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现代宏观经济学存在一些缺陷,本文认为需要从3个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宏观经济学的中观化和微观化;宏观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需要从均衡模式上升到轨道模式;宏观调控(政府干预)的方向应该从总量调控转为局部调控。宏观经济学从产生、发展到成熟,须经历3个阶段:宏观层面阶段、宏观层面与中观层面相结合的阶段、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相结合的阶段。当前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之中,为推进这一进程,本文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前我国环比GDP的增长率连续7个季度下降,产出缺口不断扩大,增长出现了停滞趋势;CPI虽然有所控制,但核心通胀率仍居高不下,通胀压力不减。面对两难局面,人们对宏观调控方式需做出选择:总量调控还是结构调控。两难局面本是总量调控的产物,它根本无力解决。目前我国正处于住房消费为主导消费需求的城市化和重型工业化阶段,只有采取结构调控方式,才能在不引起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构调控不仅能解决我国面临的两难困境,同时还有利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快重工业化进程和内外再平衡。  相似文献   

6.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中确立了"总量控制制度"。从实施效果来看,总量调控制度对于抑制一些地方政府不顾本地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要求盲目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冲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缺乏"限批"制度的配套措施、政府责任机制缺失、其他相关立法的配套衔接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在相关立法中增加"限批"制度,建立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机制,完善相关配套立法,提升总量调控制度在整个循环经济法体系中的制度整合功能,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实践效能。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今天,国有企业对人员总量的管理仍有计划经济时期烙印,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国企人员总量管理中,企业人员总量控制和结构优化尤显重要,所以,只有转变观念,建立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运用科学方法动态人员管理,促进人员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才能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8.
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是一项令管理者头疼的事,无论是公司决策层还是人力资源部门都把提高员工收入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作为稳定员工队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重要措施。同时,又为日渐增加的人工成本负担发愁。如何找到最佳解决的途径是当前企业薪酬管理的难点。控制人工成本的措施涉及调整人员结构、压缩编制、提高效率等很多方面。本文主要结合笔者所在公司分配制度方面的实际,就如何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强化人工成本的控制,实现由"按劳分配"向"按效分配"的转变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9.
10.
当前,西方经济学界的各派经济学家大都已经将微观问题的研究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和重点,甚至还有完全以微观分析方法来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现象.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有三种观点.西方国家流行的主要是以微观分析代替宏观分析的观点,而且其价值论的观点和方法存在着矛盾和倒退.但这些做法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对经济人理性的假定、将微观个量直接加总为宏观总量、关于完全竞争的假定等都存在明显问题.总之,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我们必须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保险资金:社会融资总量调控新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辉 《资本市场》2011,(5):74-79
在我国,为实现保险资金成为"社会融资总量"调控的有力工具,需要从如何扩大保险业资产规模、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和如何提供更有利的政策环境两方面加强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和存在社会储蓄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支出与政府调控货币投放是不同的。政府调控货币投放是社会经济平稳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作为调控货币来源的财政赤字,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应该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居民社会福利的重要来源。过于传统地强调避免财政赤字,将直接导致社会需求不足和整个社会经济的衰退。  相似文献   

13.
耕地保护重在质量--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彦芳  张侠 《经济论坛》2004,(14):103-104
目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利用的需求,已远远超出我们规划和计划的预计。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土地的需求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必然加大。同时,生态退耕力度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对土地开发的限制又在加大,都对我们完成预定耕地保有指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季度的各类数据虽然表明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速依然处于回落的通道之中,但在充分考虑各类数据之间的冲突、月度数据的变化、各类先行数据的变化以及各种下滑因素的变化趋势之后发现,中国宏观经济下滑的速度在放缓,并将于2季度出现轻度的触底反弹。中国宏观经济虽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但不会出现硬着陆,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定位不宜进行过大调整。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8年至今,中国连续六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在肯定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正面效应的同时,又不能不看到,中国近六年来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的偏差同样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单向片面地强调需求调控一方,而忽视了供给调控另一方,仅仅在“市场需求——宏观需求管理”这个圈子内寻找对策,未能将需求刺激与供给推动结合起来对市场进行调控;故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效应与预期结果至今相距甚远。积极财政政策与中国实践的悖论运行,迫使人们不得不对政策本身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三个维度对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宏观层面依据制度环境差异性,将公司治理模式分为以英美为代表的外部监管模式、韩国为代表的家族监管模式和德日为代表的内部监管模式;中观层面依据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比的重要性,将公司治理模式分为"股东至上主义模式"、"员工至上主义模式"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微观层面依据企业各成长阶段所有权结构的特点,将公司治理模式分为古典治理模式、过渡治理模式和现代治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时间短、经验少,在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时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本文着重介绍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典、日本、韩国等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方法、手段及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经济分析不能局限于总量分析,应该深入到中观层面,乃至微观层面;经济失衡是主导产业出问题所致,如果仅从总需求与总供给角度来分析,是倒果为因,难以得出正确结论。为此,本文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主导产业理论、主导消费需求理论和产业运行轨道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中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中观分析方法和新的经济预测方法,阐述了不需要借助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14年2月2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6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与稳中求进的相互关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指出,现阶段宏观调控的重点要从总量调控为主转向结构调整为主,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实现稳增长。实行以结构调整为主的宏观调控,需要计划、财税、金融这三大调控杠杆形成合力。结构性调整的政策要从选择性的调整政策转向功能性的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20.
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以及金融资产价格泡沫往往是引发金融危机的诱因,传统应对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和泡沫的政策手段是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但是我们认为,运用货币政策手段治理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缺乏及时性,且其效应发挥存在时滞,会增加经济波动的损失、提高调控成本;而明确赋予金融监管相应的职能以防范金融资产价格泡沫,运用微观经济调控措施治理金融资产价格过度波动,能够增强政策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减少经济波动的损失、降低调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