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英国圈地运动对我国当前土地流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晔  白莹 《农村经济》2004,(1):95-97
近年来我国各地以土地流转为特征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这被看作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业的又一次深刻变革。面对这一新生事物还有待于我们从制度上加以探索和完善 ,本文试图从一个较为广阔的历史视野 ,初步探讨 1 7、1 8世纪西欧以英国为典型的圈地运动和农业革命 ,希望对我国当前农村中正蓬勃开展的土地流转现象及其制度建设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玩龙玩虎不如玩土”。中国的农民大都靠“玩土”谋生。可近年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却越来越多地遇上了“土”的矛盾——农村土地承包现状,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与难以形成结构调整效益优势的矛盾。认识这个问题较早的江苏省,在推进土地流转机制的探索中作出了不少可贵的尝试。泰州市委、市政府及农工部门,近来对这些尝试的调研和总结就很有意  相似文献   

3.
日常土地变更调查作为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其调查方法、组织形式一直是变更调查工作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阐述了开展日常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新管理机制和技术方法,探讨新模式下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当前土地变更工作提出新思路,为实现日常管理、动态监督,为提升国土资源科学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基于1999—2010年中国17省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农村的土地调整、农户的调地意愿及其对未来地权稳定性的预期和信心。研究方法:描述分析,列联分析。研究结果:(1)二轮承包后,实际土地调整明显减少,近期则由于征地和土地整理等原因导致土地调整开始增多。(2)支持不得调整土地政策的农户比例显著高于反对的比例,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等正式文件的发放有助于增强农户未来地权稳定性的信心。(3)土地调整的省市差异显著,而且平原地区调地多,丘陵和山区调地少。研究结论:中央政策对稳定农户地权稳定性的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得到多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中央政策应进一步考虑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中数据库如实、精确的建立是最主要的任务,而外业调查成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数据库的建设状况。通过对辰溪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外业成果预检,笔者认为查找疑问图斑是提高调查成果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指出: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与深入,有关农村土地的立法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农村女性人口在传统的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下,其生存与发展状况与男性相比处于弱势,因此,若土地立法和土地政策不具备性别敏感性,农村女性的权益将无法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7.
(一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 1 69份 ,涉及江西省1 1个地市 73个县 (市 )的 1 60个乡 (镇 )的 1 69个村。调查县 (市 )的覆盖面达到 87%。主要调查结果 :1 .农民对 30年不变政策的了解和支持。在 1 69个被访者中 ,有 1 61人 ,占 95.3% ,听说过 30年不变政策 ;没有听说过的只有 8人 ,占 4 .7%。在 1 69人中 ,有 88人 ,占 52 .1 % ,明确表示赞成 30年不变政策 ;有 35人 ,占 2 0 .7% ,对该政策持“无所谓”的态度 ;有 2 8人 ,占1 6.6% ,回答“说不清” ;明确表示不同意该政策的只有1 8人 ,占 1 0 .7%。2 .土地延包实施方案的形成。在 81个…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航天遥感数据源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人眼的生理特点和图像混合像元的可识别能力,按照空间分辨率和成图比例尺的关系来分析如何选择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航天遥感数据源。提出了选择航天遥感数据源的定量依据:公式4^——dxkj≤fi≤3^——dxkj和30%^——D≤fi,并以此依据选择了不同成图比例尺所需要的航天遥感数据源。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石家庄市土地更新调查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评价了石家庄市土地更新调查和信息系统建设的做法,并总结出四项成功的经验,提出六点具体的建议供同行鉴正。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两次土地资源调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我国第一次土地详查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从调查背景与依据、技术方法、基础图件和存储方式、坐标体系及比例尺、调查内容与范围、土地分类体系等6个方面阐明了两次全国性土地调查的差异,进而揭示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存在的地类归并与实际不符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相关工作、人为因素影响地类调查结果及因技术先进忽视实地调查等问题,并对未来我国的土地资源调查进行了展望,在重视土地动态调查、保证调查成果精准与实用、注重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加强土地调查监管制度和公众参与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十个土地更新调查完成县(市、区)的成果实例,分析了零星地物的调查和变更方法以及对土地更新调查结果的面积影响。认为,试图采用零星地物的调查来提高耕地面积的精度是不现实的,建议在二次土地调查中不再对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零星地物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2.
地类确认是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调查的核心内容,其准确程度直接关系着土地初始调查和变更调查工作的成败.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共分为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农村土地调查涉及8个一级类,38个二级类,其特点有三,即按照类型的,按照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分类,城乡统一分类.农村土地调查地类确认的原则是功能性原则、便于管理原则、标准性原则、轻重有序原则和稳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土地流转问题是当前农村经济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制约土地流转的因素很多,突出表现为认识不清、政策法律尚需完善、机制尚未建立、需求动力不足等.针对问题,要广泛宣传,依法流转土地,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自主创新的能力;建立土地流转的服务体系;建立土地流转的供给市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依法流转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15日,浙江省平湖市渡船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在成立过程中,合作社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民意,入社自由。凡入社农民,均要填写《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申请书》,申明“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股份形式参加渡船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户调查的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研究目的:探明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影响因素和流转后农民的生活保障,了解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意愿。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户主的文化程度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不大;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发生土地流转的比例也越高;离城镇或交通线路近,发生土地流转的比例高;土地流转实现形式主要是自己联系、承租人联系和集体组织;土地转让后的生活保障主要靠外出务工。土地流转的期望收益平均在540元/亩,土地流转方式以免费送给亲戚和租给他人或企业为主,土地流转的时间以1 — 2年为主,土地流转的管理方式希望通过集体组织管理。研究结论:农村土地流转受农户家庭收入、农户所处的区位条件等影响;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土地流转市场化;尽快健全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引导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马克思关于中世纪英国地权制度属性、变革的本质和对农村居民土地剥夺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地权制度改革的启示,认为在加快地权流转进程中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推进地权正规化,以防止在地权流转过程中对农户承包权的侵害和集体所有权的漠视;二是在尊重农户个体交易意愿的基础上,重视农户对集体组织强制交易的自愿性接受,加快地权流转。  相似文献   

17.
河北、山东黄河故道区域通过沙化土地治理成效显著,沙化土地面积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为促进区域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了适合黄河故道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和作法,提出了拓宽渠道、做好服务、发挥资源优势、壮大后续产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耕地资源是国之根本,也是垦区赖以生存的命脉。如何使耕地资源合理配置、耕地资源效益最大化,垦区各级领导与管理人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宁安农场有限公司审计部近年来开始探讨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土地承包费专项审计调查”课题。旨在解决场区耕地资源分配及耕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方面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专项用地调查统计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委托浙江省首先进行试点工作,探索专项用地调查统计方法.通过试点区各种资料及方法的应用实践与探索,对各调查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等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适合浙江实际的调查统计方法,可为全国同类地区开展专项用地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实证探究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农地流转的机理,为完善和促进土地流转提出建议。研究方法:采用Heckman模型,利用河北、安徽、山东3省11个县(市、区)45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分析社会关系网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1)强关系影响农户是否转入土地的决策;(2)人情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影响农户转入土地量的决策;(3)土地租金不是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否转入土地及转入多少土地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社会关系网络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