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最先大规模使用的化石能源,煤炭在早期工业革命和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工业革命时期相比,当前煤炭消费的政治、技术、经济、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煤炭消费革命势在必行。以能源可持续发展为背景,探讨了煤炭能源的变革过程,将煤炭能源的历史使命概括为:推进工业化→减量洁净化→淡出能源舞台,认为中国煤炭消费革命的核心是"控量""洁净",具体表现为煤炭消费环境的变革、煤炭消费观念的更新、煤炭消费规模的控制、煤炭消费技术的革命、煤炭消费效率的提升等。  相似文献   

2.
正与主要发达国家不同,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的我国,同时遭遇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以及气候变化问题,因此必须创新发展思路。以能源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一条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这是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之后,中央再次强调能源消费革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2014年,我国油气行业新政紧紧围绕落实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要求展开。实行严格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建立多元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污染防治政策出台,安全环保立法进程加快;进一步推行财税体制改革,规范财税环境。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与生产革命将进一步推进,国家将继续围绕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以及对外合作出台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能源革命的概念和五点具体要求。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等在内的能源革命,对于保障中国的未来能源与经济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在现实中贯彻和执行。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长期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使能源排放量大幅度增长。随着生产与技术的进步,能源技术革命将引发新工业革命已成  相似文献   

5.
农辕 《广西电业》2013,(Z1):4-5
1月7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作了题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做好2013年能源发展改革工作"的报告。会议指出,全国能源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国内、把握趋势,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6.
实现碳排放峰值,需要煤炭尽快实现峰值,最早应该是“十二五”的末期,最迟也应该是“十三五”的中期,无论如何也不能拖到2020年。能源革命受阻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颁布,吹响了全球能源革命的号角,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在整个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全球能源革命的主要标志。1997年欧盟就提出了到205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50%的战略要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是能源生产大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新时期,全社会用电相应进入中速增长周期。推动电力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提高能源效率,积极有序推进能源绿色化转型,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稳步促进化石能源发电清洁高效发展,尤其是优化非化石能源发电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得起的安全绿色电能,是未来电力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电力工业是我国能源综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正确认识我国电力和能源发展现状,科学谋划“十三五”电力工业发展,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对于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新时期,全社会用电相应进入中速增长周期。推动电力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提高能源效率,积极有序推进能源绿色化转型,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稳步促进化石能源发电清洁高效发展,尤其是优化非化石能源发电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得起的安全绿色电能,是未来电力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发展方向。要完成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发展阶段和能源基本国情的现代能源体系,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建立高效的能源运行机制。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应该看到,依靠大量消耗煤炭资源的  相似文献   

12.
能源革命的首位就是消费革命,要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费。对于煤炭的粗放型消费,使我国近些年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探讨了当前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的路径,并在未来新能源取代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大背景下,提出了煤炭企业应对能源消费升级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发改委日前正式发布《北京市“十二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550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约6%左右。据悉,这是北京市首次编制关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的规划。  相似文献   

14.
1国家大力推进能源革命2014年6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并明确提出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作为长期战略,重点推进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四方面的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发条件下能源安全。此次会议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升至国家长期战略的高度,其背后  相似文献   

15.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能源局转变作风,从过去热衷于能源项目的微观审批走出,转向对未来能源发展的宏观规划,是衔接、指导"十二五"、"十三五"能源规划的纽带与依据,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方略与行动纲领。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简称《行动计划》),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成为中国能源行业颇有影响的年度十大事件之一。目前,我国正在执行"十二五"能源规划(2011-2015年),2015年将很快出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时,作了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讲话.这是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全面深刻论述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战略,纠正了最近一段时间里的许多错误认识,为我国今后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于我国能源工作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应当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讲话,不能用自己对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战略的错误理解来解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世界能源组织2007年预测,在未来20多年里,世界能源消费将呈进一步增长趋势.能源消费总量将从2004年的447 quadrillion Btu(1015英国热量单位),发展到2015年的559 quadrillion Btu,在2030年达到702 quadrillion Btu,从2004~2030年,能源消费增长57%,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8.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开启经济低碳转型的首年。由于“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排放总量大、脱碳时间短.能源系统转型难等诸多挑战,想要如期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在能源生产侧和工业.建筑.交通等能源消费侧进行全面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能源安全仍有一定脆弱性,客观上要求通过节能提高能源自给水平和供给保障能力,大力推进节能还可以更好地稳定国际能源价格。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5点要求,第一点就明确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当前我国重新审视"能源安全"的实质,应当摆脱"安全=加大供应"的理念,即依靠粗放供给满足过快增长需求的习惯思维,转变为"安全=效率",即以科学供给满足合理的需求的观念。倡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是我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实现能源、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1978年~2007年能源统计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进行了因果关系和协整性的研究。发现中国存在单向的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和能源结构的因果关系,以及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的双向因果关系。短期与长期中能源结构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都要大于经济增长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