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昌应战 《魅力中国》2011,(4):250-250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艺术对于诸多生态美学核心问题,有极为丰富和深刻的阐发。在传统绘画艺术观念中,自然是美的,自然之美是一种原生性的“自在美”;人本身以及人的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自然”,人创造的艺术作品具有的美,作为一种“再生美”,与自然之自在美和谐统一于世界之一体。传统文入画艺术的这些思考,应当成为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思想资源,并启迪研究的思维路向。  相似文献   

2.
郭金龙 《魅力中国》2014,(3):275-276
《易经》自产生以来就表现出人与之然之间一种朴素关系,经过后人的传承与发展《易经》中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不断的得到新的阐释与发展,《易经》中追求的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其实是人与自然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大背景下人对自然不断的认识产生的一种追求,在现实的生活中古人依赖自然。对自然产生敬畏,因此人们渴望对自然全知。然而这一渴望是无法实现的。《易经》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力图在现象中寻求一种可靠的因果关系以此指导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3.
原始艺术伴随着人性萌发而产生,因而原始艺术没有绝对开端而只有阶段性的表现。人类对自由的渴求开辟了以艺术为形式的“第二世界”。在艺术状态中,人摆脱了自然的力量,将自然从一种支配人的力量转换成人的艺术加工对象,赋予自然以艺术形式。艺术是人所依赖的、用以展现和完善其人性的工具、物质媒介,是人性产物,在追求中使生活艺术化。  相似文献   

4.
陶短房 《浙江经济》2009,(19):41-41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风头之劲,甚至超过了公认的日本,这自然引起了趋于两极的反应。有些人大声叫好,认为这是社会富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最好表现,也有人对此感到忧虑,认为这折射出一种畸形的社会风气,更有人将奢侈品消费能力的激增,和贪腐、贫富分化等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5.
绍兴水乡景观的文化内涵在于其折射出的哲学意蕴:一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人生哲学,这主要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儒家哲学重人生的一面;二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这主要折射出中国文化中道家哲学重自然的一面.绍兴人既注重现实生活,尽量将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安排得有条不紊,努力保持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同时也重视顺应自然,过着一种自然闲适的慢节奏生活,努力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6.
B2C业务成倍增长已经不是一种自然的增长,而是一种方式的转变,传统行业向电子商务领域迁移将是一种可预见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据专家预测,2004年中国总人口将会突破13亿人口大关,达到13002万人左右,自然增长率将在6‰左右。中国将继续保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发展模式。同时,2004.年又逢闰年,预计新生儿的出生将比2003年为多。农村人口将继续向城市转移,预计将达到1000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8.
“生态需要”这个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和前苏联经济学家分别独立提出的,他们共同指出,生态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共同构成人类全面需要的三元体系。生态需要是通过对生态产品的消费而实现的。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可持续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将随着人和自然矛盾的加深而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9.
张波 《理论观察》2009,(1):118-119
“人的自然状态”的内涵,即尊重人的个别天性和成长规律,摆脱外界、人为的不符合大自然法则的强制干预和约束。作为东西方的自然主义教育的代表者,老庄和卢梭都极力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归顺自然,尊重人的自然状态;“人的自然状态”是一种“目标状态”或“理想状态”,在实现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阻碍,这是正常的,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给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敲响了警钟:教育必须要尊重人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10.
陕西杨凌三环农科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并独家生产的一种可完全降解、有效解决塑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并可增加土地肥力及防止土地沙化的多功能黑色液态地膜项目将在西部逐步推广。多功能黑色液态地膜是国家“948”高新技术跟踪项目,属国家“九五”———2010年期间中国农业增产重点开发的技术之一,它是沥青乳化技术后续开发的保墒增温高分子化合物,属环保产品,先后在黑龙江、山东等10多个省区推广使用,效果良好。这种液态地膜喷施后,虽在土壤表面形成一种黑色的高分子保护膜,但仍可接收自然降雨,经过光照和微生物作…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有人治与法治两种经典的社会治理模式。梁治平在《法辨》中为我们提示了中、西方社会两种貌似相同、实则迥然的社会治理传统:厚重的人治传统深深地嵌入于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中。这样的传统与我们现代追求的法治理想形成了文化裂痕,并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法治理想的实现。以自然的名义宣布期待中的理想的西方自然法追求.为中国的法律人提供了一种信仰的路径,一种努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海外经济评论》2006,(18):41-45
乍看上去,中国的并购市场给人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一些外国人趋之若鹜,兴奋不已;而另一些外国人则郁闷得都快患上抑郁症了。但再仔细一看,就可看出端倪来。乐观派往往是正在以史无前例的大手笔收购中国业务的投资者和高层管理者,中国业务的战略优势和投资回报让他们怦然心动。郁闷派则是在中国从事具体操作的并购团队成员。  相似文献   

13.
陈玉宇 《新财经》2012,(9):18-18
关于房地产,最近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2005-2010年期间形成了巨大的地产泡沫;另一种则认为中国不存在地产泡沫,地产繁荣还可持续20年。中国房地产究竟有无泡沫?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主张有的人,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7,(23):28-29
中国和印度的增长故事总是不同的——中国以作为世界工厂著称,而印度的新财富是建立在服务上的。但结果是一样的——一种将重塑全球市场的消费繁荣。在未来20年,2.13亿中国家庭和1.23亿印度家庭将开始拥有可随意支配的收入。这意味着1245人冲击世界消费市场——这是历史性的购物狂热。  相似文献   

15.
赖华先 《老区建设》2014,(20):41-45
文章从中国文象思维的理论角度重塑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自然理性"的理论体系。从本体论方面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念"是一种"自然理性";并从先秦文献中的"自然理性"(道)的量化分析来进行印证。文章第三部分阐述了自然理性的交往原则,主要有等级秩序、德、法三种。第四部分比较分析了自然理性的思维表达方式,指出中国文象思维是一种描述性的思维表达方式,而西方逻辑思维是一种陈述性的思维表达方式。并分析了自然理性的修辞手法,主要有象征(取象)、比喻(譬喻)、拟人(比拟)、类比(连类)等。  相似文献   

16.
庆元这个名字对于许多的浙江人来说都还显陌生,就别说是其它地方的人了。走进庆元是一种机缘巧合,而让我对这个偏居浙江西南一隅、深藏大山之中的小城念念不忘的却是因了那山、那桥和那一种现在想来都让人快乐和自然的气息,一种来自大山的气息。  相似文献   

17.
王昕 《魅力中国》2011,(12):186-186
一、人类的歌唱本能你听过快乐的男女山歌对唱吧?这些人从未受过声乐训练,但他们的歌声同样令你感动,因为他们完全发挥了自然的歌唱本能。包括呼吸、发声、共鸣等一切都逃不出自然的条件,都是根据自然而产生的。在歌唱时,喉头的作用虽属自动,但心力可左右它。  相似文献   

18.
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任何一个人的存在都要随着生命的诞生而生,随着生命的消逝而逝。作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珍惜三种生命。 珍惜自然生命。自然生命就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一个人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以拥有自然生命为前提,没有了她,就没有了一切。  相似文献   

19.
陈竹如 《科学决策》2008,(10):157-157
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因为基本形式,并力求自然与人工巧妙的、完美的结合。“虽由人作,宛如天开”,这是中国园林的基本特色。每座园林的规模和内容各不相同,但都包舍着四种基本要素,即:王地、水体、植物与建筑,又称为我国造园四要素。人们以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等主要造园手段,将四要素组合成有机的园林整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因此,不论在中国古典园林或近代公园中,园林建筑在景物结构、游览娱乐以及生活服务等方面均有其独特而积极的作用,并且具有弘扬我国园林传统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协调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的一种稳定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