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从少数民族文化在和谐高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厦存在的问题着手,在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和谐高校建设中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新思路。1、加强文化认同感;2、加强学生的培养;3、积极开展民族活动;4、运用高科技手段保证少数民族文化的完善保存;5、宣传民族文化使少数文化传承得以延伸。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是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的结果,黑龙江文化以其浓郁的民族性、鲜活的丰富多彩性,在中华文化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清以来的流人文化作为黑龙江地域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开拓了北疆文化新风,而且在东北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流人文化作为一种客籍文化必然会与地域文化发生横向联系,影响和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研究流人文化为弘扬、开发黑龙江文化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预科档案是预科学生选拔、培养和预科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是高校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也有其独特性。但目前预科档案管理存在档案意识淡薄、无针对性、缺乏规范、服务性及传承性不够的问题,应提高预科教育阶段的档案管理水平和方法,以此加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管理、规范预科教学管理、促进少数民族优秀学生选拔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到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文化冲突和新技术革命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在裂变、重组和融合的过程中,其生存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其文化传承面临着许多困境。民族学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美术欣赏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燕君 《老区建设》2010,(10):63-64
民族的延续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是民族文化的延续。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本土文化渗透,即是履行延续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本土文化的渗透能使学生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接受美育熏陶,夯实文化底蕴,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操。  相似文献   

7.
蓝观覃 《魅力中国》2014,(17):72-72
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歌唱教学中.对其审美思维的培养是我国声乐演唱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思维、人文底蕴精神及艺术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声乐歌唱的教学中,其审美思维的培养是教师、学生、音乐三方面相互认知、有机融合的过程。是教师对声乐演唱教学文本、学生对声乐演唱审美实践之间相互碰撞、彼此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张零一 《魅力中国》2014,(5):141-141
随着民族传统文化逐步渗透于美术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充分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并加以引入,不仅能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还能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本文就传统文化的概念和中原文化的种类,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及其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美术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民族文化,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精神"的形成、凸显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个性魅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丰富和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7所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高校校园民族建筑较多,民族文化课程建设不乐观,民族社团文化相对匮乏,民族文化活动内容初浅。为了促进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利用校园基本建筑营造校园民族文化的氛围,通过课程教学设计充实校园民族文化的内涵,依托民族文化社团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借助校园民族文化活动提升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0.
杜元媛 《魅力中国》2013,(14):181-181,183
中原传统文化中凝聚了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在多元化趋势下本文就中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中渗入地方特色的中原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它的运用有着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理解、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传承中原文化、培养民族审美观与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小红 《发展》2020,(1):77-78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文化传承与理解"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素养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王胜英 《魅力中国》2011,(21):407-407
在美术教学中,要挖掘德育内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情感教育应融合在美术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发挥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建设中的作用,引入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高校也是地方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发扬的重要阵地,二者相辅相成,融合发展亦是大势所趋。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是典型的优秀地方传统文化,本文将以此艺术形式为例探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与高校文化建设融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齐晓雪 《魅力中国》2011,(17):99-99
各个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拥有灿烂多姿的文化,服饰便是体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苗族是一个勤奋顽强的民族,苗族服饰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一部现成的苗族史书,代表了苗族文化的灿烂。图腾文化是中国原始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结矗,苗族服饰图案中的图腾符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这些符号的分析能够使我们探究苗族这一古老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民族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是民族文化历史传承的纽带,是人类教育的重要手段,因而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得以实现的媒介。德国哲学家赫尔德的语言哲学蕴含这些思想。文章通过对赫尔德的代表作品进行解读,以认识其语言哲学的丰富思想和深远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民族语言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姚晶晶 《魅力中国》2011,(15):267-267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承载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然而,时至今日,武术教学在我国高校中的开展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作者几年来的大学武术教学实践与对学生的调查访谈.分析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宣福敏 《魅力中国》2014,(7):143-143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具体的说是传递美术文化,培育社会人才,而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美术文化知识,努力学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以教师为代表的“教”,和以学生为代表的“学”对于整个教学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对中小学生来说,其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因此,教师可用“互动”的方式以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这过程中丰富和提升知识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良好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要以文化自信为底蕴,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高校校园的传承,创新教育教学途径,培育青年学生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19.
余伟娜 《魅力中国》2013,(25):39-39
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地域特色文化资源,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美术课程价值体现的需要。美术教师应收集整理地方文化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不仅能用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到美术绘画的课堂中去。  相似文献   

20.
张庆红 《魅力中国》2012,(29):171-171
经典诵读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潜能开发、人格塑造、知识积累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应将经典诵读教学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应通过改善人文环境、强化教师培训、整合课程资源等方式,全面推进经典诵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