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和所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和公平交易的权利;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进行监督的权利等。为保护这些权利,国家计委发布了  相似文献   

2.
单永 《上海国资》2012,(12):88-91
目前消费者接触的大部分零售商品都可以享受“包修、包换、包退”的三包服务,这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消费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却缺乏专门的立法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比如反悔权、免受欺诈权、损害赔偿权等诸多权利如何得到保护是个难题。虽然目前一行三会通过增设金融消费者保护部门来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但从市场情况来看,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还远远不够。养老保险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其消费者权益如何受到保护。本期将从养老保险消费者的知情权出发,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来谈谈养老保险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3.
买方市场是一种供大于求的市场状态。在买方市场上,买方处于主动地位。一般来说,买方市场对消费者有利。消费者可以在宽松的市场商品选择环境中货比三家,购得价廉物美的商品,并在商品价格不断下降过程中提高实际收入,实现更大的消费满足。近年来,我国买方市场逐步形成,因此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消费者权益不断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4.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宁波消费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从构建市场有序化机制、加强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和整合运用各种社会力量入手,营造宁波的放心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经过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有所改善,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家电消费市场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绝大多数家电商品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生产经营者感叹生意难做,家电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却经常出现消费者投诉家电产品和服务质量差,自身消费权益受到侵害,只好放弃或推迟消费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财经》2010,(3):35-35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消费生活中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消费者行使该权利时应得的利益。消费者权益保护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国家保护,即国家通过立法、司法、行政、经济等手段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二是社会保护,指行业组织、社会团体、大众传播媒介等社会组织通过加强社会监督对消费者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三是自我保护,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陈奎 《特区经济》2009,(7):230-232
在消费纠纷中,相对于经营者而言,消费者总是处于弱势地位,基于平衡之需要,解决消费纠纷应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囿于我国解决消费纠纷的非讼方式缺乏刚性以及诉讼方式自身存在缺陷,导致我国消费纠纷之解决往往忽视保护消费者权益这一核心价值。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矫正此种价值错位尤为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8.
曲世卓 《理论观察》2013,(12):60-61
目前我国对于消费者的权益采取了倾向性的立法,着重保护消费者的各项权利,而对消费者负有的义务却少有涉及.全球气候危机,资源、能源、生态危机,要求消费者进行理性消费、绿色消费,明确消费者的基本义务对于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引导消费者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参与到全社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的行动中,有利于保护、建设美好的生活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千年的第一个“3·15”刚刚过去,我们对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认识应当有进一步的深化。 保护消费者权益 就是启动消费 必须假定,每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都是建立在趋利避害基础上的理性行为。没有人会在假冒伪劣猖撅、自身权益得不到合法保护的条件下去努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为了满足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而产生的消费纠纷越来越多,纠纷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秩序,为了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对消费者权益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进行构建。文章重点探讨了如何构建消费者权益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1.
电气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改善了农村的消费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居民家庭设备、用品特别是主要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但影响的持续性不高,因此要激活农村的消费市场,除加大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农村消费环境外,还应在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加大对农民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再议启动农村居民消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农村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文章在介绍农村居民消费现状的基础上,就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其中包括收入水平偏低、收入增长缓慢、消费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结构不合理等等,并相应指出了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建议,如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改善农村市场的产品供应、加快小城镇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13.
王爱玲  王丽梅 《特区经济》2008,(11):217-218
本文首先分析了快速消费品和农村市场特点,指出快速消费品发展农村市场的必然性,强调在重视农村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市场消费特点,制定出适合快速消费品农村市场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亚楠 《南方经济》2020,39(3):40-52
文章应用CFPS2010、2012、2014年的调查数据,以房价收入比指数作为"房价压力"的代理变量,探讨了房价压力对文化消费的影响机制。在我国房价收入比畸高的社会环境下,消费者同时受到"释放压力型"消费需求的驱使和可支配收入减少的预算约束,为了缓解生活压力,获得心理慰藉,增加了对相对廉价且非必需的文化消费品的需求,即口红效应成为房价压力影响文化消费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控制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其他生活压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消费氛围等因素,在城镇中仅拥有一套及以下住房资产的家庭中,高"房价压力"显著提升了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在影响机制研究中,首先,通过验证房价压力对总消费的抑制作用剥离了财富效应的影响,其次,通过验证房价压力对大额消费品和小额消费品影响的异质性,证实了房价压力对文化消费影响口红效应的存在性。进一步将研究样本按照消费文化类型、收入阶层和受教育阶层分组后发现:开放的消费文化下高"房价压力"对居民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强,中等收入阶层在高"房价压力"下进行"释放压力型"文化消费的需求最强烈。高学历层次居民在面对"房价压力"时更倾向选择文化消费作为释放压力的渠道。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二元市场结构的企业分销渠道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明  王涛  张晓艳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3):105-107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城市和乡村市场在消费环境、消费水平、流通环境、消费者需求特征等方面的二元化特性,明确当前城乡市场渠道权力结构的差异,对比企业选择分销渠道模式的一般影响因素,构建二元市场结构下的企业分销渠道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特征及其营销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奢侈品在中国市场上开始活跃。但是中国市场对奢侈品的认识呈现出明显的中国特征。因此,文章首先对奢侈品的定义及特点进行深入剖析,以此为立足点来分析在市场上奢侈品的消费者购买特点,然后进一步探讨了企业应如何构建奢侈品消费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炳焕 《改革与战略》2012,28(1):102-104,132
农村消费品流通的便利和通畅对于活跃农村市场,拉动内需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消费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消费品自由购销体制、计划经济时期的统购统销体制、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消费品流通统购统销体制的放开、计划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阶段的农村消费品流通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以及完善农村消费品流通的市场体系。文章主要分析了每个阶段的流通体制、流通渠道和流通主体,较为清晰地再现了我国农村消费品流通体制的变化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李树良 《科学决策》2016,(11):61-78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CGSS)数据,在考虑消费观念中介作用条件下,研究新农合对农民生存型、发展型、享受型耐用品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农合对农民生存型、发展型耐用品消费影响显著,对享受型耐用品消费影响不显著。主要体现为即期消费观念对农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比超前消费观念大,新农合在中部地区对农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和全国基本一致,在东、西部地区的影响情况差异较大。应因地制宜发挥新农合对农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扩大农民耐用品消费。  相似文献   

19.
高海霞 《改革与战略》2011,27(7):105-107,154
文章认为,我国农村是个尚待开发的潜力巨大的市场,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具有从众性、周期性、追求实惠和炫耀性等传统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村消费新特征也不断涌现,如消费观念趋向城市化、消费方式出现即时化、消费内容呈现多元化和消费层次更加现代化。开拓农村市场需要重视农村市场调研,拓展新型消费,优化农村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和加强售前消费引导及售后服务。  相似文献   

20.
李蓓  司汉武 《特区经济》2013,(1):183-18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变化尤为明显。实证研究表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种类日益增多,质量和性能不断提高,究其原因,则是耐用消费品中隐含的技术的不断进步。造成技术进步并进一步推动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种类和性能不断提高的根本原因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尽管技术进步收益的城乡步伐并不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