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中,彼得.布劳试图通过对人们之间交换关系的微观社会学分析,为发展对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宏观社会学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基础。该理论可以解释不同性质的交换原则及产生过程,如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不同原则、中国式人情交换与权力的形成过程等。  相似文献   

2.
刘峰 《黑河学刊》2006,(1):25-27
农村的借贷关系有市场关系交换、权威关系交换、信用关系交换三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的借贷关系往往都显示出不同的特征。而现阶段农村借贷关系的主要变化是权威关系交换淡出,市场关系交换占据全面的主导地位,信用关系交换有所发展但仍然十分不完善。  相似文献   

3.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深嵌于农村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其成长不仅依赖合作社与成员之间的正式契约,同时也依赖合作社与成员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分析合作社关系治理的重要意义,然后将合作社关系治理分为"信任、互惠、声誉、沟通"四个纬度展开论述,最后提出促进合作社成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与金融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资本是影响金融发展的一种重要的非正式机制。社会资本通过社会关系网络、人际之间的信任和互惠规范等方面,增强人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减少机会主义倾向,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金融和经济发展。社会资本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对非正规金融或民间信用的影响及社会资本在微型金融发展和关系融资中的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社会资本所蕴涵的参与网络有利于新农村管理民主的实现;信任社会资本能够促进新农村的农民合作与生产发展;互惠规范这种社会资本可以促进新农村的团结互助和乡风文明的发展,从社会资本的角度重新认识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意义、原则 (一)概念界定 1.我国农村金融生态概念 农村金融生态是农村金融与农村环境之间一切关系(社会、经济与生态相结合,起促进或制约作用)的总和,是各种农村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其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  相似文献   

7.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引导农民与市场对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减少经营风险的有效组织形式。它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不少困难,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沉默是一个基于复杂动机的复杂行为,不同维度的员工沉默行为由于动因不同,可能影响因素并不相同。文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分别以组织支持、领导-下属交换和同事支持衡量员工与组织、上级和同事的社会交换关系水平,通过对107名员工的调查发现,组织支持和领导-下属交换对漠视沉默有负向影响,领导-下属交换对默许沉默有负向影响,而同事支持对防御沉默有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员工沉默的相关理论,也有利于企业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员工建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乐亭县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的农业富县”的目标,把大力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任务牢牢抓在手上,广泛发动,强力推进,在全县形成了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为龙头,各乡镇、县直农口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覆盖农业农村经济领域的合作组织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农村改革的深化,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创新。但就目前来看,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育和成长是相当滞缓的,这与政府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职能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兴华 《改革与战略》2010,26(5):120-122
文章认为,农业经济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及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实践中,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较为滞后,存在着行为不规范、传统意识影响严重和政府支持不够等问题。随着农业产业化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广泛实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由农民自发或由政府指导、推动的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兴起并逐步发展壮大。但由于农业的弱质性特点,又决定着这些组织的发展存在着很多缺陷,需要外界的积极引导和支持,其中政府行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方面的分析和阐述,着重强调政府应在立法规范、政策支持、组织管理和提高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服务,从而达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王庆  赵航  陈洪昭  林卿 《乡镇经济》2008,24(3):86-89
在推进闽台农业舍作纵深发展的过程当中,借鉴台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福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构建闽台农业长效合作机制,提高福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资本变迁下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效率体现在什么地方?面对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变化,农村合作金融该如何发展?本文借助社会资本理论,从社会资本角度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解答,认为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效率在于:可以满足农户资金需求的工具性目的、降低农户的金融交易成本、实现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在农村社会资本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过程中,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途径应是合法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I. IntroductionIn the near future, China’s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y will face the fact that under thefundamental system of family contract and responsibility, small-scale farming householdscoexist with the modern economy. Confronted with the drastically competitive andchangeable market, the weaknesses of individual small farms have gradually emerged.These weaknesses include: too small a scale, little access to information, low level ofspecialization, low level techniques and low econom…  相似文献   

16.
赵燕 《特区经济》2006,(12):148-149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云南省水富县为例,分析了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潜力,并对该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往往采用不同的形式,其中,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方式较为普遍,即政府和微观主体轮流充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变迁的第一集团。在综合原有制度变迁模式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主体转换假说,并对影响主体转换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转换时机的选择和转换失败的后果进行了理论性论述,这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演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民组织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发达国家农民组织化历经漫长的历史进程,日趋成熟。特别是其农业专业合作社覆盖面广、技术力量强、服务功能综合化,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农民组织化体现了政府主导型的显著特征,并在实践中逐步走向规范。农民组织化的国际比较揭示出:农民组织化是中国农业经济市场化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农民组织化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在农民组织化过程中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相似文献   

19.
李薇  陈秉谱 《特区经济》2009,(8):194-195
本文介绍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运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少颖 《改革与战略》2009,25(10):84-87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满足了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需要,为农民走向市场架起了桥梁。但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内在运作机制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