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农业经济运行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深入分析农业循环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依据循环经济理论,提出了实现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笔者试图通过对目前农业循环经济实施的现状调查分析,发现我国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与根源,并从不同层面提出有效推进农业循环经济思路与方法.对我国基层农村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协调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立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入,作为其重要途径的农业循环经济,对于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起步较晚,发展模式不尽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也相对滞后,已经影响到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结合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创新和完善.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是实现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基于农业生态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之间的有机匹配与合理衔接而运行的.而循环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发展中.本文从循环经济的本质、起源、特征出发,结合我国农村发展循环经济既循环农业的现状,探索在我国农村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及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对当前农业循环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引起了大量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因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义重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从根本上离不开法律制度的构建与保障,我国当前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立法的理念与原则未体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不够全面与完善、农业循环经济地方立法十分薄弱,有必要从这些方面完善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良 《农村经济》2007,(9):104-106
本文论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生态经济与农业循环经济的关系以及区别与联系,并指出生态经济就是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就是要以生态经济为基础,以生态学理论作为指导,运用农业生物之间互利共生、协同进化的原理,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节约资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同时,还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展望进行了论述,为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建设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应用循环经济理念,可以提升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污染,对我国发展可持续农业有非常大的意义。阐述循环经济的概念,结合烟草农业应用循环经济理念的原则,对我国烟草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法治化发展,已逐渐成为化解我国农业生态问题的重要举措。但就目前而言,法治化视角下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农业循环经济科学立法工作推进缓慢、农业循环经济执法及监督工作有待加强、农业循环经济守法激励及宣传工作亟待优化等诸多困境。对此,还需通过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科学立法工作、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执法及监督工作、优化农业循环经济守法激励及宣传工作,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法治化发展,进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助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程度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农业资源处于粗放型过度开发状态,不仅自然资源生态性能得不到恢复和提高,而且因长期施加化肥、农药,导致农业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及特征,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四种发展模式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资源的过度消耗,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资源保障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农业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是出路,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走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循环经济对我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然后指出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是农业特色产业创新的过程,进而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四种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并指出了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畅 《农业经济》2018,(4):23-25
本文在概述循环经济理论与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联性,并以我国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主要路径,以期为我国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形势直接影响了我国民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体制对资源过度需求,极大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最佳经济模式.本文理性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以及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业和农村法律建设基本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任务,如要加强关于农业投入、农业承包制、保护农业资源、保护农民权益等方面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业都处于粗放型发展模式。由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没有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生态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促使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简要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征,并提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结合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农业全面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法对四川省农业资源的情况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四川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3种发展模式。挖掘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存在的农业自然资源制约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循环经济技术水平薄弱、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成本较高、农村劳动力匮乏等瓶颈问题。并提出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努力提高农业循环经济的科技水平,建立健全农业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治污理念等加快四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四川省及其他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岩  付娟 《农业经济》2008,(2):71-73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寻求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矛盾过程中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农业发展与循环经济紧密相连,日本韩国已确定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并在具体操作手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结合辽宁的实际,提出日韩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方面对辽宁省的借鉴,并探讨了三方农业循环经济领域合作的重点内容,仗政府管理者、企业管理者和广大民众对我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有一个更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陈良  江波 《农村经济》2004,(9):65-67
发展循环经济是对自然经济,传统经济的否定,是解决我国农业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兼容农业清洁生产等,生态城市,生态省建设同时也是循环经济理念在实践中的拓展,本指出,推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措施在于加紧循环经济立法,发挥经济手段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民绿色生产和消费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多地采取经济、法律手段,农业法制建设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农业立法进程加快,农业执法成效显著。今年是农业法颁布实施五周年。为全面反映我国农业法制建设情况,本刊记者采访了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司长杜鹰同志。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农业法律、行政法规,请您介绍一下我国农业立法的现状。杜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立法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国家已颁布实施了农业法、农业技术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