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增加,21世纪的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一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人类的一大重要举措,现在国内外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中国是一个发展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大国家,在面临着许多特殊因素,中国还是具备一定的潜在优势。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要积极参加气候变化的过程,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上的一大进步就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现今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已普遍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而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世界物质大国,对于中国来说,发展地毯经济不仅仅是中国国家的建设的选择,也是当然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更是中国自强繁荣的选择.在中国现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和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人们居住环境以及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理论的形象概括与现实形态就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理论.同时,中国又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将中国建设成为绿色国家爱.低碳经济发展理论就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理论.为此,应提高认识,制定规划;加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形成低碳与无碳经济技术体系;加强绿色制度创新,形成低碳与无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公民广泛参与,全体国民都走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突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紧迫,低碳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受国内外发展压力的影响,低碳经济在我国势在必行。但目前,我国区域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不利于低碳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区域发展的协调,我国应缩小区域差异,实现低碳经济的协调发展;结合区域特点,采取合理的发展策略;鼓励自主创新与技术开发,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进而促进区域低碳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中国低碳经济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4.
曲娜 《商业科技》2014,(23):284-286
低碳经济是全世界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而在世界范围内提出的适应新形式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它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世界各国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资源、社会和环境的发展进程。为了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和快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满足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资源和环境的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满足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合作的需要。本文将从低碳经济发展的概念出发,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紧迫性、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适应中国基本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旨在减少高碳能源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和印度同属亚洲大国,有着相似的地理、人文以及经济环境,两国也是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本文分别分析了中国和印度两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情况.重点是印度碳金融业务在发展模式和政府规制方面较中国更为成熟规范.亦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国外已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从而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形成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很有价值的生态文明理论。本文通过对其理论的研究,结合廊坊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来探讨推进廊坊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河南省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成为必然选择。目前,河南省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产业结构层次低、能源结构不合理和技术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应该采取优化产业结构、开发清洁能源以及发展低碳技术等策略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缪晶 《北方经贸》2010,(10):61-62
中国需要走向低碳经济,中国也努力向低碳经济转型。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是:加快立法;关注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发展森林碳汇经济;加快传统产业向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延伸;着力发展低能耗和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虽然依靠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制止了经济的下滑,但依然没有摆脱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既不符合全球环境保护的要求,对中国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不利的。后危机时代,中国应紧抓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采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低碳产业,推行绿色新政,发展碳金融等对策,用低碳经济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刘颖杰 《商场现代化》2010,(16):112-113
低碳经济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国内外的现实显示了我国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性,同时也决定了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依然面临着诸多压力与挑战。加快完善中国相关的法律,建立一个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对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目前虽已具备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但仍存在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导致的高能耗、高排放,技术水平低下,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诸多不利因素,需要采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科技创新,加强国际低碳技术合作与交流和制定相关政策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黑龙江省具有发展低碳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面对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要调整产业机构和能源机构,发展低碳技术,制定和完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和法规,加速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碳要素带来的各国"比较优势"的变化、发达国家利用环境问题拓展贸易利益而设置的各种壁垒,及全球产业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低碳经济也给我国的外贸发展带来了种种机遇。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把握机遇、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主动调整外贸结构,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采取多种策略来实现低碳经济下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责任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15.
王文铭  艾尉 《中国市场》2010,(19):42-44
随着全球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必须调整当前这种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结构模式,向低能耗、高效率的低碳经济转变。本文首先对当前全球环境下的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各国采取的政策以及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进行概述,然后对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途径进行分析,主要是从工业发展、城市发展、能源结构调整和消费行为4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提出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旅游以认识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全新方式践行了低碳生活理念,在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全方位发展。本文从生态旅游的内容界定入手,认为生态旅游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存在着国民生态意识淡薄、市场定位模糊、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中国生态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由此可以看出,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经济和环境矛盾的有效方式,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是当代经济建设和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中国现在处于是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如何在保证经济建设速度的基础上也能保证质量,实现低碳经济的建设就尤为重要。通过对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分析发现,任何国家的经济建设早期都不可避免地要牺牲环境进行,而如何尽量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当今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以国际经验角度,对于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如何权衡低碳发展和经济建设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从而对于我国现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和困难进行新的解读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一)树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识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树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识。政府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重视低碳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引领作用。既要杜绝产业转移掩护下的"污染转移",也要避免发展低碳、淘汰过剩产能可能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而放慢低碳经济发展的思想。企业也要认识到低碳经  相似文献   

20.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方向。作为中国医药名城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泰州有基础、也有必要在低碳经济上率先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又具一定推广意义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本文在总结泰州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阐释发展低碳经济的难点问题基础上,论证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