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控制权配置与国企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伟 《经济纵横》2007,(1):73-74
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再到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巨大成就。但目前国有企业仍然存在内部人控制、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等问题。企业控制权合理配置是提高企业治理效率的关键。优化企业的控制权配置、完善控制权配置机制可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成长期高科技企业在我国非常普遍,但关于成长期高科技企业治理的研究较少。将资源基础论与公司治理理论相结合,指出成长期高科技企业的公司治理必须以战略资源为基础,并与资源所有者的需求和效用结构相关,是资源所有者在激励和控制权中寻求最佳配置的过程。基于此,在成长期高科技企业的公司治理中,要求研发人力资本获得高激励、低控制权;管理型人力资本获得高激励和高控制权;风险资本获得低激励、高控制权。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3.
转轨经济阶段,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微观经济主体家族企业如何在面临信贷歧视的背景下实现成长?本文从商业信用视角,提供了推动家族企业成长的微观机制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家族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越强,企业资本配置效率越高。这种效果在社会信任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家族控制权异质性特征对商业信用的资本配置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商业信用资本配置效率在家族股东大会层面的超额控制越低、家族董事席位控制程度越高和家族总的控制程度越高的企业效果更为显著,股东大会层面上的两权分离度对商业信用的资本配置效率发挥着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而董事席位超额控制和家族总的控制发挥着竞争优势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商业信用的资本配置效率的微观机理是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提高投资效率。商业信用通过提供非正式的融资机会帮助正式融资渠道受限制的公司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4.
苏芝 《经济师》2004,(9):174-175
文章依据企业性质的契约理论 ,阐明契约履行风险大小是企业向不同参与者配置权利的最佳标准 ,企业的控制权应归属于承担着企业最大风险的参与者。在正常经营状态下 ,企业所有者是企业最大风险的承担者 ,因而成为企业控制权的当然拥有者 ,国家应尊重并维护其权利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曲线回归及非线性回归调节效应模型,以耦合效应视角检验了母公司控制权纵向配置对子公司非效率投资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母公司对子公司董事会的控制权配置与子公司非效率投资呈倒U型关系,母公司股权控制权的配置水平对两者的关系起到显著的曲线调节效应;母公司在子公司管理层的控制权集权配置能够显著抑制子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母公司股权控制权的配置水平对两者的关系起到显著的非线性调节效应。上述结论在子公司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多元化程度及外部治理环境的分组中均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增强了控制权配置研究的系统性与整体性,丰富了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因素,为母公司实施差异化的控制权纵向配置以促进子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中控制权配置问题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佟伟 《经济纵横》2004,(12):28-30
本文通过契约理论对公司控制权的分析 ,论证在公司控制权中 ,公司剩余控制权居于重要地位。对控制权配置的研究对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何伟 《经济经纬》2005,(1):107-110
风险企业的控制权配制是在满足风险企业家激励相容和风险投资家参与约束条件下的一种相机性配置机制,它有别于 传统理论要求的"剩余索取权必须与控制权相匹配"的配置原则,能使双方在签约后根据企业绩效(或企业风险)的变动,进行相 应的权利调整,因而尽可能地解决了风险企业中的风险分担和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8.
韦琳 《现代财经》2007,27(6):16-19
根据资本结构的控制权理论和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与资本结构现状,公司控制权配置与公司资本结构存在互动关系。在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趋势下,探索并选择资本结构与控制权配置的优化途径,是业内人士与相关学者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9.
将创业者事后敲竹杠和创业成功后堑壕效应的前向延伸作为影响因素,构建模型对科技型企业创业过程中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风险分担、收益分配及控制权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完全信息下创业者最优努力水平和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可以实现,投资者和创业者主要矛盾前移至创业开始前的收益分担;信息不对称下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不可能实现,创业者有动机通过采取降低努力水平、事后敲竹杠和事前堑壕效应行为取得额外收益,以此分散人力资本风险;创业者首先倾向于选择后两种行为获取更高的控制权配置收益,失败时将倾向于回到降低努力水平选择上。因此,投资者适度分权可避免创业者出现降低努力水平的行为,从而提升创业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10.
姜硕  刘旭 《经济前沿》2008,(2):113-115
控制权配置是公司治理的关键内容,在股权分置改革阶段,控制权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配置并不十分完善,仍存在着内部人控制,大股东超强控制及监督权虚设等问题。因此,构建合理的控制权配置机制是提高企业治理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一个基本分析框架,研究了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与控制权配置机制设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适当的控制权配置机制能够有效缓解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且控制权的配置存在着某些规律性,并由此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当市场机制较为完善或股东的监督效力比较强时,或当投资项目的风险较大而使监督经营行为的成本很大时,经理人应配置更大的控制权;当经理人获取隐性收益的能力和可能性较大时,经理人应配置较小的控制权;配置给经理人的最优控制权及其最优分成比例在激励功能上是互补的,为降低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而设计的激励机制就是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文章最后还对缓解我国公司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的经济活动总是嵌入于某种社会关系当中,人们之间的信任可以减少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从而对企业的控制权配置产生影响,企业控制权配置是信任成本最小化的选择结果。本文通过构建信任—交易成本—企业控制权配置的理论框架分析发现,当物质资本投入者掌握企业的控制权信任成本很高时,人力资本投入者掌握企业的控制权为最优选择。反之,则物质资本投入者掌握控制权。当双方的信任程度非常高时,任何一方掌握企业的控制权都是无差异的。  相似文献   

13.
企业控制权演变与财权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财权配置是企业所有权的核心内容。从最初的业主制企业到现代的股份公司,财权配置主要是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如股东、经营等)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合约安排。随着企业控制权的演变及“利益相关理论”的兴起,企业的财权配置应不仅仅是股东和经营的企业内部财权配置,而应扩展到包括外部利益相关在内的外部财权配置,以及为保证利益相关财权配置实现的相机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依次分析我国政府行为、市场化进程和资本市场发展特征对公司终极控制权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私有性质终极控制股东为保护私有产权向政府寻租,为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和资源转移等多重动机选择集团化、股权集中的终极控制权安排;国有性质终极控制股东为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变革制度和缓解地方政府公共治理压力也会选择股权集中的金字塔结构.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所形成的重筹资和上市公司独立性不足特征也使终极控制股东的上述动机通过上市公司更加容易实现.所以,特定终极控制权配置结构与特定制度环境下的终极控制股东利益模式相互强化,治理大股东控制和利益侵占则需要多种制度因素的协同变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后认为,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的目标是集体决策成本、知识成本与代理成本综合权衡的结果,然后以此为基础,对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的演变进行了探讨.本文最后还对现代公司财务控制权配置目标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财务控制权配置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公司权力机关在形式与实质上的分权与制衡,还需要若干具体的措施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风险投资合约的设计是风险投融资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围绕以风险投资合约中融资工具的选择和控制权配置两个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融资工具与激励机制关系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融资工具的选择在控制权配置中的作用,尤其是考虑风险资本的退出问题时。最后本文针对国内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可供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运用实验研究方法检验了企业控制权动态配置的内在机理及其治理效应。实验结果表明:(1)控制权动态配置与相机转移机制有利于抑制管理者控制权私有收益,保护投资者利益;(2)控制权转移强度越大,则管理者追求私有收益的投入水平越低,追求企业价值创造的努力水平越高;(3)控制权转移强度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倒U型关系,即尽管控制权转移强度的增加又利于促使管理者提升努力水平,增加企业价值;但控制权过度向投资者转移也会引发另一种负面效应—降低管理者投入的边际产出效率,进而损害企业价值。实验结果还显示,控制权动态配置机制跟外部信息披露与监管机制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但却与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治理机制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创业企业控制权配置是创业投资机构有效退出的重要保证,对投资机构退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从IPO和并购这两种退出方式视角,选取CVSource数据库2000—2014年大样本数据,使用多变量回归模型,研究创业企业控制权不同配置对创业投资机构退出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企业家拥有的控制权比例与IPO退出方式显著正相关,企业家拥有的控制权越多,对其产生的期权激励作用越大,越会促使创业投资机构通过IPO方式退出;而创业投资机构拥有的控制权比例与并购退出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创业投资机构拥有的控制权越多,为了尽早收回投资,保护自身利益,实现较高投资收益,其越会选择通过并购方式退出。  相似文献   

19.
公私合作伙伴(PPP)模式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重要模式,具有缓解公共部门的资金不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优势。然而现实中PPP项目常出现投资不足和“敲竹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PPP项目实行的效率。文章从不完全契约视角出发,通过文献分析和模型推导,从GHM、HSV、BG以及FM模型中归纳并分析控制权配置影响因素,构建同时考虑了私人企业自利性投入和产品公共化程度的PPP项目控制权配置模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关系的演变作了分析,指出两权分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而两权走向结合则是建立所有者与控制者共赢机制的必然选择。股权激励可以降低代理成本,促使代理人行为长期化,这是现代企业普遍遵循的管理法则。本文纠正人们长期以来所坚持的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两权分离的观点,提出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必须打破传统的薪酬模式,给经理人以股权,并将股权与推行年薪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