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照东 《当代经济》2016,(12):123-124
交易成本和政府在产权界定中发挥的作用是排污权交易能否做到效率最大化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排污权交易成本的承担状况,以及政府扮演的“经济人”角色对排污权交易的约束作用,说明了排污权交易制度在具体实施中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高排污权交易成本导致企业不愿主动进行排污权交易;另一个是政府目标函数同人们健康水平没有直接联系,导致政府不愿主动界定排污权利.  相似文献   

2.
排污权交易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污权交易谋求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治理环境污染,通过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规制,达到环境容量优化配置,其实质是环境容量产权明晰化的制度变迁过程。排污权初始配置方式与价值评估、排污权定价机制、排污权交易制度下厂商行为、政府管制及交易制度的社会福利分析,构成了当前排污权交易机制研究的基本内容。现行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在排污总量控制的科学性、排污权定价的约束性、初始分配的公平性、市场交易的完备性、监督机构的权威性等方面积累探索经验。  相似文献   

3.
构建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和排污权交易的实践,探讨了我国实施排污交易的可行性,分析了排污权交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研究了排污权交易的主体、客体、范围、方式、程序、监管和法律责任,试图为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采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保护的手段,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国际及国内社会的重视。本文对排污权交易进行了系统地介绍,论述了排污权交易的含义、性质、目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排污权交易法律关系的构成。最后,对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的障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5.
借鉴股票的发行、流通、监管程序,提出排污权交易的层级市场结构理论,并据此对排污权交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作为排污权交易一级市场(发行市场)的补充,规范有序的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流通市场)对提高排污权交易的效率是必要的;考虑竞争替代的因素采用双方叫价博弈模型研究二级市场的价格问题;最后分析排污权交易中的政府监督及监管问题,认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双重代理人特性会使政府监督严重失灵,可替代的选择是引进地方政府代理人竞争,通过“社区监督”以强化“政府监督”。  相似文献   

6.
排污权交易政策的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权交易政策的相关问题在我国学术界、政府环保决策部门已成为热点。结合美国排污权交易政策的演进特点,对排污权交易政策优劣的一般评价标准进行分析,研究建立我国高效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排污权交易的浙江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3月,浙江省正式启动国家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全省至今共有11个设区市、35个县(市、区)开展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几年来,在环保部、财政部和全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政策体系和技术  相似文献   

8.
排污权交易中的政府行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政策。中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发展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在部分省市以试点的形式进行。目前排污权交易在其基础、保障、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其实践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其控污作用的发挥。而政府在这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明晰、规范并完善政府行为,才能为排污权交易的进行打牢基础,夯实保障,辅助运行,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深圳市排污权交易进展情况,概括了深圳市排污权交易制度框架和制度体系,构建政策评估体系,从目的、政策框架、政策制度、综合效应对深圳市排污权交易制度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制度设计较为完整,初始分配、政府储备、协议转让、总量监管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行政强制手段过多,导致市场对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应进一步研究提高市场活跃度的因素,为正式实施排污权交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区实施的以命令控制和排污收费为主的传统水污染防治制度存在许多弊端,需要引入排污权交易制度以弥补其缺陷.鄱阳湖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制度构建应关注排污权初始分配、交易市场培育、政府监管以及相关配套措施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排污权交易平台的开发是河南省排污权交易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排污权交易发展的必然趋势。排污权交易平台的开发以排污权交易为核心,基于B/S三层体系架构,实现排污权总量控制、申购、交易、跟踪预警、信息管理、平台维护和信息发布等为一体的系统功能,为更好地实现排污权交易提供了系统性的支持平台和有力的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12.
当前,低碳产业正逐渐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指标,低碳经济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形态,低碳文明正成为工业文明转型的重要标志。在国际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浪潮下,中国排污权交易则正是利用市场机制发展低碳经济控制环境污染的,但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因此,低碳背景下的排污权交易需要外力进行干预。而政府必须明确定位自身在排污权交易市场中的角色,这是其干预排污权交易的前提。结合中国现阶段排污权交易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排污权交易市场中政府的角色应明确定义为:制定者角色、中介者角色和监察者角色。  相似文献   

13.
实施排污权交易是环境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在湘江流域实施排污权交易具有很强的必要性,而且已经具备了国内外经验、政府政策、市场潜力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其具体实施路径包括政策制定和管理机构设置、排污计量及监控体系的完善、排污权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构建等.  相似文献   

14.
影响排污权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排污权交易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实施排污权交易的必要性,总结了我国现存排污权交易的不足,探析了排污交易系统的基本构架和工作程序,在此基础上指出排污初始权的分配是影响排污权交易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并就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排污权管理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与市场角色错位;全国性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没有形成,交易制度不健全;市场化交易中排污主体和污染物指标覆盖有限;价格市场化信号弱,交易价格构成要素抽象等问题。文章通过对当前排污权交易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推动与新修订环保法配套法规的完善,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各自作用;建立全国性的排污权交易体系,完善市场化交易制度;实现污染物指标和排污主体梯度覆盖,建立目录清单制;强化总量管理,推动政府管理下市场化价格确定等具体对策。发挥市场化机制在节能减排、环境改善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排污权交易市场构建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的排污管制、排污收费制度相比,排污权交易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方面具有诸多优点,是运用市场机制控制污染的有效手段。然而,构建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还面临着认识方面误解、市场要素缺失和政府作用弱化等现实问题。在分析这些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加快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张颖  王勇 《生产力研究》2004,(12):131-13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的经济学症结是外部不经济性,它导致了市场失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政府干预包括以命令控制为特征的行政手段和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后者又主要包括两种措施: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相比之下,我国实行排污权交易具有更大的优势,它是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市场机制,通过污染者之间交易排污权,实现低成本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8.
排污权交易强调用市场配置环境资源,改变了政府配置环境资源的管理传统,这将引起环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调整。文章从创造政策环境、建立和电力市场相适应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制订中长期总量目标等制度层面分析了我国开展电力排污权交易需要具备的5个前提条件,并针对当前环境管理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排污权初始分配和交易的证券化设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实行排污权交易首先涉及排污权的初始分配问题,如何对排污权进行初始分配是阻碍排污权交易市场形成的主要障碍.现有的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式复杂且欠缺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不利于形成成本较低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排污权证券化设想提出了"认购权证-许可确权-自由交易"的排污权初始分配和交易设计思路,简化了初始分配的手段,增加了排污权分配和交易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为建立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留下了许多制度设计空间.  相似文献   

20.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指根据污染控制目标,政府管理机构向污染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并允许这种许可证在市场上交易的制度.作为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环境管理的新尝试,由于排污权交易所带来的收效远远大于其它污染治理手段,已经越来越被一些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由于水污染交易在技术层面和操作层面上都远比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来得复杂,故目前我国的排污权交易主要是围绕二氧化硫展开.当前福建省环境治理手段还只是局限于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权交易还未开展,本文就福建省开展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