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孝道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台湾地区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发扬儒家与孝道思想,已经深入民间家庭生活,成为家庭与社会的稳定的重要力量,本文透过对台湾社会孝道体现的观察,以及孝道思维的探讨,进行归纳整理,期望能作为研究儒学传播、发扬孝道思想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孝道与后期儒家孝道是有很大差异的,故必须将二者加以区别。当前我们重新审视传统孝道时,理应采取历史、辩证的态度。对“孝道式微”的局面我们不应过于惊诧,而应看到现象背后的必然性。孝道主要还是属于道德伦理的范畴,为孝道立法的主张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3.
杨蒙 《魅力中国》2010,(29):300-300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作为儒家仁学思想的内在的动力,孔子第一次将孝道文化提高到人文关怀的理论高度,使其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和普遍的伦理道德。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我们要构建新时期的孝道文化的新内容,以兼容并蓄的态度来审视孝道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4.
靳秀芬 《魅力中国》2010,(8X):292-292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认为孝不仅是指从物质上赡养父母,而且包括从精神上尊敬父母。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传统儒家文化的约束力显然正在弱化,作为儒家伦理文化的核心与典型代表之一的孝道文化也是如此。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在当前把握并弘扬先秦儒家孝道,对于维护家庭与社会稳定,建构符合时代精神的伦理道德体系,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孝观念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西周时"孝"开始被确立为宗法道德规范的核心。随着儒家的阐发与倡导,孝道的内涵不断丰富,对其后二千余年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孝道具有某种永恒的价值,也有其消极落后的一面。除去孝道传统中的糟粕,更好地继承其中的精华进而重塑当代的新孝道,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小娟 《改革与开放》2014,(7):76-77,20
中华民族是一个推崇孝的民族,孝的思想在中华大地上流传千古。作为儒家创始人之一的"亚圣"孟子,对于孝道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发挥了重大作用。《孟子》作为四书之一的经典典籍记录了孟子关于孝的重要思想,在该部著作中记录了何为孝,何为不孝,何为孝子。在"空巢老人"问题甚嚣尘上之时,十分必要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在现代化的中国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7.
马琛 《魅力中国》2013,(22):400-400
在中国,复仇有着支撑它的道德体系,即所谓的“节”、“义”、“孝”、“友”等价值观。儒家的伦理纲常要求子尽孝道、臣尽忠道,因此儒家典籍中的复仇文字屡见不鲜。但这些并非无条件的倡导复仇,而是有张力不同的复仇主张。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孝"原始意义出现于西周,介于宗教和伦理之间。到孔子时期才具有伦理规范意义,是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所提倡的"孝"是一种长幼之序和一种伦理道德的规范。孟子在此基础上把孝道思想进行发挥,使其复杂化。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孝"原始意义出现于西周,介于宗教和伦理之间.到孔子时期才具有伦理规范意义,是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所提倡的"孝"是一种长幼之序和一种伦理道德的规范.孟子在此基础上把孝道思想进行发挥,使其复杂化.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谢鹤醒 《魅力中国》2014,(24):226-226
纵观中国历史文化思想,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都是其中的精髓和核心,传统儒家伦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主体性思想资源。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先秦、汉唐、宋明等几个阶段,承前启后,相互交替。并且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仍彰显着它无穷的智慧和魅力。本文便是从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入手,对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吴倩 《走向世界》2011,(31):34-36
善事父母是为孝。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儒家孝道政治的最高原则是"孝治"即以孝治国安民。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研究和弘扬传统的孝道文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近年来,山东各地以弘扬孝文化为主题,纷纷推出了符合自己地域特色的孝文化节,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明江 《魅力中国》2013,(11):79-79
孝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在中华文化中凸显本根性。“本立而道生”;始于孝道的报恩精神;敬祖行孝,重视生命的价值,而求“久”的思想;“追孝于前”。滋生的“重史”意识,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永续不断、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振兴中华”,应把“孝道”这一优良文化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核心价值观视野下分析了高职学生在孝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高职学生孝道教育的策略:加强学生孝道意识的培养;丰富校园孝道文化建设;鼓励开展孝道社会实践活动;将孝道融入学生道德评价体系;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教育。  相似文献   

14.
孝,从古至今孝道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所倡导的优秀美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弘扬孝道观念,深入孝道理论学习,践行孝道行为,使孝道观念和建设和谐社会相辅相成.本文阐述了孝道观念与建设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考察孝道观念对个人、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了孝道观念对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迪 《魅力中国》2014,(22):270-270
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研究孝文化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儒释道为主干结构的,在这三者中,研究道家的孝文化尤其有特殊的意义。因为道教孝道是孝文化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道教劝孝经典的分析,从而梳理出道教孝道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与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了孔子“孝”思想的内涵,阐释了孔子孝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必要性,旨在借助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孝道实践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儒家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服务封建统治最重要的政治哲学之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治国安邦、稳定政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新时期,为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儒家的民本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通过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局限性及其当代意义进行剖析,以加深人们对儒家民本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刘晓 《黑河学刊》2011,(2):155-155
以孔子为集大成者的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在封建社会,儒家教育思想一直居于正统地位,有效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步。儒家教育思想中的经典表述历来一直为中国教师所信奉,并在职业中认真践行。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之一。以《论语》为基础,阐述了儒家和谐思想的基本内涵,从个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方面分析了儒家和谐思想的维度,在此基础上,从个人、社会和自然三个层面初步探讨了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当代社会,和谐有助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构建稳定祥和的社会秩序,有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儒家思想和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理论,探讨了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了儒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