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我国2006年12月~2010年12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短期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效应相反;货币供应并不影响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无关,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效应。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之间正相关;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具有负效应,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证实我国存在托宾效应;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作用相反,通货膨胀损害经济增长的弗里德曼假说在我国适用。同时得出我国货币供给具有非中性和内生性特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使用1985—2011年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对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经济增长均会导致通货膨胀,适度的通货膨胀会促进经济增长,二者呈双向因果关系。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比货币供应要大。当通货膨胀水平较低时,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当通货膨胀处于较高水平时,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经典理论,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对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检验了Granger因果关系,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从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角度来分析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影响。验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同时我国货币存在内生性,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主要反映在物价水平上。  相似文献   

4.
"货币长期中性"对经济增长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俊伟  何静  孙蓉 《财经研究》2001,27(11):59-64
本文强调货币中性与货币非中性两个概念都有重要的意义,前者指明了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不在货币而在技术与制度,后者则为短期内保持经济的平衡提供了政策工具。在分析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实证研究应建立在理论与实际的基础上。我国经济的实际问题是生产效率增长乏力。解决的出路是技术的创新与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增长□王兰丽综观几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的背景及对其的治理,我们看到,这里有一种现象:货币供给增长率较高的年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货币供给增长率较低的年份经济增长速度较慢。有人因而得出一个结论,即中国要想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就要保持货币...  相似文献   

6.
裴平  刘璐 《经济学家》2012,(7):62-70
本文选取10个国家2007—2010年季度数据为样本,在采用状态空间模型测算各国非预期货币供给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汇率和非预期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发达国家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发展中国家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货币升值对经济增长先产生扩张效应,后产生紧缩效应。从长期看,汇率变动对样本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中性的。同时,发达国家非预期货币供给增加对经济增长有微弱的负向影响,而发展中国家非预期货币供给增加将有助于经济增长。基于实证检验的结果,本文还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CIA模型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内生增长的CIA模型",讨论了货币供给、国民储蓄意愿以及经济增长潜力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当货币供给速度变大时,经济增长率会因此降低,通货膨胀将升高;但是国民储蓄意愿和经济增长潜力比较高时,可以在货币扩张过程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由于我国的国民储蓄意愿和经济增长潜力都比较高,相应地引发通货膨胀的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临界值也高,因此会出现"高货币供给-低通货膨胀"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增长、信贷扩张是经常账户顺差的Granger原因,但经常账户不是经济增长和信贷扩张的Granger原因。货币分析法较好地解释了我国经济高增长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的现象。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带来货币需求大增,超过了货币供给所致。经济增长通过资产需求、两部门问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渠道导致货币需求的上升,因此扩大国内信贷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总量的下降;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而应该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9.
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姚远 《经济与管理》2007,21(2):45-49
采用协整与方差分解的方法时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在短期和长期中作用关系相反,但都具有回归自然水平趋势,货币供应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长期内货币非中性。而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并不影响货币供应。一方面。应当采取措施降低货币供应增长率:另一方面,偏紧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可能导致经济紧缩应当采取措施降低货币供应增长率,因此应谨慎调控宏观经济政策,以避免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0.
黄笑言 《当代经济》2016,(4):106-108
本文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考察了我国货币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表明:正向货币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均无效;负向货币供给冲击可以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有效缓解通货膨胀压力;我国存在“通货膨胀螺旋”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丁尚宇 《宏观经济研究》2023,(11):14-24+127
中国基础货币投放经历了被动投放到主动投放的转型,对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的研究紧随政策实践变化。基础货币投放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是货币金融政策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建立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分析基础货币投放、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动态时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基础货币投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动态关系,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对经济增长的中长期效应要大于短期效应,但基础货币主动投放的中短期效应要大于长期效应。这既体现出中国货币政策精准投放效果显著,也反映出基础货币投放对经济的长期支撑效果有待提高。(2)基础货币投放对物价水平中长期影响均大于短期影响,而且中长期影响更加稳定。(3)不同基础货币投放阶段,被动投放和主动投放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时滞较为一致,但程度略有不同。本文认为应在优化基础货币投放工具的同时,拓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从短、中、长期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计划。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所以搞清楚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关系就十分必要。通过计量分析可以得出: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是推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财政支出增长不是推动GDP增长的因素,但是不能否定其在反经济危机中的巨大作用;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是推动CPI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制定货币供应量政策时,既要考虑到推动GDP增长的目的,也要受到CPI上涨的制约,需要在二者之间权衡;在制定利率政策时要研究均衡的利率,实际利率要向均衡利率靠近,并且要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以达到最大的资本积累量,保证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干霖 《经济问题》2012,(4):32-35
基于协整检验和VAR模型选取1984~2010年的年度数据研究了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都会导致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不会引发货币超发,且一定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刺激作用;货币供应量扩张对通货膨胀有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逐步减弱,经济增长也会促使物价水平的上涨,但影响程度明显小于货币供给水平的影响;经济增长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小于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即货币供应量诱发通货膨胀,抑制通货膨胀的最好途径是解决货币供给问题;经济系统中存在"通货膨胀螺旋"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 所谓“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是指经济在适度增长区间内保持较长时间的平稳增长和轻微波动,使经济周期由过去那种起伏剧烈、峰谷落差极大的波动轨迹,转变为起伏平缓、峰谷落差较小的波动轨迹,提高增长的质量,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5.
货币扩张、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制度创新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 ,持续利用扩张性政策或透资性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最终将会把经济带入高通货膨胀和低经济增长的状态 ,即滞胀状态。这是被西方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所证实的结论。然而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发现 ,在中国经济中消费物价指数和货币指数 (狭义货币指数和广义货币指数 )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 ,这说明从长时段的角度看 ,货币是消费物价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从短期看 ,货币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增基础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这一阶段为期一年 ,影响程度是基础货币增长率的 3 2 % ;第二阶段是由新增基础货币所导致的新增广义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这一阶段为期两年四个月 ,影响程度是新增广义货币增长率的 2 5 3 %。只要能够持续资本市场制度的创新 ,那么在中国经济中还存在利用持续的货币扩张政策或透资性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 ,原因是资本市场制度的创新会大大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保持经济平稳高速增长,中国制定了一揽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实际货币供给量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是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但实际货币增长率却不是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7.
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Wald系数约束检验,对我国财政收支、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短期内,财政收支、货币供给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财政收支、经济增长是货币供给增加的Granger原因;但从长期看,财政收支、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不显著。因此,结合当前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通胀预期的实际,应将财政政策与货币供给政策配合使用,即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要搭配,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要相搭配。  相似文献   

18.
郑平  陈丽军 《生产力研究》2005,(10):66-67,78
货币扩张是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结果,在深入剖析经济与货币关系的基础上,文章对最优货币供应量进行了动态分析,强调预期在货币冲击中的重要作用。借鉴经济史的研究成果,最后探讨了货币制度变迁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区域金融货币资产结构对经济增长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研究湖北省的金融货币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搜集2001—2015年的年度数据,并且运用回归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得出了货币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的下滑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低速缓慢增长状态,这也是东亚新兴经济体和国际发达经济体经济发展的规律。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刺激作用不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效果,货币的大量投入使用只会带来"信贷泡沫"和企业债台高筑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