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森林水文研究方法的辨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森林水文现行研究方法与途径后认为,由于森林水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科领域,建议从系统分析入手,把区域水文循环中已揭示的各子过程的基本规律,科学地组织在一个系统中,构成“森林流域水文模型”,在先进的计算技术与信息系统支持下,从更深层次上揭示森林水文效应规律,预测诸如“长防林”工程等的水文效应。  相似文献   

2.
引用森林水文实验站观测资料和水文站网中森林流域与非森林流域的实测水文资料进行同步对比分析,得出小流域与大流域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干旱条件有不同的结果。对于小流域而言,森林削减洪峰流量,延长汇流时间是普遍的结果。对于大流域,森林的影响则要视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特别是对年径流的影响取决于干旱指数。  相似文献   

3.
森林集水区水文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钦孝  刘向东 《人民黄河》1994,17(12):25-27
对油松山杨林水区和经济过抚育间伐后的集水区进行了分析的结果表明:水文过程线主要取决于降雨过程,产流特点是径流系数小,洪水含沙量低。一方面两集水区的水文特片值均较小,充分体现了森林良好的水源涵养作用;另一方面,两集水区在洪水起伏量,水文响应,单位面积洪量方面差异不大,表明适量间伐对集水区水文状况的影响很小。本文针对森林集水区沟道洪水径流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前期降雨量,土壤水分条件关系密切的特点,建  相似文献   

4.
FCHM结构与融雪模型:森林流域水文模型研究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森林水文效应,根据流域产汇流规律和森林与水分之间的交互作用,以系统分析理论为基础,研制了一个仅需“简单”输入的概念性的森林流域水文模型。高山深谷融雪模型是流域水文模型中的一个子模型,它是根据高山深谷地带积雪水当量和热力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布特性设计而成。本流域模型在10余个森林流域的水文模拟实验表明,模型是有效的,能够解决森林水文效应研究中的有关课题;并且,在洪水预报、水利水电工程、山地灾害研究与预测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用多水源(地表、壤中、地下)流域水文模型(SAC),对小河流域代表森林覆盖情况好、中、差的三个典型年组(1965年组、1988年组、1974年组)进行水量模拟,定量分析了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对水文特征值的影响,计算了各年组典型年经过小河水文站入库的泥沙量及营养盐负荷量,从而说明了植树造林等工程措施在水土保持、流域面源污染控制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引用森林水文实验站观测资料和水文站网中森林流域与非森林流域的实测水文资料进行同步对比分析,得出小流域与大流域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干旱条件有不同的结果。对于小流域而言,森林削减洪峰流量,延长汇流时间是普遍的结果。对于大流域森林的影响则要视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特别是对年径流的影响取决于干旱指数。  相似文献   

7.
8.
9.
柳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河为辽河下游右岸的一条多泥沙支流,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泥沙主要来自内蒙所辖的奈曼、库伦两旗境内的扣河子、养畜牧河及铁牛河三条支流,其中扣河子来量最大。大量的泥沙下泄,使柳河下游河道及辽河干流下游河道造成了严重的淤积,个别河段已成为悬河。泥沙淤积造成了流域内许多中小型水库报废。本文详细地叙述了柳河流域的气象、水文、泥沙等基本特性,为柳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及防止辽、柳河下游淤积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水文数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的滹沱河流域分布式水文SWAT模型,对流域的径流、泥沙、污染物的运移进行了模拟与校验,并结合实际对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水文效应(ET效应、产水效应、产沙效应及环境效应等)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还草以及封山育林等措施可显著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植被截留模型中,针对场次降雨建立的概念性指数模型由于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且参数通过常规观测资料即可确定,在构建物理性流域水文模型时被广泛采用。但在水文模型的应用中,计算是逐时段进行的,这造成模型计算时段和适用时段之间的不匹配,是植被截留计算误差的原因之一。分析表明,无论在一个计算时段内有多个降雨过程发生,还是一场降雨过程被划分为多个计算时段,逐时段计算均将过高估计植被截留量。  相似文献   

12.
茎流是大气降水与溶解物在植物茎干上的汇集与运移,它对森林和农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水文学和生态意义。本文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加深了对茎流的理解并找出缺陷与误区,以促进对薄弱环节的研究。探讨了气象条件,季节变化,覆被结构,冠层空间型及植被种别等多个复杂易变因素对茎流量和其化学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叶尔羌河流域的卡群水文站,2001~2012年的降水、蒸发、及流量资料,利用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及变差系数对该流域各要素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流域年降水量变化基本稳定;年蒸发量序列有缓慢增加趋势;年径流量丰枯变化较小,利用累积距平法分析得到,卡群站年径流量丰枯变化较频繁,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表明,卡群水文站年径流量无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几种典型流域水文模型类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域水文模型是研究水文自然规律和解决水文实际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按照流域水文模型的基本分类,简单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几种典型流域水文模型的基本建模思路、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等。在此基础上,以模型效果评价指标为准则,通过对同一流域上不同模型、以及同一模型在不同流域上的应用效果进行类比和分析,提出了在特定流域应该选取比较适用的水文模型以及几种典型水文模型的最佳适用流域。  相似文献   

15.
亚流域划分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GIS技术为支持,选择黄河下游支流洛河卢氏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在不同的亚流域划分数量条件下进行流域产流和产沙模拟,进而分析亚流域划分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流量随亚流域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变化幅度较小;产沙量随亚流域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变化幅度较大;(2)存在一个亚流域划分水平,当超过此水平时亚流域数量的变化对产流量和产沙量几乎没有影响。根据计算流域产沙量的MUSLE方程,分析了由于亚流域划分数量变化对流域产沙的影响,发现在研究区内其主要原因为MUSLE中径流项对亚流域划分数量变化的响应,其次是土壤可蚀性因子、植被覆盖和管理因子和地形因子参数值的统计变化。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森林植被对径流泥沙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对径流量的影响是森林水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该文通过大量实测水文资料 ,定量分析了部分流域森林对径流、泥沙、降水量等的影响。同时 ,森林对径流的影响 ,因气候、下垫面条件、植被类型和雨强等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介绍官厅水库流域概况以及气象、水文基本情况,利用水文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官厅水库自建库至2010年径流、泥沙、降水及蒸发等水文特征的变化规律,为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防汛抗旱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物理性流域水文模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胡和平  田富强 《水利学报》2007,38(5):511-517
在计算机、空间观测等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下,物理性流域水文模型目前己成为流域水文模拟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内外很多学者通过一些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促进了物理性水文模型的研究,同时也使它成为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活跃领域。传统的物理性流域水文模型以数值求解控制水流运动的偏微分方程组为基本手段,存在模型应用尺度和方程适用尺度不匹配的尺度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者们开展了大量的思考和研究,同时也构成了当代水文学理论研究的中心内容,目前在物理性流域水文模型方面的研究可以归结为3个代表性的发展方向:在物理性和计算效率之间取得平衡的准物理性水文模型、基于不规则网格的物理性水文模型以及直接在宏观尺度建立数学物理方程的尺度协调的物理性水文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河北省太行山区经济林水源涵养功能,选择梯田栽植的苹果、核桃、樱桃、板栗、杏5种经济林,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等研究其林下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特性和持水效益,分析其水文效应。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表现为杏(3.42t/hm~2)樱桃(3.69t/hm~2)苹果(4.07t/hm~2)板栗(7.11t/hm~2)核桃(8.28t/hm~2);板栗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17.07t/hm~2)最大,枯落物的持水量与持水时间正相关呈对数函数关系,持水速率与持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至于林下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板栗林最大(14.37t/hm~2)。5种经济林林下土壤容重均值在1.40~1.52g/cm3,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均值在856.01~946.41t/hm~2,其排序与总孔隙度一致,依次为苹果核桃樱桃板栗杏;有效持水量均值在185.82~329.03t/hm~2,排序与非毛管孔隙度一致,依次为樱桃苹果核桃板栗杏。  相似文献   

20.
黄河唐乃亥以上地区径流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分析了黄河唐乃亥以上地区2002年以前径流的区域分布、各区间径流量年际和年内分配变化情况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径流量减少的原因。分析指出,该地区多年径流量年际变化上游段大于下游段,近年来径流量减少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