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霍鹏 《现代经济》2007,6(11):125-128
技术创新是推动一国经济和贸易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推力,也是提高出口效益和实现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图通过计算中国贸易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目前的贸易竞争力状况,认为我国贸易竞争力不强;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技术创新对对我国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最后得出技术创新对我国贸易竞争力贡献偏弱,只有技术创新才能提升中国贸易竞争力的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并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依旧是建立在劳动和资源比较优势上面,而这种竞争优势,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等形势的发展变化正日益受到挑战.中国对外贸易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和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调整贸易发展模式,把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对外贸易发展的关键环节,带动整个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显著跃升.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核心技术缺失带来的“无芯”之痛一直阻碍着中国企业跃上国际舞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以劳动力为基础的比较竞争优势正面临着跨国公司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核心竞争优势的严峻挑战。“以创建世界级行业为己任”的TCL集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意识到这种危机,并未雨绸缪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从局部创新到全面创新、从外围技术创新到核心技术创新”的科技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会被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而抵消,这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增长”问题。实证分析表明,由于外贸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性以及出品商品结构和国内生产结构发生偏离,使中国经济也面临贫困化增长的危险。对此,中国对外贸易必须摆脱传统的比较优势的束缚,选择的竞争优势为基础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探索和推进工业化的道路,是人类前所未有的现象,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当前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党的十六大鼓励技术创新的思想和政策,为中国企业在信息化基础之上,选择适合的技术创新战略,培育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如何选择技术创新战略呢?尝试从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以及可供选择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等方面作出由答.  相似文献   

6.
文章重点论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特性、构成以及培育,指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做强、做大的一种合金能力,而且是企业诸方面能力结合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7.
入世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文章运用主要的出口贸易竞争力分析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近年来汽车产业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汽车贸易强国相比,中国汽车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持续提升,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出口产品包括座椅、电子电器零件等,而在代表汽车设计生产的最高技术水平的整车及发动机上竞争力极弱,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建筑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测度与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建筑服务的进出口数据,通过构造"10国经济体模型"计算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等贸易竞争力指标,对中国建筑服务贸易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建筑服务贸易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且整体呈不断上升趋势。针对中国建筑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提升中国建筑服务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0—2012年11个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其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从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来看,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引进与吸收消化再创新能力的提高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而适应创新竞争市场变化能力的效果不明显。从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来看,政府和金融机构分别给予资金支持制造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而同时给予支持时则存在着协调方面的问题。另外,制造业行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对外开放均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来自发达国家的R&D外溢当期效果不明显。不同技术水平行业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对其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带动作用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辛建 《全国商情》2012,(3):75-76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资源环境约束、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削弱、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方面的约束。要通过企业加快重组和改革、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等方面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贸易制度创新迄今已有20余年,探索出通往贸易自由化的与世界趋势相一致的有效途径.同时,因受到国情以及日益变化的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客观上要求我国贸易制度要持续创新和迎接新的挑战.通过对制度及制度创新内涵的界定,以及对诺斯著作中关于贸易制度理论的引介,对我国外贸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因素进行经验研究,并指出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的制度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12年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4700亿美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全球排名第三,但国际竞争力还很弱,规模上仅占全部贸易额的10%,总量上仅是美国的44%。本文通过对联合国贸发组织会议(UNCTAD)、中国商务部及中国海关公布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整理,从国际市场占有率、TC指数、RCA指数及STO指数对中美两国服务贸易各部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服务贸易在计算机与信息服务部门发展迅速,在建筑部门同时具有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而在金融服务、版税与许可证费用两个服务贸易部门同时存在竞争弱势和比较劣势。  相似文献   

13.
以对外贸易对一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为分析对象,在对已有的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以及模型两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利用OLS进行了定量分析。从分析的结果中得出我国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均有影响,并基于当前的国际环境,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学者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会随所选取的研究对象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的分析结论.就福建省而言,以计量分析的方法就进出口贸易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虽然进出口与福建省经济增长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且短期内进出口对经济的...  相似文献   

15.
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纵深发展,关于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理论探索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就一国而言,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追求贸易自由化收益的时候,会不会陷入国内生态环境恶化的泥潭呢?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是否又会失去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削弱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呢?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不同流派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的阐释。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文献努力探索对外贸易环境效应问题的渊源.归纳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进展,为研究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奠定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东盟和中国的双边贸易突飞猛进,各自成为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国.由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导致了贸易关系中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由此文章研究了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的现状,分析了经济贸易合作中互补性和竞争性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双边贸易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未来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无论是对外直接投资,还是坚持出口贸易,都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法(OLS),对2001-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互补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个结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存在着互补效应;出口贸易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更大;从长期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促进效应比短期更显著。并对结论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0~2006年间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就长期而言,进口、出口、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进口、出口、消费与投资分别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增长则是消费的Granger原因。从短期来看,三者之间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不断加快,且消费的短期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变化影响最为明显,进口和出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中国对欧盟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基于1986—2009年的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贸易发展和中欧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增长有利于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也有利于促进中国与欧盟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因此,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以及中欧贸易关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系数对中新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了研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证明中国与新加坡在比较优势上存在较明显差异,进而分析了中新贸易互补关系及其产生原因,得出结论。基于产业内分工、相似需求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内互补成为中新两国贸易关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