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入世过渡期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过渡期后我国农产品贸易连续三年出现逆差,其逆差有收敛的趋势。当前我国农产品贸易主要存在农产品品质不高、生产成本下降较慢、技术壁垒威胁严峻、对农业国内支持不足、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高和发达国家调整农业补贴政策等问题。因此,我国农产品生产要贯彻以质取胜战略,建立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充分运用惠农支农政策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对农产品进口的调控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中美农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格鲁贝尔—洛伊德产品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产品分散度指数研究了1996~2010年期间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贸易紧密程度加大,大宗农产品呈现越来越明显的产业间贸易趋势,高附加值农产品向产业内贸易发展;同时,中美农产品在出口市场、出口产品结构方面竞争激烈。未来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将以竞争为主,互补为辅,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3.
褚鹏鹏 《山东经济》2007,23(1):151-154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1997-2004年山东省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产品贸易整体上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且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贸易的增长仍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的作用越来越大。从增长的结构上看,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交替占据主导地位,但都有上升趋势,表明山东省农产品在质量、档次以及多样性方面都有所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4.
据海关统计,199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为238.1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 25.1%,其中,出口122.6亿美元,下降1.7%;进口115.5亿美元,增长75,8%。农产品由1994年59.3亿美元的较大顺差,转变为进、出口基本平衡。主要特点是: 一、在贸易结构上以一般贸易进、出口为主。 农产品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为主,表现为出口下降,进口增长。一般贸易出口 91.4亿美元,下降8%.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4.5%,比上年下降5.1个百分点;一般贸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2013~2016年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后的农产品贸易格局进行分析。从农产品贸易现状来看,东南亚、东欧、西亚北非地区的贸易比重相对较大,东欧以及西亚北非农产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下降。通过农产品贸易网络分析格局可以发现,沿线国家的贸易关系日趋紧密,伴随着贸易区域化发展以及落后地区开拓新市场激发潜力,沿线各国的中心性指标也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贸易发展越发表现为"自由化"趋势,世界环境意识持续增强,对农产品贸易而言,"关税壁垒"保护作用极有限。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以"新的非关税壁垒"作为技术手段加强本国贸易保护。于是,"绿色贸易壁垒"应运而生,我国农产品出口更加不易。迫于世界贸易形势,我国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绿色壁垒,最终突破贸易壁垒,推动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下,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功能显得日益重要。目前尽管我国和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规模有限,但基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强大平台,我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规模必将有大的提高。本文通过引力模型对我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潜力进行实证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上海合作组织对我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量影响较大,各方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贸易自由化趋势下的我国农业发展战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谈判注定是坎坷曲折的,然而,贸易自由化趋势不可逆转,寻求多边贸易谈判,促进世界农业的发展,减少贸易摩擦和争端乃是全世界共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由于农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谈判注定是坎坷曲折的,然而,贸易自由化趋势不可逆转,寻求多边贸易谈判,促进世界农业的发展,减少贸易摩擦和争端乃是全世界共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由于农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谈判注定是坎坷曲折的,然而,贸易自由化趋势不可逆转,寻求多边贸易谈判,促进世界农业的发展。减少贸易摩擦和争端乃是全世界共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刘永胜 《乡镇经济》2009,25(11):65-67
文章在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贸易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市场占有率、可比净出口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三项指标,对蔬菜、水果、谷物、肉类四类主要农产品入世以来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具体研究其竞争力情况,并针对这一竞争力现状提出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林文斌 《特区经济》2011,(11):110-111
加入世贸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平衡由顺差变为逆差,进而成为常态并不断扩大,国内财富流失的负面效应日趋加剧。本文基于农产品贸易逆差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结构和农产品产业结构的长期影响和潜在风险的研究,比较了日本和澳大利亚保护本国农产品贸易的政策措施,提出完善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保护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曹冲  夏咏 《新疆财经》2020,(1):72-80
本文基于出口贸易规模、出口贸易结构、出口贸易竞争力三方面的描述统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价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水平。研究发现: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呈扩大趋势,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潜力巨大,出口贸易竞争力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具有比较优势,在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两国不具有比较优势;出口贸易发展水平较高,不同时段和时点变化特征明显。因此,中国与中亚五国应积极开展农业经贸合作,优化农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农产品贸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丁珏  朱颖 《特区经济》2009,(7):50-52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并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测度,分析了浙江省现阶段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和变化趋势,表明浙江省农产品参与国际贸易的力度不够,发展潜力巨大,并就此提出了提升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澳农矿产品贸易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建忠  李静妤 《开放导报》2006,(4):40-44,70
自“中澳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以来,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贸易领域不断拓宽,经济互补性持续增强,彼此已成为主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农产品和矿产品,并在两类产品上形成了对澳较高的进口依存度。但是,随着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两国农矿产品贸易逆差增大,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贸易条件出现恶化趋向。本文从实证出发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结合中澳自贸区谈判的进程提出多样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多视角看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冰  刘春艳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72-175
中日农产品贸易问题日益成为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研究的热点。文章从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及贸易强度指数三个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发现,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并呈上升趋势,其中竞争力提升效应使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扩大贡献最大。鉴于上述分析,中日两国应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继续走向双赢。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拥有全国十分之一的海岸线和广阔的大陆架,海洋捕捞以及近海养殖条件优越,是我国拥有海洋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其水产品出口贸易额占到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近90%以上,成为海南省对外贸易的亮点之一。但是,相对于山东、广东等水产品贸易大省,海南省水产品贸易行业仍有很大差距。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如何迅速提升海南省水产品国内外贸易竞争力,对海南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海南省水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市场开拓、产品深加工、品牌建设、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提升海南省水产品贸易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肖绍萍 《特区经济》2011,(4):233-23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后,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实现了零关税。文章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出发研究了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在贸易与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东盟建立农产品物流安全机理、促使农产品物流产业升级、构筑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农产品物流加工技术体系、推广农产品绿色物流等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的战略设计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曾文革  张婷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2):44-48
为了适应世界农产品可持续贸易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主动对其国内农业政策和农业贸易立法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调整。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我国要在借鉴国外农业可持续贸易政策及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农业贸易可持续发展要求和WTO农业贸易规则要求的农业可持续贸易法制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AFTA) on China's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trade and its region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using the 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 model and the China Agricultur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ur analysis showed that: (i) CAFTA will improve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ies for both China and ASEAN and will promote bilateral agricultural trade and, hence, will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oth sides; (ii) CAFTA will accelerate China's export of the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in which it ha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such as vegetables, wheat and horticultural products, but at the same time bring about a large increase in imports of commodities such as vegetable oil and sugar; and (iii) CAFTA will have significantly varying impacts on China's region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ecause of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each reg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griculture in the northern, northeastern and eastern regions of China will benefit from CAFTA, whereas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China will suffer. Those regional specific impact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effects brought by multilateral free trade treaties, such as those of the WTO, which usually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south China but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northern and western parts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