美、文化、知识等艺术特点.学会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表现能力、学科综合能力以及对音乐文化的理解,积极地融入到音乐教材的分析处理中,形成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就如何挖掘初中音乐教材中音乐艺术的特点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4.
冯文杰 《魅力中国》2013,(19):183-183
美术课对于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治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洪爽 《魅力中国》2014,(6):253-253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倾向性意识。产生这种倾向性意识的主要原因有两种:其一是情感的原因。如人们喜爱音乐就对音乐感兴趣,喜欢绘画就对美术感兴趣,喜欢发明创造就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其二是需要的缘故。这种需要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如人们对高质量音响器材的兴趣,多产生于物质的需要(当然不能排除精神需要的成分在内),而人们对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艺术活动的兴趣,多产生于精神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偏僻还是繁华,富贵还是贫穷,都可以找到它的存在。它是人类精神领域的抽象反映。音乐被人们普遍认为具有奇妙的作用,比如可以开发智力,提高创造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甚至还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等等。  相似文献   

17.
皇普莉莉 《魅力中国》2013,(34):366-366,367
伴随着新课程的诞生,确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的理念,强调审美和情感体验,而不是应试教育影响下的重知识轻技能的情况,所以我们主张一切从孩子出发,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情境教学与教育所蕴涵的现代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斯特拉文斯基曾说过,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音乐作为一种“心情的艺术”与人类情感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把握音乐的审美特征的关键。大多数音乐家和美学家都视情感为音乐的主要内容,把音乐当作表现灵魂的艺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因此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这些年来,我遵循音乐的艺术规律、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初步探索出一条能够让儿童在音乐审美情境中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的教学之路,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br〉 伴随着新课程的诞生,确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的理念,强调审美和情感体验,而不是应试教育影响下的重知识轻技能的情况,所以我们主张一切从孩子出发,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情境教学与教育所蕴涵的现代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斯特拉文斯基曾说过,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音乐作为一种“心情的艺术”与人类情感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把握音乐的审美特征的关键。大多数音乐家和美学家都视情感为音乐的主要内容,把音乐当作表现灵魂的艺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因此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这些年来,我遵循音乐的艺术规律、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初步探索出一条能够让儿童在音乐审美情境中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的教学之路,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8.
胡小丙 《魅力中国》2013,(17):229-229
情感伴随着音乐实践活动的始终。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作为教师,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需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情感体验,借助一些多媒体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等等。都是很好的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段艳梅 《魅力中国》2013,(10):155-155
阅读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基础,是学生听、说、读、写几方面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怎样去提高阅读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很多,再加上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历浅谈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拙见。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理念下,音乐教学不仅向传授知识,还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合作教育,重视探索式学生。在教学中,从多外视角进行施教,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变得更为合理,特别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教学目标性更强,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