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类型的行业纠纷也与日俱增。如何更好地解决行业纠纷成了当下学界和实务界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山东省高密市的相关调研可发现,行业纠纷调解是解决行业纠纷的一项有效制度。行业纠纷应当有其相对确定的范围,过狭过宽都是不科学的,都会影响到行业纠纷调解制度规范的长远化发展。深化对高密行业纠纷制度的理解,对我国行业纠纷的解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诉讼中的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解是有效解决纠纷的方式之一,而在我国现阶段司法实践中,调解制度只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赔偿诉讼中适用。在行政行为多样化.追求司法公正与效率和提倡社会和谐的今天,调解制度的有限适用似乎与此要求不符。调解在行政诉讼中有其理论上的合理性,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和谐社会,在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和实践中,法院开始尝试引入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诉讼调解,以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解决日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纠纷。公证机构基于其特定的制度和职能优势,可以也应当积极地参与到民事诉讼调解过程中,以推进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和实践的完善与发展。在参与调解的方式上,公证机构可以通过委托调解和协助调解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帮助法院开展诉讼调解工作,并根据不同的参与方式界定其工作的内容和方向等。  相似文献   

4.
王静 《经济师》2014,(7):77-78
离婚诉讼是指夫妻双方就是否离婚或者财产的分割、债务的分担、子女的抚养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而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通过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制度。《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文章从离婚方式入手,阐述了离婚诉讼的成本构成以及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行政诉讼调解在中国各类行政案件中大量适用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作为一种制度,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在中国还存在现实的法律障碍,需要一系列的配套资源作为其发展背景和理论基础。从现代行政的需要、行政法的平衡精神及维护法治统一的角度,并在借鉴中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论述了关于在中国建立行政调解制度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将行政调解界定为介于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之间的一种调解制度,区别于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所适用的调解程序。和谐社会呼唤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行政调解的发展和完善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尽管行政调解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东方经验",然而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行政调解也存在不足,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在建立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后,社会矛盾纠纷出现了通过非诉讼方式处理纠纷的案件大幅上升、人民法院面对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案件产生了诸多不足、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施过程中传统的调解方式(德古)在民间重新出现、当地群众对非诉讼解决机制认同感不高等情况。这表明,该机制存在不完善之处,应在诉讼与非诉讼机制内部进一步完善,针对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构建内在衔接机制,规范各类纠纷解决机制,使社会管理机制科学、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环境诉讼机制不完善的前提下,行政调解方法因为具有文化、专业及信息优势已经成为处理环境纠纷的重要解决手段。然而实践中的环境纠纷行政调解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调解主体不明确以及配套措施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注重环境纠纷行政调解的法律保障、组织建设管理和配套设置成为当前环境纠纷行政调解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食品安全纠纷解决中存在的行政调解和裁决具有局限性、民事诉讼制度设计具有自身缺陷和消费者维权面临技术障碍等方面的问题,探寻了自力和解与调解、行政裁决与调解、第三方仲裁和诉讼等食品安全纠纷的解决方式,研究了食品安全具有的技术性较强、危害滞后性等特点,认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发挥行政机关与仲裁机构的专业优势、平衡纠纷主体地位和强化社会团体功能是可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国际商事调解作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一种,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和有偿性等特点.而中国目前的调解种类繁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国际商事调解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有偿性特点,对中国构建与诉讼、仲裁相对独立的调解制度,提升各类调解中调解员的专业性,以及调动调解员的积极性促进纠纷解决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诉讼量不断加大的时代,应该更加重视调解制度,有效、快捷的解决纠纷。为了适应这一需要,我国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要从调解原则、调解的程序和具体方式以及对调解的监督三大方面加以改进,以充分发挥调解制度的优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被认为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一支奇葩”和“东方经验”的民事诉讼调解,作为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有效途径,其实质是人民法院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通过民事诉讼程序,采取调解的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的一种结案方式和诉讼活动,具有方便、快捷、灵活、成本低廉和对抗性弱的特点,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种解决纠纷的全新前景——“成则双赢,不成无输”。但违法调解也时有发生,给民事审判带来诸多问题,规范并加强对依法调解的研究,无疑十分重要。 一、应当禁止的民事诉讼调解方法探析 要规范并加强对调解方法的研究,首先必须研究调解方法的分类,如果以调解方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作为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将调解方法划分为合法的调解方法和违法的调解方法两类。毫无疑问,合法的调  相似文献   

13.
人民调解制度长期以来在解决纠纷、普法教育、社会治理及预防矛盾激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研究主体和视角限定于农村纠纷,旨在对于农村人民调解现状进行探究,并针对人民调解员专业素养欠缺、专案纠纷数量庞大、调解协议执行欠佳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提升调解员专业素养、构建专案调解组织体系、增强调解协议执行力等解决方案,进一步健全我国人民调解制度,为乡村法治纾困解难,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解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行政调解在化解政府采购纠纷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将行政调解引入政府采购领域,有助于完善政府采购矛盾解决制度体系。笔者认为,行政调解是由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主持的,以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依据,以民事纠纷和行政争议为主要对象,通过说服劝导等方法,促使各方当事人平等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消除矛盾的一种纠纷解决机制。它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规范化的要求,但现有的政府采购矛盾纠  相似文献   

15.
经济合同当事人在执行合同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争议。如对某些合同条款的理解有分岐;出现违约时,双方对违约责任的确定或处理意见不一等等。为了合理地解决这些纠纷,促使经济合同顺利执行,本法规定可以采取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四种解决办法。协商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由双方当事人自行解决纠纷的办法。诉讼要按《民事诉讼法》(试行草案)的规定办理。大量的经济合同纠纷则采取调解和仲裁办法处理。这一讲,我们就来研究调解和仲裁问题。一、经济合同纠纷的申诉  相似文献   

16.
高美艳 《经济师》2013,(11):59-59,61
为构建和谐社会,深化便民为民的理念。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手段,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重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影响不断扩大,知识产权纠纷频繁出现。知识产权纠纷的特性和调解优势的契合,使调解被广泛地应用在实践中。但知识产权纠纷的调解机制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一种更为有效便捷的机制来解决知识产权的纠纷问题。因此,知识产权纠纷的诉调对接机制由然而生。  相似文献   

17.
徐伟  江若尘 《技术经济》2007,26(5):73-76
描述我国行业协会的现状,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分析了行业协会职能、地位不明确,权利与责任不对称,出现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以及冗长的委托代理链降低了监督的效率等问题。进而分别从行业协会、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相应建议,希望有助于完善我国行业协会的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18.
起源于美国的法院附设ADR制度,作为一种司法调解制度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运用。近年来,我国在司法实践中为完善法院附设ADR制度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进行了全面规范,确立了协助调解人制度、独立调解人制度、和解协议确认制度以及和解协调人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尚存在许多程序方面的缺陷,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司法ADR制度,需要通过立法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方式可以简化程序、降低成本,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环境管理中的专业优势。日本和韩国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将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规定为不可诉的行政调解行为,而对于自然资源纠纷的行政处理则规定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裁决行为,这导致我国法律体系出现混乱和冲突。我国应当建立统一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赋予环境行政机关在环境资源纠纷处理中可行使包括行政裁决在内的完全行政权。  相似文献   

20.
面对环境纠纷频发的现状,应尽量发挥我国现有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以避免环境纠纷的冲突升级。调解机制以其高效、私密、低风险等特点自然应在环境纠纷解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我国环境管理的权责划分及环境纠纷的特性,现有环境纠纷调解仍然主要依附于环境主管部门的行政调解模式。虽然有相关立法及地方法规为依托,我国现行环境纠纷行政调解体系还存在法律规定过于简陋、上下位法规定不一的问题,而且现有立法对于某些关键问题规定不甚明了,如环境纠纷调解员是否享有裁决权、环境纠纷调解是否可以由一方当事人单方申请而发起,以及调解协议的效力问题等,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补正,将势必影响我国环境纠纷调解实践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