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少飞  郑享清 《特区经济》2011,(10):109-111
2010年我国正式推出股指期货。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股指期货监管体制,促进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笔者通过对美国、英国及我国香港地区股指期货市场监管体系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了这些国家(地区)在股指期货发展中的共同点和经验教训,并对我国股指期货监管体制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邓迎怡 《特区经济》2014,(5):147-148
本文介绍了股指期货的概况之后,阐述了推出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而通过股指期货上市后市场的表现,来分析其对股票市场的实际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邝耀华 《特区经济》2007,(12):281-282
ETF基金在国内已经推出了两年,它与股指期货同属于指数衍生品,研究ETF对于指数的影响,有助于今后分析我国股指期货推出对市场的影响。本文对国内外关于ETF对指数定价与波动性影响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4.
蒲斌 《魅力中国》2010,(32):348-348
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上市交易,宣告了我国股市近20年来“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单边市”格局终结,揭开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又一新篇章。本文详细分析了股指期货推出后对我国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以及中小股民的影响,并针对股指期货的影响对中小股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焦阳 《魅力中国》2010,(29):398-398
今年四月,中国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股指期货的上市为中国股市带来了什么:规避风险,减少股市暴跌所带来的财富蒸发?还是会成为个别团体投机套利的工具?本文主要在交易规则上来分析股指期货的影响以及对股指期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和套期保值一样,套利是股指期货重要的交易策略之一,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强化市场有效性,可以增加市场流动性,也有利于使扭曲的价格关系恢复到正常水平。股指期货套利主要分为期现套利、跨期套利。本文在详细介绍了股指期货理论定价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金融交易所仿真合约价格与沪深300指数现货价格间的套利机会,并探讨了关于股指期货套利头寸提前平仓的问题,最后针对指数现货构建和红利分发问题对套利的影响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自1982年推出股指期货以来,股指期货已成为最成功的期货品种之一.股指期货虽然可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但基于期货交易机制的特点,股指期货仍存在潜在风险.文章在分析股指期货的一般性风险之外,进一步分析研究我国股指期货的独有风险,并重点从宏微观层面分析我国股指期货风险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构建完善的股指期货风险管理体系要注重宏、中、微观三个层面的风险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指教股指期货合约正式上市交易,这表明我国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又迈出了重大的一步.文章在回顾国内外学者探讨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基础上,分析了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积极推动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财经》2010,(6):15-15
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上市交易,时至今日,股指期货上市已一月,可被称作“股市稳定器”的股指期货,究竟给中国股市带来了什么?让人吃惊的是,股指期货上市交易的第一天,中国股市便暴跌了150点,创下了2010年以来的最大的单日跌幅,杀伤力极大。几乎是满盘皆绿。  相似文献   

10.
夏天 《南方经济》2008,(4):66-74
基于Johansen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以及VECM基础上的Granger长短期因果检验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日经股指的国内外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三者整体关联性与相互作用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三个市场一阶非平稳的的时间序列数据构成了协整关系,即三者具备了关联性与长期均衡关系,股指期货对股指具有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股指期货在长期是股指价格变化的原因,但是股指运行风险对股指期货起到十分重大影响。这些结论对我国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赵新娥  王婷 《特区经济》2009,240(1):123-125
随着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发展成熟以及相关制度法规的完善,股指期货的推出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中国内地第一个金融期货产品,沪深300指数期货正处于模拟交易阶段,准备进入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股指期货风险管理问题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了理论阐述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指明了股指期货可能存在的一般风险,并进一步阐明中国股指期货可能存在的特殊风险,借鉴了发达国家经验并针对我国市场情况,提出了股指期货风险管理与控制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对沪深300期货和新华富时A50期货投资者行为进行检验。收益率与成交量的Granger检验表明,两期货的成交量变动领先于收益率的变动,说明两期货出现投资者非理性行为。而交割日效应的检验进一步说明A股股指期货存在一定的交割日效应,同时沪深300期货投资者的噪声交易较为明显。因此,可以认为,沪深300期货投资者存在较为明显非理性行为,而新华富时A50期货投资者行为相对理性。  相似文献   

13.
In the field of option pricing, scholars have been exploring the constant settings of volatility and interest rate ever since the Black-Scholes model was put forward. This research introduces a floating interest rate into the local volatility model, analyzes the model’s pricing effects, and compares them from the aspects of an in-sample pricing error and out-of-sample pricing error respectively using data of CSI (China Securities Index) SH-SZ (Shanghai-Shenzhen) 300 stock index option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Stochastic Volatility Inspire model is better than the Stochastic Volatility Inspire model.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后股指期货时代其对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俊 《特区经济》2010,(11):136-137
2010年4月16号我国迎来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性时刻——推出了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交易的股指期货市场。而我国股票现货市场却迎来到目前为止的一次巨大震荡,似乎并不像前期学者认为的股指期货会起到平稳现货市场的观点。本文将分析其具体的成因,并分析我国后股指期货时代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短期、中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期权定价模型的理论基础出发,首先介绍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情况,并引出股指期货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然后从逆向思维的角度,通过运用期货随机定价模型对我国唯一的沪深300指数期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试图推算出股指期货中的隐含波动率,获得该隐含波动率在反映未来市场波动风险方面的特性,为将来构造VIX指标寻找到适合的因子。  相似文献   

16.
赵汕 《特区经济》2008,(11):113-115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也在加大,如何合理防范或者减少股票市场由于股价波动而给投资者或融资者带来的风险与损失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对于无法通过股票投资组合加以消除的系统性风险,我们可以通过股指期货的多头或空头套期保值功能来减少或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股票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界中极富争议性的一个话题,而股票价格是否能反映国民经济状况,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选择股票价格指数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以及进出口额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协整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得出:中国股票价格指数和宏观经济增长指标相关性不强,股票价格指数在我国尚未起到"晴雨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为背景,在文献概览的基础上,以跨国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为切入点,从实证角度分析全球存货变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全球存货的增减变动已经成为衡量全球经济运行和相关产业发展景气状况的重要指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存货总体表现出下降趋势,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经济运行中的存货控制能力和效率上升,与商品流通相关的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提高;与全球存货变化紧密相关,一些传统产业例如建筑业、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地位下降,除农业、牧业、渔业、森林业、公用事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餐饮、旅馆业、交通、仓储和通信业以外的一些新型产业发展较快;我国必须加快传统产业的调整步伐,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型产业发展并需要并创造新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9.
王春英 《特区经济》2006,(11):141-143
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现状,着重分析我国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目前存在的障碍,利用约翰森(Johnson,1960)和斯坦(Stein,1961)的研究成果,阐述一种可行的套期保值方法,其次,通过沪深300指数期货对股指期货套期保值进行实证分析,算出进行套期保值所需的期货合约个数。结果表明本文阐述的方法能够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的套期保值方法,可以作为实际交易过程中的操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