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修订前的公司法第24条对股东的出资形式作出列举式规定,商誉出资不在列举的出资方式之内;修订后的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明文禁止投资者以商誉出资。但在公司法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修订之前,现实生活中,投资者以商誉出资设立公司的情形比比皆是。那么,商誉出资的法律效力如何?投资者以商誉出资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本文试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瑕疵出资是指股东违反公司法规定的出资义务,没有缴纳其认购的出资份额或者缴纳的出资与其认购的份额不符的行为,本文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瑕疵出资的表现形式进行归纳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和探讨了股东瑕疵出资引起的与足额出资股东、公司、瑕疵出资的受让人及公司债权人间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3.
商誉具有不确指性、多样性和风险性,商誉的构成因素也是多样和可变的,不同的商誉观有不同的计量方法,并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会因并购方式不同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4.
所有权配置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和契约各方的利益。理论上说,最优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应当是: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和控制权的配置相对应,让企业的风险承担者拥有企业所有权,但企业所有权的最终安排取决于契约各方凭借自身实力进行博弈。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所有权最终安排的具体表现形式。财务会计作为协调契约各方利益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其目标的定位应与企业所有权的配置以及相应的公司治理模式相一致。“受托责任观”是对传统的“股权至上”逻辑和股东单边治理模式的反映,而“决策有用观”则体现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所有权、共同参与企业治理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的效用(或称使用价值)是其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 其使用成本则既包括劳动力的报酬, 也包括其对实物资本的消费、效率低下、机会的丧失等造成的经济损失, 两者的差额大于市场平均值的部分称为人力资本的超额效用。由于资本与劳动在市场中力量不对称性, 它们之间所签定的契约是不完备契约, 企业由此而形成对人力资本的垄断, 进而占有其超额效用, 这正是企业商誉的来源。商誉的形成与维护受企业内部以及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企业的商誉每期都会发生增减变化、也会不停地被耗费, 因此其计量与摊销的年限都应是有限的。每个企业努力提高其商誉的结果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但总有一半左右的企业其商誉为负。  相似文献   

6.
随着WTO保护期届满、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国有资本的逐步退出,合并不失为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投资风险、增强竞争力的便捷之路。而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对于合并企业的后续发展影响深远,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外购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重新认识。一、传统的商誉观从19世纪末商誉观的形成到亨德里克森三种商誉观的总结,人们普遍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商誉是特殊的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商誉根据来源的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在会计实务中出于三方面(稳健主义、确认价值基础的可靠性、以成本为基础的会计)的考虑,一般不确认自创商誉,只确认外购商誉。具体说来,对于如何确认外购商誉,传统的观点有以下几种:1.外购商誉的确认范围。较早的观点认为,外购商誉是并购企业在合并交易日所支付的购买成本超过所获股权相应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然而,由于意识到购买成本与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并非都是不可辨认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首次提出了“核心商誉”的概念。核心商誉包括两部分:一是被并购企业在被并购前已经存在的商誉在继续经营中的公允价值,称为“持续经营商誉”;二是代表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协作能力的公允价值,称为“合并商誉”。这一新...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的效用(或称使用价值)是其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其使用成本则既包括劳动力的报酬,也包括其对实物资本的消费,效率低下,机会的丧失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两者的差额大于市场平均值的部分称为人力资本的超额效用,由于资本与劳动在市场中力量不对称性,它们之间所签定的契约是不完备契约,企业由此而形成对人力资本的垄断,进而占有其超额效用,这正是企业商誉的来源,商誉的形成与维护受企业内部以及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企业的商誉每周都会发生增减变化,也会不停地被耗费,因此其计量与摊销的年限都应是有限的。每个企业努力提高其商誉的结果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但总有一半左右的企业其商誉为负。  相似文献   

8.
论农户生产经营的契约风险与规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契约是不完全的,公司有可能违背契约,给农户造成契约风险。引进期权定价机制,订立和健全长期契约,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加强法规法制建设,有利于规避农户契约风险,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保障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公司设立中,现物出资是与现金出资相对应的一种出资方式。我国《公司法》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对于现物出资财产所有权转移的规定与传统民事主体理论的冲突,使得现物出资财产所有权移转的实际操作陷入了困境。通过对国内外立法例的比较研究,将现物出资财产所有权进行信托,以现物出资财产的独立性公示来明确现物出资的目的及其中的法律关系,利于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好的制度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犹如公司人格制度的发明.公司人格,是指公司在法律上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资格,简而言之,公司为法律意义上的人,是法律权利和义务人格化的主体.有了公司人格之后,股东与公司的财产分离,风险大大缩小了.母子公司制度的设立,也有类似的效果,通过子公司的设立,其经营范围可以扩大,可以与他人共担风险.  相似文献   

11.
揭开公司面纱是对公司独立人格原则的颠覆和例外。本文着重于讨论最低资本与揭开公司面纱之间的关系。笔者从我国现行的司法解释出发,阐述了营业执照的颁发对公司独立人格的作用,并在详细分析几种出资瑕疵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将出资未到法定最低资本要求作为揭开公司面纱之条件的做法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2.
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影响电子商务的法律安全,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至为重要.应从合同的效力要件方面,分析电子合同当事人的缔约能力问题,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的判断问题,电子合同内容及形式的有效性问题.现行合同法对电子合同的规定太少,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应尽快制定电子商务法.  相似文献   

13.
有限责任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适用于继承法中的限定继承制度和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具有降低风险、鼓励投资的优点 ,但同时又导致逃避侵权责任、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行为 ,对债权人有失公平。对此 ,应以公司资本原则、公司人格否认和强制保险予以补救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社会资本的文化解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企业社会资本的现代性转变成为当前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众多研究表明,制约社会资本的基本内容是信任、规范和网络等文化因素.分析发现,我国在传统儒学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显出它的不足.因而提升企业社会资本应进行当代企业文化建设,从跨文化角度构建企业社会资本的增值模式和形成机制,促进企业诚信、规范与网络文化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有关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新会计准则中商誉减值会计面临着计量问题和减值确认难题。以某一上市公司为例,分析我国企业在执行商誉减值时存在的弊端,提出要单独颁布商誉减值测试准则、完善商誉会计信息披露,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以改进商誉减值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6.
阻碍资本外流契约不仅影响资本优化配置,也削弱代理人在优惠回报契约中的谈判力,从而使区域经济难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同时,在存在代理人道德风险的情况下,阻碍资本外流契约所规定的撤资高额违约金会妨碍区域经济总效用最大化的实现.应从制度上消除区域内外资本的等级差别,规定区域融资契约合理的法定有效期,并制定强有力的法律来制止区域融资主体迫使投资者与之签订只体现自己意愿的阻碍资本外流契约.  相似文献   

17.
资本结构体现不同资本主体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安排,债权和股权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着股权集中度较高、国有股权主体虚拟化严重、负债契约缺乏刚性约束力、法律保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只有从完善机构投资者、深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恢复债务融资的治理功能、拓宽中小股东行权渠道四方面入手,才能提高资本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8.
企业诚信的内在本质在于既肯定以诚信赢利的工具性价值,又强调服务他人与社会的目的性价值。企业诚信的缺失不仅有政治体制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市场秩序不完备等外部原因,而且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诚信内在本质的错误理解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建设企业诚信,必须深入开展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现行法律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对企业诚信的认识,制定完备的企业伦理守则。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子银行业务在给人们带来无限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人们经常忽视的法律风险。在中国现行法律框架之下,自助签约并非当然地具有法律效力。在界定自助签约法律性质的基础上,探讨其法律效力并提出解决自助签约效力问题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以现有会计文献中对商誉本质问题的争论为背景,运用经济学的抽象分析研究方法,从企业自身和企业并购两个角度对商誉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商誉在会计学上的本质与在经济学上的本质应保持逻辑一致,即商誉的会计本质应定位于企业中人力资源与物质生产要素之间及各自内部相互间的协同和配置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