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环境问题的全球化,使国际环境问题更为突出。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这一现象的背后是资源的消耗、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并给全球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所以气候变化这个关乎人类长久生存与进步发展的环境问题得到了全球的广泛重视。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从此,国际社会开始正式执行人类第一个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法律文书。在这份文书中,规定了具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要求其在2008~2012年间温室气体排放量总体上要比1990年水平平均减少5.2%。  相似文献   

2.
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政治博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是全球公共资源,由于公共资源固有的公共性、非排他性和搭便车激励等特征,同时也缺乏超越主权国家的“权威”予以管制,每个国家个体理性选择的结果往往导致“公地悲剧”。《京都议定书》是各国在温室气体减排领域政治博弈的结果,是配置全球公共资源的有益尝试,它的生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地悲剧”问题,但要真正走出“囚徒困境”,还需要更有效的机制激励各国更广泛地参与温室气体减排合作。  相似文献   

3.
1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加剧,应对气候变化成为近年来各国环境工作的主题。各个国家围绕温室气体减排开展了大量工作的同时,对承担多少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国家间博弈愈演愈烈。在2012年召开的多哈会议上,气候资金数额未明确和发达国家意愿不足成了全球碳市场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4.
王冉 《港口经济》2010,(2):44-46
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对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威胁。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越来越多,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因此,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各国不断从法律视角探讨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5.
崔波 《北方经济》2016,(2):37-40
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现状 碳交易是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所采取的市场手段,其基本原理是在任何一个地方排放等量CO2所产生的气候变化效果是相同的,因而,要获得最低的减排成本,购买方可以向出让方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额,再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产业》2011,(3):42-42
提案内容:提案指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全球变暖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都在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产业,提倡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一个涵盖国际政治、经济、技术、法律、环境等各方面的国际气候制度已经形成并处于不断演化的进程之中.国际气候谈判已不只是单纯的环境事务,而是涉及到未来各国争取发展空间和选择发展道路的问题,关乎各国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未来20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时期.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如何发展,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国政府、环保组织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努力,希望可以在抑制温室气体排量增长的同时找到有效的解决对策,低碳经  相似文献   

9.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暖问题是当前世界关注的热点。为尽可能减少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一种名为碳捕获与封存(CSS)的CO2减排技术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文章介绍了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技术方法和路线,以及CSS在国内外最新发展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10.
《首都经济》2012,(5):3-3
近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是实现低碳发展的一条新路径。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导致的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和应对的全球性挑战。  相似文献   

11.
张杲  张熙 《产权导刊》2015,(8):59-60
随着全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温室气体排放逐年递增,造成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引起全人类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视.在全球气候谈判的政治压力下,以欧盟为代表的一批发达国家率先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履行发达国家先期减排的国际承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排放的发展中国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1年在北京、上海、湖北等七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正式拉开了以交易促减排的序幕,中国碳市场随之形成并稳步发展.台湾地区近年来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工作,与大陆在多个层面开展碳市场、节能降碳合作,最终促成了海峡两岸首笔自愿碳交易.  相似文献   

12.
中日低碳技术合作现状及前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热点,"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合作遂成为各国共同面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方式之一.在东北亚地区,日本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迫使日本企业为其先进低碳技术寻找市场,以获得低成本的温室气体减排.对我国而言,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不单单通过减少能源使用量,而是力争在低碳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阶段恰好承接了日本低碳技术的应用,因此,中日之间在低碳技术领域的合作空间很大.我国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缩短与日本先进低碳技术水平的差距,规范交易市场,使中日在此领域的技术合作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要求“加快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特别要求“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港口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的制定工作将提上日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我国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应充分考虑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对公正减排进行界定并达成共识对于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谈判来说至关重要。作者认为,罗尔斯的正义论可以应用到国际领域中来,其正义原则的理论进路也使得在气候变化领域建立一种超越国家利益的伦理共识成为可能。根据罗尔斯的正义论,可以推导出如下减排原则:一是人均平等排放原则,即无论所属国国籍、种族、肤色以及经济水平,每个人均拥有通过一定碳排放来提高生活水平的平等权利和通过限制碳排放来保护全球环境的平等义务;二是差别原则,即在保证人类社会持续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这一条件下,允许不平等的减排安排,只要它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这两个原则分别界定了减排的标准与实现方式,旨在使高排放国家与低排放国家在历史累计排放和当前排放方面最终趋于人均一致。落实这一理念的适当减排方案应基于工业化进程的动态二个趋同法。  相似文献   

15.
各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一个各国减排意愿和行动的计量模型,作者分析了一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影响因素,认为环境脆弱性变量对各国减排意愿和行动起的作用不是很显著,这表明这一变量目前还不是大多数国家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决定性因素。而减排成本是影响各国减排意愿和行动的决定性因素,减排成本越高,减排承诺和行动水平越低。虽然民主变量对各国减排承诺影响显著,但对实际减排行动影响并不是很显著,这表明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存在"言行不一"现象,也表明"民主-环境"这一假说并不适用于气候变化问题。另外,一国排放是否越过峰值对一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有决定性影响,而一国低碳发展水平和低碳贸易比较优势对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影响并不显著。作者认为,目前影响各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仍然是经济因素,减排成本对各国减排意愿和行动具有决定性意义。相比之下,环境脆弱性、国内民主制度都是次要影响因素。目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具备低碳经济和贸易比较优势,因此低碳比较优势还不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解释变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际公平的碳排放概念及其理论含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外交与环境谈判的热点议题。针对后京都国际气候制度谈判,世界各国就减排责任分担以及碳排放权分配提出了各种方案设计,试图从国际公平和人际公平两个不同视角量化各国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作者区分了国际公平与人际公平的碳排放概念,研究了主要国家人均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比较测算了不同国家人均累积碳排放在全球历史和未来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指出减排责任的分担,必须综合考虑各国的历史责任、现实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需求。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需要率先垂范,深度减排,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未来需要更多的排放空间,以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对于中国而言,基于人际公平的碳排放概念可以作为学界研究国际碳排放权分配的理论工具,也可以作为政府部门参与国际谈判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7.
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的重大议题,而降低碳排放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走低碳发展之路渐成全球共识。我国碳排放总量已居世界前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碳减排工作,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要求各级政府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内容。由于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占总排放的  相似文献   

18.
对公正减排进行界定并达成共识对于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谈判来说至关重要。作者认为,罗尔斯的正义论可以应用到国际领域中来,其正义原则的理论进路也使得在气候变化领域建立一种超越国家利益的伦理共识成为可能。根据罗尔斯的正义论,可以推导出如下减排原则:一是人均平等排放原则,即无论所属国国籍、种族、肤色以及经济水平,每个人均拥有通过一定碳排放来提高生活水平的平等权利和通过限制碳排放来保护全球环境的平等义务;二是差别原则,即在保证人类社会持续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这一条件下,允许不平等的减排安排,只要它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这两个原则分别界定了减排的标准与实现方式,旨在使高排放国家与低排放国家在历史累计排放和当前排放方面最终趋于人均一致。落实这一理念的适当减排方案应基于工业化进程的动态二个趋同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政策和立场也越来越关注。文章通过对1990年以来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立场的历史考察,认为16年来中国的立场稳中有变,不变的是中国坚持不承诺量化减排温室气体,变化的是以比过去更灵活、更合作的态度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文章以减缓成本、生态脆弱性和公平原则三个变量解释了中国立场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20.
论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发展战略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未形成具有约束力、没有明确中短期减排目标的协议,但人类修复自然生态的共同行动不会因此停止。事实上,从1992年缔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批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从2004年制订“巴厘路线图”,到2009年通过《哥本哈根协议》,近二十年的国际减排谈判,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应对全球变暖努力和相互磨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