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婧 《经济研究导刊》2014,(12):191-194
中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了劳动者具有预告辞职的权利,但由于立法技术等原因该项规定较为简单和笼统。预告辞职的法律保护不仅赋予了劳动者自由辞职的权利,还与用人单位的经济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紧密相关。在社会经济条件下,各方主体的利益与冲突并存,通过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预告辞职的法律保护方式,分析中国预告辞职法律保护的特征与存在问题,阐明《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维护各方法益方面起了重要作用,通过设立服务期、竞业禁止和违约金等方式构建预告辞职法律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2.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实施引发了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劳动争议案件诉讼收费的再度审视,劳动争议案件只收取十元案件受理费,保障劳动者申诉权行使的同时,也在司法实践中引发了诸多问题。鉴于劳动争议的特殊性以及解决劳动纠纷的现实需要,有必要在立足于劳动法律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的基础上对劳动争议案件诉讼费用进行改革与完善,通过科学界定劳动争议案件诉讼费用的构成、合理设计多元化的收费标准,同时借鉴英国的诉讼费用罚则完善劳动争议的调解机制,进而准确把握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的"度"。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的承继是劳动合同法新确立的一种承继制度,是新主体执行旧内容的一种制度,更加有力的保护劳动者.这种模式将会对企业的用工制度,特别是在现今企业并购活跃的情势下,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服务期制度是我国《劳动合同法》中一个亮点,在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劳动合同法》对服务期的规定过于简单化和原则化,因此在实践中也引发了许多劳动纠纷.论文就劳动合同服务期的法律规定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新劳动法解析 作为我国第一部在法律层面上独立调整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新法的“诞生”引发了一系列强烈的连锁反应,其中以从事对外加工贸易的企业最为强烈。因而,对新劳动法的解析便有了其特定的现实意义。新劳动法的总体原则是“向劳动者倾斜,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主要体现在以下诸多方面:1.立法开宗明确提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依据就是用人单位本身就强势,劳动者本身就是弱势,一开始双方地位就不平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取得劳资双方关系的相对平衡;如果你是一个守法的企业,这部法律不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如果是一个违法侵犯工人权利的企业,那么劳动成本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6.
科斯定理并不仅仅是物权定理,更是基本人权意义上的劳动力产权定理。劳动力产权界定具有两种模式和四种路径,其中由国家以法权界定给每个劳动者,并承担起充分有效的相关保护责任,使所有劳动者成为完整意义上的法律自由人,将会成为劳动力产权界定的最优模式和最佳路径。国家合法存在的首要职能和终极理由,就是在政治学和法学意义上保护基本人权,而在经济学和管理学意义上则是保护劳动力个人自主产权。这种"个人主权和国家保护"的产权模式,对任何国家的可持续繁荣而言,都是具有普适价值的长效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7.
当前劳动者权益被侵害的现象比较严重。引发劳动者权益被侵害的原因可归纳为:劳动者与企业进行工资、劳动条件等“讨价还价”时,处于极不平衡的地位;我国政府运用法律制度来规范劳动关系,尤其是约束企业、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力度还很不够;一些地方政府不能保证和维护劳动法律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人力、资金不够、工作方式单一;代表劳动者集体利益的工会组织尚未全面普及,而现有的工会又缺乏独立性。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劳动监察保护力量,改进劳动监察保护工作方式,改进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同时,还要引导工会发挥依法维权的机能,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创造舆论监督环境。  相似文献   

8.
剩余价值的现代发现:创造性劳动创造剩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正国 《生产力研究》2004,(8):12-14,81
剥削是对他人劳动成果———剩余或利润的无偿占有。由于对劳动者更加完善的保护 ,使得利润主要不再来源于传统的剥削 ,而是来源于创造性劳动 ;由于所有者常常是主要的创新者 ,自然也常常是利润的主要获得者。由于知识产权等对创造性劳动者的保护 ,资本和传统的资本剥削制度日益遭到了新的冲击 ,并使得对创造性成果的无偿占有日益难以发生 ,而是通过竞争形成一种利润为更多的创新者所分享的分配制度。创造性劳动直接创造剩余 ,这种剩余又表现为计量价值 ,因此 ,这里仍然是劳动创造价值 ,而不存在其他要素也参与价值创造的问题。在富裕的社会中 ,在明智的现代生活中 ,人本身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对创造性成果占有的无意义性也在强化。因此 ,剥削关系及其意义日益弱化 ,但必须完善各种制度。如完善资本市场 ,以有利于资本的充分竞争 ,降低传统剥削的程度 ;建立健全工会组织 ,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和创建新的合作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科斯定理并不仅仅是物权定理,更是基本人权意义上的劳动力产权定理。劳动力产权界定具有两种模式和四种路径,其中由国家以法权界定给每个劳动者,并承担起充分有效的相关保护责任,使所有劳动者成为完整意义上的法律自由人,将会成为劳动力产权界定的最优模式和最佳路径。国家合法存在的首要职能和终极理由,就是在政治学和法学意义上保护基本人权,而在经济学和管理学意义上则是保护劳动力个人自主产权。这种"个人主权和国家保护"的产权模式,对任何国家的可持续繁荣而言,都是具有普适价值的长效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工伤社会保险制度产生于职业危害频繁的工业化时期,以劳动者为直接保护对象.在5大社会保险项目中,工伤社会保险制度与劳动者生命和健康最直接密切相关.自《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颁布以来,我国劳动者权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推动了企业的安全生产,促进了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但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与国际先进的工伤保险制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本文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进行简略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失业保险的博弈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艳春 《经济论坛》2005,(21):116-117
失业保险是社会集中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分散失业风险,使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劳动者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通过失业培训达到就业安置。失业保险制度是一把“双刃剑”,理性的劳动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进行就业与否的博弈分析时,由于高福利政策的保护,失业者可能选择减少工作时间或干脆失业;相反,在没有失业保险或失业保险水平很低时反而拼命工作。本文通过构建失业保险博弈模型,对这种两难处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基本前提是构建新型和谐的劳动关系;基本原则是权益确认原则、广泛覆盖原则、适度保护原则、劳资两利原则、动态调整原则;基本思路包括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以及充分发挥政府、工会、雇主组织的积极作用,平衡劳资权益。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者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劳动者的收入增加;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流动频繁;农民自组织能力增强等。解决当前农村劳动者收入偏低、社会生活负担较重、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剩余劳动者转移困难等问题,必须进一步进行制度创新。建全土地经营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统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等是当前要重点实现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杨健 《经济研究导刊》2008,(18):147-148
劳动债权的保护,不仅涉及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更关系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合理地保护劳动债权。平衡劳动者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冲突,有着及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从劳动债权保护的制度基础、法哲学基础和法经济学基础出发,论证了劳动债权保护的三维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最低工资制度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追溯最低工资制度的历史入手,剖析了该劳动法的基本制度,认为其在理论上对保护劳动者权利可以起到重要作用.进而,通过理论推理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最低工资不仅被其批评者,而且也被其支持者高估了.文章进一步结合了当今中国的实际,讨论了最低工资制度在我国的尴尬现状.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下,最低工资制度成为低技术附加值产业生存的重要砝码,但与此同时,该制度多年以来未见更大发展,对领取最低工资的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亦造成了损害.作者在结论部分,对该制度做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玲 《经济与管理》2009,23(11):19-22,63
最低工资制度是否有效一直是学术界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实行最低工资制度在微观层面缓解了劳资双方矛盾,保护了劳动者权益,对宏观经济层面也有正效应。针对当前的制度因素,应从立法、加强监管、加大财政支出等方面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9,(9)
随着"996"现象的出现,工时制度的合法合规问题需要进行重点审视,不合理的加班现象也需要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通过剖析当今"996"工时制下出现的问题,对于工时制度以及加班现象进行分析,为保护劳动者合理工作时间,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良法能得以有效实施是法治的基本内涵,《劳动合同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一项基本法,在人口流动性极强的市场经济当下,有关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正因为现行《劳动合同法》在劳务派遣单位的业务范围、资质审查、注册资本设立规范上存在缺憾,才导致实践中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而,有必要在立法中限制劳务派遣单位的业务范围,对市场准入实施许可制,完善资金制度,唯此方能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王志亮 《经济师》2004,(8):35-36
劳动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在劳动人事制度方面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但是 ,有的只注意用人单位的局部利益 ,损害劳动者的个人利益 ;有的则违反了现行的法律。政策的制定者或者用工单位在劳动人事关系改革措施的制定时 ,要站在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乃至保护人权的角度全盘考虑 ,尽力使制度制定周全 ,使其合法、合理、科学。  相似文献   

20.
经济转型期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原  袁伦渠 《生产力研究》2007,46(5):76-77,139
文章将围绕经济转型期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的必要性问题,从最低工资制度与劳动者权益保护、最低工资制度与就业、最低工资制度与公平收入分配、最低工资制度与产业结构升级、最低工资制度与人力资本投资五个角度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