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贷的基本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集中反映,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早在1957年,陈云同志就指出:“财政收入和银行信贷都必须平衡,而且应该略有结余。只要财政收支和信贷是平衡的,社会购买力和物资供应之间,就全部来说也会是平衡的。”这个正确论断,对于我们在当前经济建设中保持信贷基本平衡的问题,仍然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2.
财经知识     
陈云同志的综合平衡理论陈云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综合平衡理论。陈云同志说:“所谓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按比例,就平衡了。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离开别的部门。”在国民经济这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中,既然“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离开别的部门”,综合平衡当然就不是只要求各个部门做到各自平衡,还要求所有部门之间做到相互平衡。只要构成国民经济整体的所有部门同时实现了各自平衡和相互平衡,才是实现了综合平衡。  相似文献   

3.
当前,为了解决经济振兴的资金需要,既要通过发展经济开辟财源,又要通过资金的综合平衡,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搞好财政信贷的综合平衡就更为重要了。一、当前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重要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是计划经济。综合平衡是计划经济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列宁说:“经常的、自觉的保持平衡实际上就是计划性。”陈云同志指出:“搞经济不讲综合平衡,就寸步难移”、“所谓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按比例就平衡了”,也就  相似文献   

4.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方法。综合平衡不是指个别生产部门之间及其内部的平衡。而是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平衡。国民经济各部门构成社会再生产的统一整体。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提供条件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是客观经济规律。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发展,就要求在各个部门  相似文献   

5.
在国民经济调整的过程中,货币流通工作要做到既能促进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能保持货币流通的进一步稳定,关键在于迅速提高经济效果,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和“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从银行来看,应当围绕党的十二大决定的总的战略决策,有疏有堵,有紧有活,努力实现信贷收支的基本平衡,继续坚  相似文献   

6.
坚持财政收支平衡,减少乃至消灭赤字,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的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争取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较为宽松经济环境的重大经济问题。“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是我国财政管理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可是,近几年来,不少人提出了“赤字有益”的观点。认为,为了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搞些赤  相似文献   

7.
货币流通状况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也是财政信贷平衡与否的综合反映,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社会产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状况。充分认识财政信贷平衡与货币流通的关系,货币流通与社会产品供需的关系,是搞好“三大平衡”工作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财政分配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是社会主义财政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财政政策理论问题,例如以国家财力物力制约建设规模的理论;以财政分配结构制约和调节国民经济结构的理论;组织综合财政平衡以及资金与物资的综合平衡的理论,等等,都是建立在财政分配与社会再生产的相互关系原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如何选择宏观价值均衡的决定因素,其最终平衡手段是什么?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有必要对此问题重新认识与思考。一、信贷收支平衡是宏观价值平衡的决定因素我国传统的“三平”理论认为:要实现宏观价值均衡,只有通过财政与信贷的综合平衡,并且认为“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是价值均衡的基本要求和稳定货币流通的必要保证,因此,一直将财政收支平衡作为宏观价值平衡的“主旋律”并将其作为货币收支的决定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在各自平衡的基础上统一平衡的原理,通常被人简称为“财政、信贷平衡关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理论。陈云同志对这条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他明确指出:“所谓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按比例,就平衡了。”“按比例是客观规律,不按比例就一定搞不好。”五十年代中期,基于财政、信贷两类资金性质不同,但又具有内在联系的这一特点,当时提出了两类资金要“统一安  相似文献   

11.
<正> 在紧缩货币与信贷、控制需求,稳定经济的方针下,银行与企业如何统一认识,相互沟通,紧密合作,这是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统一对紧缩银根政策的认识 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仍然是“投资饥饿”症和“消费饥渴”症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问题,它既影响了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也影响了资金自身的平衡。同时,目前市场物价不稳定,上涨幅度较大,导致货币投放过多,又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此外,国民经济中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突出:一方面有些产品消耗了大量的原材料和  相似文献   

12.
赵紫阳总理在人大会上关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的报告中提到,由于国家采取了调整国民经济的一系列紧急措施,实现了1981年财政和信贷基本平衡。这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振奋人心的一件大好事。现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认识。财政是个经济范畴。它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和分配使用国家资金。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提高经济效益是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项基本原则。企业流动资金占用多少、周转快慢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流动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对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管好用好企业流动资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下面,就如何提高企业流动资金使用效益,谈些个人的看法。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是提高企业流动资金使用效益的前提条件历史经验表明,凡是指导思想端正、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搞得好的时候,企业流动资金占用就少,周转就快;反之,占用就多,周转就慢。1953年以来,企业流动资金使用情况,除“一五”和六十年代调整时期比较好外,在相当  相似文献   

14.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要协调好各方面的比例关系,搞好综合平衡,这是《邓小平文选》中关于现代化经济建设问题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着重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他说:“我们过去长期搞计划,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安排好各种比例关系。农业和工业比例失调,农林牧副渔之间和轻重工业之间比例失调,煤电油运和其它工业比例调失,‘骨头’和‘肉’(就是工业和住宅建设、交通市  相似文献   

15.
当前,认真贯彻落实“紧中有活”的货币信贷政策,对于解决目前资金需求过大的矛盾,保证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七五”计划,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紧中有活”是对立的统一.“紧”是指在宏观上和总量上要抽紧,把过于膨胀的信贷资金需要压下来,其目的是在于保持国民经济总体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活”是指在微观上搞活,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其目的是促进商品生产发展和流通的扩大.紧与活  相似文献   

16.
坚持财政收支平衡,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一条重要理财原则,也是财政运行的基本要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国家财政要建立在经常的、稳固的、可靠的基础上”的思想,是对财政平衡思想的精辟概括。在宏观经济视野中,财政平衡是国民经济总供求平衡的重要组成部份,并直接影...  相似文献   

17.
黄达同志的新著《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最近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了。作者紧紧围绕财政信贷综合平衡这个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系统地进行了科学的新探索。可以说,这是作者近几年来对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研究成果的汇集。 (一)从研究货币流通入手,是探索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作者指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研究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从而创立了科学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其核心是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上如何补偿,在实物上如何替换,即社会总产品如何实现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比例发展的问题。马克思所阐明的关于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理论,舍去其资本形式,对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实行宏观经济控制,自觉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福建金融》2008,(2):11-14
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针对当前福建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福建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基本原则、目标和要求,同时提出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放松对企业“走出去”的外汇管制、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各类服务体系和维护企业“走出去”合法权益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综合平衡是社会主义经济协调地按比例地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区别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综合平衡是从质和量的统一上,着重从数量方面去研究每个计划时期内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各个要素之间所需要保持的客观联系。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订必须建立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综合平衡的理论研究还有待推进。我国综合平衡的中心内容向来是“四平”,即财政平衡、信贷平衡、物资平衡和外汇收支平衡,而对于“四平”概念的内涵应随着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新内容,不断加以充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