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财政政策 中国将增加对西部地区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政府之间转移支付的力度,帮助西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将集中力量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同时。加强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善整个西部地区投资环境。从 2000年— 2010年,中国政府投入到天然林保护的资金将达到960多亿元。这些项目主要都是在西部地区。 鼓励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的政策 拓宽利用外资渠道。积极扩大西部地区开展BTO方式利用外资的试点。开展以TOT方式利用外资的…  相似文献   

2.
战雁 《发展》2001,(3):35-36
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促进了我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这为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良好的物质基础。如何利用外资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大规模进入。东部沿海地区有效地利用外资,极大地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而西部地区在这方面远远落后于东部。西部地区直接利用外资比例低。 1978年— 1998年我国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累计为 2674.3亿美元,东部比重为 87.83%,而西部比重仅…  相似文献   

3.
<正> 西部大开发需要大量投资。西部地区在积极利用内资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引进外资。因此,认真分析利用外资的对策,是十分迫切和现实的课题。一、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现状分析 (一)规模太小,对区内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显著。自对外开放以来,外资投入的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投入西部地区的外资,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单个项目水平上都与东部地区有较大的差距。如1998年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达394.90亿美元,占当年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6.87%;而西部地区仅为13.74亿美元,只占全国的3%,东部  相似文献   

4.
<正> 西部利用外资方式的比较1、传统利用外资方式的比较在众多的利用外资方式中,举借外债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两大传统手段。过去西部也主要是利用这两种方式吸引外资,但是由于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差、企业信用偏低,利用外资又处于区位劣势及人缘、地缘劣势上,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鸿英 《特区经济》2005,(10):231-233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央和西部各省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吸引外资的政策和措施,因而,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速度大大加快,来西部地区投资的外商逐步增多。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差距还比较大,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6.
刘菲  余进 《中国城市经济》2011,(5):44-45,47
本文分析了中国的引资政策的演变阶段分析,对照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历程,最后对测算1985-2009年西部地区的引资业绩指数,将中国引资政策与西部地区引资业绩放在同一框架下分析。并在博弈论的视角下证明了现阶段政策的扶持对西部地区吸引FDI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西部利用外资的差距和对策郭诚对外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东部沿海相比,在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效益方面存在着巨大反差。由此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使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拉大了。我国西部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  相似文献   

8.
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加快利用外资步伐对促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老少山边穷”地区脱贫致富,以及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作用。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既不可能搞平均主义,也不可能抑制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主要的出路有:第一,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发挥西部地区优势,就必须强化电力、能源、原材料工业建设和交通通讯事业建设,这类项目投资巨大,在地方财力和国家财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外资加快西部开发的进度,加大西部建设的力度,就成为必要的选择。第二,中央宏观调控与统筹协调功能的发挥,今后将主要采用经济的、法  相似文献   

9.
截至1997年底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己达3600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200亿美元。1997年外商直接投资约620亿美元。1993年起,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但是从中国东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总体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外商投资仍然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约占90%。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仅占总数的一成左右。西部地区占的比例就更小了。东部地区利用外资是中部地区的11倍,是西部地区的24倍。造成东西部利用外资差距的根本原因,首先是东西部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的差异所造成的。东部沿海地区所…  相似文献   

10.
西部对外开放发展状况及与东、中部地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对外开放水平的差异是导致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绩迥异的一个根本原因。文章剖析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的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方面的变化特点并与东中部地区进行了比较,最后给出了简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利用外商投资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西部地区差距很大,而且当前这种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作者分析了造成差距的原因,探讨和提出西部地区扩大利用外资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国家把利用外资指标的60 %拨给西部 ,在直接利用外资方面 ,扩大外商投资西部的诸多领域 ,鼓励外资银行到中国中西部地区设立代表机构和营业性分支机构。二、允许西部城市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彩票 ,选择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公益性领域 ,如修建博物馆、体育场所等项目 ,准许其发售彩票 ,筹集资金。三、扩大地方企业发行债券的规模 ,一定时期内取消对其规模的限制。四、尝试在西部成立六七家产业投资基金我国拟订开发西部四项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3.
任毅  王韧 《开发研究》2004,(6):34-37
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而东西部地区在外资利用的水平及外资利用的需求上体现出不同的区域特点,这直接影响到西部大开发的顺利推进,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两地区在利用外资的水平和需求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掌握的西部12省区市1999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使用国外贷款总额以及“三资”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指标,以及西部12省区市1999年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各项贷款余额,我们合成了外贸依存度、直接利用外资能力、间接利用外资能力三个综合指标,对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尽管这几个指标的合成仍不够严密,外商直接投资也不全都是用于固定资产,使用国外贷款也主要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深受国家重视,如何有效利用外资、充分发挥外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是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以贵阳为重点进行考察和访谈,并依照SWOT方法总结了贵阳市利用外资的优劣势和机遇挑战,其中资源、区位交通和政策优势明显,而面对政府效率、融资渠道和执行力等制约,贵阳市应立足于西部大开发和东产西移的机遇,积极面对周边省份竞争和政策调整的挑战,努力强化投资环境改善、优势发挥和政府服务质量提高,进一步促进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正> 西部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区域,长期以来其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引进外资数量少,利用外资水平低,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  相似文献   

17.
杨海 《开发研究》2006,(4):24-26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发展国际租赁业可增加利用外资的渠道,提高外资的利用效率,提高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利用效率,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减少繁杂手续,激活西部地区金融业,有利于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能防范通涨、汇率、利率风险,规避国际经济贸易壁垒,有利于西部与外商合作,且其发展方式灵活多样,因而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桥头堡”战略等政策的引导下.云南省对外资的吸引力日益增加.其自身利用外资以提升产业发展和层次的步伐也在加快。但云南省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并且在利用外资的结构、招商引资的环境、地区市场的开发潜力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部如何招商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不仅要追求规模的大幅度增长,而且要充分享用外资所带来的各种静态和动态上的好处,特别是在促进西部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产业演进等方面的好处。  相似文献   

20.
王进 《特区经济》2006,213(10):280-282
加快西部工业化进程有利于转移西部农村过剩劳动力,也是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所要取得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西部地区就地实现工业化可以减少由于劳动力大跨度转移所造成的各种矛盾,有利于西部乃至中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甚至各种高学历层次人才在西部的集聚,对劳动者自身和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区域人口素质提高,进而对西部区域整体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但目前西部地区工业化面临很多问题:结构性过剩,利用外资不足,城乡差距拉大和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但也有历史机遇,印存在问题的解决就使得我们有了抓住机遇的机会,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