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对世界各国储蓄率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我们建立了一个标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以模拟美国的储蓄率变动,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拟合美国储蓄率变动的长期趋势。以此为基准模型,我们引入78个国家的数据,运用反事实实验来检验19602008年间TFP增长率对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TFP增长率是解释世界各国储蓄率差异的最重要因素。而且这一结论不受是否发达国家和数据库来源不同的影响。因此,高储蓄率国家与低储蓄率国家之间经济失衡的根源是TFP增长率的差异,而这是不能通过汇率政策来消除的。要解决跨国储蓄率差异带来的全球经济失衡,发达国家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发展中国家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对中国经济1991—2007的增长情况进行了因素分析,分别计量了资本存量增长率、劳动数量增长率、劳动者素质提高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制度与观念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制度与观念创新,但是已经有苗头显示,随着制度的完善,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高及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3.
出口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将出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分为出口部门自身相对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两类,来考察出口贸易如何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以出口内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为基础,本文结果表明,出口贸易主要通过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然而出口部门相对要素生产率优势对增长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我国目前人力资本积累程度不高,因此导致出口贸易未能与人力资本充分结合共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各类新古典增长模型在现有教科书中的表述形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无技术进步和外生技术进步的模型分别使用"劳均资本"和"有效劳均资本"的动态方程,内生技术进步的模型则使用"产出资本比"的动态方程.本文统一使用"产出资本比"和"消费资本比"变量对代表性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如索洛-斯旺模型、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和卢卡斯模型,进行了重新表述.这种重新表述与现有教材的表述相比,具有两个明显的优点:第一,各种新古典增长模型在表述上具有数学形式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各个模型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第二,本文清楚地揭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核心结论是证明均衡产出资本比与消费资本比的存在且稳定,这是模型其它所有结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对外贸易的两个方面-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具本作用究竟如何呢?或者说出口和进口哪一个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一些呢?本文通过对我国1952年以来的GDP与进出口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计量分析,并根据格兰式(Granger)定理运用EG两步法建立三者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了进口增长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及其对于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原动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建立扩展的索洛模型,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物质资本,以技术进步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是转型期经济可持续增长源动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现有文献认为,除非生产函数是科布—道格拉斯函数,新古典增长模型稳态路径上的技术进步必须是纯劳动增进型而不能包括资本增进型。然而,本文通过一个扩展的拉姆齐模型证明,当投资具有调整成本且调整成本与资本增进型技术水平正相关时,即使生产函数不是科布—道格拉斯函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路径也可以包括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根据本文研究,我们应重新思考新古典增长模型实现稳态增长的条件,以及资本和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龚薇 《北方经济》2006,(6):34-35
各派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增长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从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内容出发.阐述其各自的片面性及局限性,最后进行分析、比较与综合,以便真正把握理论本身及其相互关系,达到正确运用各派经济增长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龚薇 《北方经济》2006,(12):34-35
各派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增长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从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内容出发,阐述其各自的片面性及局限性,最后进行分析、比较与综合,以便真正把握理论本身及其相互关系,达到正确运用各派经济增长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增长理论中的R&D增长模型及其最新发展,并阐述了其对中国政府实施研究与开发(R&D)投资政策的现实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状态空间模型计算对比中国与日本全要素生产率,结合中日不同时期经济运行突出特点的对比分析,发现中国2000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形势与1990年前的日本十分相似,判断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可能的泡沫化倾向.相应提出我国制定新时期经济政策的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扩大国内需求、重视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持、重视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调整步骤和舆论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发现,中国现阶段分行业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地高于外资企业和行业平均,这与先前文献所得到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结论完全相反,对固有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为国有企业的效率及改革成就提供了证明。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3~2008年行业加总的国有企业实证核算了全要素生产率和分解,并与外资企业和行业平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绝对优势,但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较低。故而政策上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激励,进一步提高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制度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增长模型中加入内生制度变量的局限性,然后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出发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构造了一个包含外生制度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自该模型中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之下,在平衡增长路径上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率和制度变迁率之和。这个结论能够比较真实地解释转型期国家尤其是我国的经济增长状况:制度进步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则阻碍经济增长。另外本文对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进行了比较,并按照技术进步分类方法对制度变迁分类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使用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随机前沿模型,对云南省和全国1978—2009年的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经过研究得出结论:云南省和全国生产技术水平都处于生产前沿的下方;全国物质资本投入产出弹性要大于云南省,劳动力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产出弹性要小于云南省;云南省和全国技术效率水平都呈现出略微下降趋势,但是云南省技术效率水平略微低于全国技术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技术机制进行经验分析,使用的人力资本数据来自于Kyriacou(1991).得出结论: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对增长的间接影响表现显著;作为人力资本影响增长的中间变量,技术进步在发达国家表现为技术创新,在发展中国家表现为技术追赶.文章为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的经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内生技术进步,从长期看,政府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目前我国正处于增长转型时期,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意义不言而喻。本文从罗默“知识驱动”模型出发,分析我国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为我国经济增长途径找到制度应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得出的结果也有差异,但总体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云南1980—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在能源、资本和劳动三要素C-D生产函数框架下,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定量分析工具,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二者存在相互促进的长期均衡关系,而短期不存在因果关系,说明云南经济结构优化向好,能源依赖度低;此外存在纠偏机制,误差修正项对能源消费的调整速度显著快于对实际GDP的调整速度,说明云南能源产业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功能。最后指出云南能源产业今后的发展重点是加快建立系统整合的能源-经济决策架构,同时政府应着力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1992-2008年的相关数据,选取了5个指标,基于协整分析和误差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相关率促进经济增长;金融效率、保险市场发展程度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股票市场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江苏省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支持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许培源 《科技和产业》2008,8(9):29-34,41
贸易开放带采的技术溢出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渠道,技术溢出的效果与贸易结构相关,并且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相结合。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1980—2006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然后通过基于ECM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分析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联合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中低技术品,高技术品进口的技术溢出效果更明显,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相对于人力资本的结构和分布,人力资本水平更直接地影响技术溢出的吸收效果,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因此,调整贸易结构和增加教育投资是强化贸易开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的两个必然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