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法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产率发展水平的分析和测算,一直是各国和各行业关注的热点,它涉及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技术进步和加强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关于生产率的研究也从最初的单要素生产率发展到全要素生产率,尤其是全要素生产率可以作为衡量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对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回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方法进行简要评述。并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提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碳排放、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中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本文对我国1999~2006年间保险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针对众多的研究方法都存在决策单元规模报酬不变假定,以及决策单元向生产前沿面逼近路径只能选择径向,即仅考虑投入或产出变化情况的缺陷,本文提出修正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实证发现,中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99~2006年问有所提高,其中"追赶效应"较为明显而"增长效应"还未完全显现,这说明保险机构更加注重提高自身技术效率水平而非创新能力提高生产的有效性,依然没有处理好效率进步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保险机构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DEA-like模型的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这种经济增长究竟是依赖于要素的投入还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采用DEA-like模型测算了我国1952年至2002年全要素生产率的Malmquist指数以及1995年至2002年2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投入产出效率,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依赖要素贡献。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但同时,本文也指出,各个地区在投入产出效率方面并不均衡。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与决定因素:1996-2003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相郁 《经济评论》2007,147(5):107-112
Malmquist指数分析表明,在1996-2003年期间,各省市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加了3.8%,而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了7.6%,中西部地区增加了3.8%。Malmquist指数还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主要来源是技术变化,并不是效率的变化,因而,1996-2003年期间的各省市区的要素平均利用效率并不是很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分析设立6个假设,利用Malmquist指数与8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为了提高回归分析结果的客观性,运用了4种回归分析方法,即OLS、SWR、2SLS、GMM。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业总产值的规模、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业人员中的比重和财政自立度是1996-2003年期间中国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的主要解释变量。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以分析中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为基础,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首先,根据KS和T检验筛选投入产出指标;然后,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构成;最后利用面板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诸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乡村从业人员对农业生产效率值的影响较为明显;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较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和农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会显著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分析了河南省2000-2012年之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发现无论是河南省农业的整体发展,还是各地市的农业发展,综合技术效率对于TFP增加的作用不明显,技术进步才是农业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提出今后应加大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力度,加快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土地规模集约化经营,以保持河南省农业生产率稳定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周明华 《经济师》2010,(7):84-85
以16家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分析了农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的年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总体下降,技术进步指数下降明显;进一步分解显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略有提高,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省级地区面板数据,采用F(a)re-Primont生产率指数测度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而采用夏普理值不平等分解法对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进行了测度与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呈V型波动;从TFP构成分解看,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的57%来自农业剩余混合效率地区差异的贡献;从空间分解看,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的31%来自东部农业TFP地区差异的贡献,29%来自东、中、西部区域间农业TFP差异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刘建翠 《技术经济》2022,41(1):77-8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震惊的成就,同时中国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也从无到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不断加深,研究主体不断丰富,论文质量不断提高,学术界付出了巨大努力。本文首先回顾了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随后简述了资本存量核算现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核算进行了回顾和简评。因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同时关注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应关注的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构建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考虑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非期望产出,测算中国28个省份1997—2018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最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要素市场扭曲下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更符合中国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实际水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多数源于农业技术进步,较少出现农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轮助推的情形;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慢,且不同地域存在显著差异;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及收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晓珍  杨龙 《财经研究》2011,(4):123-134
文章利用熵值法拟合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将其作为经济的非理想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1995-2008年中国29个省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其时间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我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只有东部地区呈现较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在控制投资率、从业人员增长率与环境治理力度后,各地区均表现出条件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区农业TFP测算与分解: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市为例,采用Tornqvist指数法计算和分析了1991-2005年中国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并对TFP增长的来源进行分解,估算了对TFP增长有促进作用的各类关键因素的贡献率。根据TFP增长贡献率的大小,对中国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支农及农业事业费、农田灌溉率、农业劳动者每日工资与人均非农年收入的比值都对TFP的增长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正的重要影响;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对TFP有着统计意义上的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09-2020年中国的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和经济增长指数,并运用耦合关联协调模型测算农业绿色发展和经济增长两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表明:自2009年以来,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17-2020年,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及多项分指标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达到了优质耦合协调状态,两者的相互促进效应日益明显;农业绿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主要通过资源环境、生产效率、环境保护、生态系统、质量高效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近年来出现的农产品贸易连年逆差问题,对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逆差结构、对策建议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正确认识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对农业和农民收入及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营销已成为21世纪市场营销的主流,绿色农产品营销更是事关全球所有人类的切身利益。文章对我国绿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认证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信息科技发展与加入WTO之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与趋势。就中国农业目前的现实状况看,农民没有经济、技术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对农业进行全面的信息化改造,只有政府才能担当起提供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农村市场信息体系与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如果各级政府能够在农业信息化的丰富内容中找到最为急需而又马上可以利用的部分作为中国农业信息化的突破口,用信息化带动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将会大大地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张丹 《生产力研究》2006,(3):132-133
目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文章认为可用“绿色”税收手段,解决这一问题:调整和完善现行资源税;开征新的环境税;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并实施差别税率;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及现行保护环境的税收支出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