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赵勇 《新疆财经》2002,(6):42-44
西部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了西部地区农业发展要注重特色农业的开发。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相对滞后,尤其是制度变革的滞后严重制约了西部的发展。体现在金融领域尤为明显,如何为西部特色农业提供资金支持,现有的金融体系显然不能很好地发挥这一功能,需要构建新的金融支持体系来支持西部特色农业的发展,本文对此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
晨曦 《中国西部》2012,(28):61-65,60
中国西部地区的农业,一直以来主要以传统作业方式为主,生产效率低下。相对地讲,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已处于比较发达状态,而西部地区无论是在经济增长的总量上,还是经济发展的质量上,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加快西部地区农业发展,优化西部农业结构,促进资源配置,对于推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基础薄弱,西部农业之痛中国西部地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发展处于低水平阶段,机械化作业、高科技农业形态比较缺乏,许多地方的农业发展甚至仍然处于手工作业阶段,不利于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农业效率的提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凯认为,“西部地区的各级政府对西部特色农业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应立足实际、内外兼修。既然国内大规模产业西移尚未出现,那么西部地区在产业发展中就应立足实际,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培育和壮大自身的传统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农业发展遭路。”发展农业的首要条件是优良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这可以被看作农业发展的先天因素,倘若没有这个条件,就需要具备现代化的科技基础。然而,中国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举步维艰,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论图书馆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如何适应西部地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青  赵彻 《辽宁经济》2001,(12):45-45
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加快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是依靠科技实现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加快西部地区农业信息网络的基础建设。与东部相比,由于受观念、资金、人才、技术、政策、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光纤、有线电视普及、计算机网络等大的现代化信息通信设施明显滞后,发展极不平衡。所以,国家信息网络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在结构和布局上充分考虑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  2.…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疆内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事关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国家历来重视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良好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这给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也有一些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制约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分析探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耕地资源紧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西部地区,在实施中央西部大开发、调整农业结构重大战略决策中,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制约西部山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农村生存环境条件恶劣、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滞后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增加农村供给服务供给、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西部山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发展低碳经济如火如荼的今天,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要发展为低碳县域经济。在新的发展时代背景下,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既有发展的优势,也存在发展的制约因素,即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的限制、县域经济中低碳技术应用的不足、县域经济中传统的农业、工业“高碳”发展、管理的缺位与制度的匮乏、农村落后的高碳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制约。由此,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牡丹江县域经济发展应遵循的思路是发展特色低碳经济,实现特色经济的低碳化。通过构建特色低碳农业、特色低碳工业、特色低碳服务业来实现牡丹江县域经济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国农民收入水平不断降低,而西部地区情况尤为严重。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不断降低的原因除了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外,还有城市化水平低,农业生产改造缓慢,农民负担过重等因素。本文在对制约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促进该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既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体现。本文在特别强调西部民族地区发展重要性的前提下,在具体分析制约其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大好时机,特色农业是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的一条捷径,各民族省区应依据特色农业的选择与发展原则,选择和规划好适合自己的发展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重庆铜梁县土桥镇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农业仍是大部分乡镇的经济支柱。虽经济滞后,但荷花莲藕种植业富有特色,是发展休闲农业的有利资源。因此,研究如何通过发展荷花园休闲农业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发展特色农业出发,结合在重庆铜梁县土桥镇生态湿地荷花园实践服务期间的调研情况,剖析当地利用传统荷花莲藕养殖业优势发展休闲农业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安徽北部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北部地区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粮棉产区,目前不但工业和城镇化水平大大落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农业发展同样落后全省平均水平。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农业科技应用落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不足等是制约皖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加强土壤治理、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及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才能推动皖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薄弱的农村经济基础、滞后的小城镇建设步伐与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成为西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与严峻挑战。西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应探索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新模式,其基本建设思路是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小城镇建设基础、以小城镇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载体,加快构建以先进的管理体制为前提、以完善的金融体系为保障、以健全的基础设施为基石和以农业与小城镇的特色文化为补充的西部小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吴光宇 《特区经济》2011,(3):187-188
农民合作组织是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先进地区发展农业的成功经验,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但是在积极推进和倡导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同时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这些困难制约了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本文将对制约新农村牧区农业经济合作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曾海艳 《特区经济》2007,216(1):130-132
事实与理论证明,农村小企业集群发展是缓解“三农”问题的一条有效路径。但是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差异显著,因此,在培育和发展农村小企业集群方面必须因地制宜,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走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根据西部地区现实情况,以企业集群视角,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产业选择与定位就显得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16.
喻国华 《乡镇经济》2009,25(4):28-31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起步关键时期,现代农业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农业制度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约束明显。文章总结了现代农业建设的制度约束的具体表现,论述了现代农业建设制度创新六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农业的发展是一项综合的工作。基于农业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基础和启动作用,尤其在中国社会改革中的特殊地位,农业的发展往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就农业发展的文化特点,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农业发展中的“自发性”特点的分析和实践探索,对农业发展及其发展战略的“内生性”特点的把握及其提升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8.
秦华 《科技和产业》2005,5(12):31-35
我国农业自90年代中期进入以市场需求约束新阶段后,作为农业投资重要主体的农户,受产业特质、劳务收入、土地制度、劳动者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了对农业投资减少的趋势,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从我国农户投资趋势减缓成因及调整农业发展政策等方面,指出提高农户投资热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的“第二个飞跃”与农用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正国 《特区经济》2006,(12):132-133
土地制度的安排与改革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前程。我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是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发展合作经济。现行土地制度制约着第二个飞跃的实现,需要调整和完善。土地私有化不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土地制度改革在于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构建农地财产权新的框架,以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0.
王晓东 《乡镇经济》2009,25(3):54-57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应根据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的客观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各族群众和农(牧)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领域构建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作为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加快城镇化建设,逐渐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