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美国家族企业和香港华人家族企业的控制权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究对中国大陆家族企业的借鉴意义。本文认为两者的重要差异在于与控制权相关的制度、文化背景因素以及家族对职业经理人控制方式等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相似性,香港华人家族企业的演化对中国大陆家族企业更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国美电器控制权的争夺为例分析了国美电器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问题.一方面,国美电器一直延续家族式管理模式,黄光裕一手独大以及不合理的董事会特权,使得黄光裕长期掌握着固美电器的控制权,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另一方面,陈晓在接替董事局主席后缺失了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违背了股东的利益.进而,针对国美电器公司治理中的以上两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完善公司治理模式的同时推动国美电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并且要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培养.  相似文献   

3.
经理人的性质在于其是以经营才能方面的人力资本优势加入企业和约,实质拥有企业剩余控制权的人力资本所有者,而董事和董事会拥有企业控制权时,他们都是企业的经理人,其与股东之间存在实质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作为经理人的独立董事也与股东之间存在代理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只有解决好董事会、独立董事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独立董事制度才能真正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大股东控制权争夺博弈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描述了控制权争夺的若干主要方式,并阐明了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监管法律制度的变迁。本文构建了大股东控制权争夺的博弈模型,通过理论分析,认为随着股东拥有的股份增加,企业经营者从公司内部进行控制的收益也在增强;股东趋向于提高本身拥有的股份份额,从而适度规避风险。应规范控制权争夺的法律与监管制度,使不良管理者得到替换,高效管理者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相关利益者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5.
姚燕 《新疆财经》2006,(4):76-80
基于控制权转移市场理论,本文以1999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啤酒花(600090)为例,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控制权转移并没有给上市公司带来绩效的改进,反而使收购方股东通过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进行“掏空”,即通过担保贷款、关联方交易等方式从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处获取了巨额财富。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现代企业理论关于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含义和相互关系的综述,总结了两者合理分配应遵循的原则,分析了各自对职业经理人所表现出的激励效应.作者认为剩余控制权带来的控制权收益往往对职业经理人产生更大的激励效应,而这些效应同时会对企业股东带来负的外部性,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治理过程中尤其明显。因此。风险与收益相匹配是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对经理人进行激励和约束的最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终极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进而损害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内部重要的代理问题。本文采用中国A股市场的相关数据,从关联交易的角度实证检验了终极股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对利益侵占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终极股东的所有权越大,利益侵占的水平就越低;终极股东的控制权越大,利益侵占的水平就越高;终极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程度越犬,利益侵占水平就越高。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关终极股东所有权、控制权与利益侵占之间关系的直接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集中的股权结构在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股权集中的情形下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股东往往利用其优势地位,侵占小股东利益,无偿占用上市公司资源.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中,这种大股东侵害行为最为常见.控制权私有收益来源于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它是通过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投票权和经营权的控制来实现的而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上市公司的投票权和经营权的合理分布 因此,公司治理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家族企业控制权的让渡是治理结构转变的关键变量.但由于企业主的"集权情结"和经理人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家族企业控制权的让渡面临着"控制权损失"无法得到补偿的风险,导致了控制权让渡的失灵和家族治理结构的锁定行为.本文对家族企业控制权难以外部职业经理人让渡的原因做了深层次的分析,并且在家族企业控制权转移的不同维度上,提出了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演进模式以及如何实现控制权的顺利让渡.  相似文献   

10.
黄蕴洁 《特区经济》2011,(11):144-146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监管成了我国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培育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构建公司股权制衡治理机制,加强中小股东的保护,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四个方面就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监管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当企业的控制权发生转移,公司治理机制将会发生变动。本文以2004年标的为上市公司股权(标的属广东省)且控制权发生转移的股权交易案为研究样本,旨在分析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因并购主体产权性质的差异性,控制权转移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在角度与程度上各不相同。总体来说,控制权转移将促进公司治理主要在弱化内部人控制、行政干预减少及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三个方面得以优化。  相似文献   

12.
呼楠楠 《魅力中国》2013,(23):58-58
股东表决权是股东在公司股东会议中就会议事项独立发表自己意思表示的权利,是公司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本文以公司控制权争夺为中心展开。在研究股东表决权与公司控制权争夺的关系及表决权在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的股东表决权制度进行了反思,指出了我国现行股东表决权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提出了几点完善我国股东表决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的融资活动中,存在双重的道德风险问题:一是因外部投资者和企业家之间存在关于项目实现利润高低的私人信息导致的“撤谎”问题;二是因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存在关于经理人是否努力的私人行动导致的“偷懒”问题。本文认为,这两类问题都需要借助控制权来解决,控制权对于投资者的意义在于保证回报的安全性;对于经理人的意义在于带来控制权收益,这形成了控制权安排的承诺作用和激励作用。本文通过对控制权这两种作用的相互影响的分析讨论了企业最优融资结构的决定。  相似文献   

14.
家族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职业经理人的人力资本融入传统家族企业是企业组织发展的大势所趋,也关乎家族企业的存续。在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以经营权与家族控制权之间的冲突、垂直管理文化与现代组织管理之间的冲突和家族内部信任与人力资本融入的冲突为代表的文化制约因素,职业操守欠缺、激励机制不成熟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不成熟因素和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不健全,构成了了职业经理人融入我国家族企业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度的国美事件,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家族企业来说,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关于创始股东应当如何掌控企业的实战性案例。文章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利弊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传统家族企业以及公众化公司形态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创新问题。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应该因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外在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无论是传统型的家族企业,还是公众化公司形态的家族企业,都应该通过公司章程合理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权力边界,通过治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合理的制度设计实现股东利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合理平衡。而在此过程中,家族企业文化的重塑和再造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控制权是家族公司的两大要件(控制权与家族关系)之一。与非家族公司一样,家族公司控制权的直接的或表象的基础是公司股权。许许多多的家族企业在从创立之日到不断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着对企业的控制权问题。可以说,一部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家族对其企业控制权的演变史。 一、家族控制权的意义 控制权对于家族公司的重要性,也许用王安公司一次筹资决策的事例可以  相似文献   

17.
<正> 控制权是家族公司的两大要件(控制权与家族关系)之一。与非家族公司一样,家族公司控制权的直接的或表象的基础是公司股权。许许多多的家族企业在从创立之日到不断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着对企业的控制权问题。可以说,一部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家族对其企业控制权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18.
陈治 《改革与战略》2006,(12):20-23
公司控制权市场是借助市场机制,通过转移公司控制权以达到制约公司经营者,从而有效保障股东利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在公司控制权市场机制运用最为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其主流理论都立基于一个基本的前提,即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然而,伴随着公司法反主流的理论变革与制度实施,这一蕴含在公司控制权市场机制中的基本前提正受到质疑乃至巨大的冲击,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主流理论亟待作出重新评介并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公司并购动机理论,揭示了我国控股股东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指出了市场制度缺陷较大和法律对投资者保护较弱,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单位成本越低,控制权私人收益发生率越高,结果导致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并购行为被扭曲,低效率的并购频繁发生。提出规范和制衡控股股东行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以及由此衍生的控制权转移现象的日渐增多,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市场也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权转移能够改善公司治理和绩效的结论是值得怀疑的。控制权市场是否能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于控制权市场是否能改善公司经营绩效进行研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可供操作的发展机制和制度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