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产业共性技术是在多个产业领域广泛应用并对产业产生深刻影响的技术,合适的组织模式是实现产业共性技术成功研发和扩散的关键。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协同创新背景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重大专项、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是中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新型组织模式,这些创新组织模式涉及到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产学研各类主体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模式的实施既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又需要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还需要与区域、行业的产业发展特色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方荣贵  王敏 《技术经济》2010,29(11):47-54
本文以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三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半导体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联盟VLSI、SE-MATECH和IMEC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比较分析,结合不同联盟形成的产业环境和政策背景,总结出三家联盟在服务对象、组织结构与模式、研发投入、研发与运作模式等方面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联盟的组建和运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性质、分类与政府支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合作研发的组织模式之一,承载着产业发展的目标,通过合作研发取得产业共性技术,并在联盟和全行业中扩散,最终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共性技术的复杂性和准公共品性质、联盟合作创新的困境,决定了政府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必要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多种类型,政府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联盟提供不同的支持。在明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内涵及性质的基础上,按照3个维度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借鉴国外经验给出了当前我国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型组织形式。随着现代科研院所的发展,科研院所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无论是角色定位、技术研发还是产业化途径都呈现出区别于以往院所和大学的新特征。以科研院所主导的国家级联盟--海洋监测设备产业联盟为例,聚焦科研院所主导的协同创新过程,分析院所在推进产业创新网络、共性技术研发、产业化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目标协同等方面的特征,总结该类联盟成功运行的规律。结果发现,相较于大学和企业,科研院所主导的联盟拓展了协同创新范畴。其中,产业化协同创新是该类联盟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依托“竞争前技术”的创新带动集群内竞争性技术的研发,以产业共性技术进步促进产业集群专有技术创新,是实现集群技术升级的新路径和研究集群技术创新的新视角。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厘清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的内涵、动力机制及其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与路径,认为政府主导型“官产学研”联盟是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的最佳模式,并得出若干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在新形势下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战略意义以及共性技术研发投资的“死亡谷”效应,构建了政府和企业两个投资主体、预研投资和研发投资两种投资类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投资博弈模型。通过最优反应函数求解,得到不同政府预算占比情况下共性技术研发投资的纳什均衡,探索了政府和企业对两种投资的最优比例,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发现,政府在产业共性技术投资供给中更倾向于预研投资,企业在产业共性技术投资供给中更倾向于研发投资;政府应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适时调整功能定位,针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投资,动态调整支持方式和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7.
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用30年时间,从一个地方性微电子研究中心发展成为欧洲最大、世界领先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探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系统梳理IMEC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IMEC研究方向、组织结构、研究模式、经费收支、人员构成、成果转化和地区作用,分析了IMEC发展成功的主要经验,包括:选择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方向,构建稳定开放式研发平台,获得政府长期持续资助,开展广泛国际合作,采用利益共享的商业模式及坚持中立性原则等。借鉴IMEC的成功经验,我国半导体产业需要像IMEC这种组织来聚合产业力量,增强产业活力;应采取IMEC典型的经济实惠模式;应构建类似于IMEC的开放式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以实现符合产业与市场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服务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主导力量的背景下,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及企业开始组建服务业产业联盟.服务业产业联盟这一介于市场和企业间的中间组织已成为当前发达国家中流行的企业间组织新形式.近几年来我国也开始了对服务业产业联盟这一组织形式的实践探索.本文主要以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来研究服务业产业联盟,解释其形成机理,有助于深层次地理解服务业产业联盟对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项目群是联盟组织的核心任务,联盟因而成为一类典型的项目导向型组织。共性技术创新项目群具有工作内容多样化、项目自治性和互倚性并存、知识共享高风险性三个基本特征,从而要求联盟组织具备永久性和临时性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市场协调和组织协调相结合的协调机制、自有知识产权和关系性知识产权相结合的知识治理机制。闪联联盟的组织实践为上述理论分析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政府支持合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三阶段博弈模型,基于政府视角研究了以企业研发投入最大化为目标的共性技术支持合同的最优设计问题,并分析了合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足够多的政府预算是共性技术研发最优合同存在的前提,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随着政府预算的增加而增加,且其增长速度比政府支持投入的增长速度更快;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与共性技术市场化预期收益、企业及政府投入对共性技术研发成功的影响系数正相关,与双方单位投入成本系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型组织形式。随着现代科研院所的发展,科研院所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无论是角色定位、技术研发还是产业化途径都呈现出区别于以往院所和大学的新特征。以科研院所主导的国家级联盟——海洋监测设备产业联盟为例,聚焦科研院所主导的协同创新过程,分析院所在推进产业创新网络、共性技术研发、产业化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目标协同等方面的特征,总结该类联盟成功运行的规律。结果发现,相较于大学和企业,科研院所主导的联盟拓展了协同创新范畴。其中,产业化协同创新是该类联盟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外包博弈模型,从政府视角研究以共性技术产出最大化为目标的最优政府支持性研发外包合同,并对最优外包合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足够多的政府预算是共性技术政府支持性最优研发外包合同存在的前提,最优合同条款随政府预算的增大而增多,企业保留收益增大倒逼政府预算增加;企业最优知识技术投入与共性技术价值系数以及从研发中分享的收益份额正相关,与政府支付的固定研发费用负相关;政府最优知识技术投入与固定研发费用及单位投入成本系数负相关;企业最优投入与政府投入成本系数负相关,与政府投入对研发成功的贡献系数正相关,且企业最优投入随其研发能力的增强而加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预算、项目前景及支持性资源分配3个方面提出共性技术研发外包合同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企业创新组织形式——产业技术联盟,在我省悄然兴起。7月13日,在省经信委监证下,浙江省太阳能聚热发电产业技术、浙江省数码纺织大批量定制产业技术等6大重点产业技术联盟宣告创建,标志我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正加快向以产业关键技术为中心的产业技术联盟转变,必将开创一种全新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共性技术因其在技术创新链条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对相关产业集群创新的巨大拉动效应,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必须依靠政府指导下、不同产业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运用两群体模仿者动态微分方程,分析了在不同情景下分别来自新兴产业和成熟产业的两类异质企业间与学研机构合作研发共性技术的演化博弈过程和稳定策略,并运用数值模拟对理论命题逐一进行仿真验证,最后得出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在产业技术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德国弗朗霍夫协会、台湾工研院、香港研发中心和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四家国内外产业技术研发机构为例,研究和分析其功能定位、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提出中国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管理模式的建议,为中国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产业共性技术相关理论与技术扩散模型,以政府作用为调节变量,构建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三阶段仿真模型,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三阶段演化特征进行探讨,借助Matlab平台对主体采纳行为和共性技术扩散速度进行仿真,并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为例对仿真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先后经历了权威决策、二次创新以及附随扩散3个阶段;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企业采纳比例遵循“S”型曲线规律,而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速度出现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N”型走势;直接采纳二次研发成果的企业,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影响较大;政府在整个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在扩散不同阶段政府介入方式与程度会有所差异;二次创新投入比例与成功率影响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规模和速度;只有将产业共性技术转化成专有技术或新产品,才能实现共性技术有效扩散。  相似文献   

17.
产业共性技术政府支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产业共性技术的公共品特性,政府理应在推动产业共性技术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这对于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及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政府对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推动共性技术的创新发展,我国应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完善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优化共性技术的扩散机制;健全技术经济政策;支持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扩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企业集群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的生存问题说明,我国企业集群的商业模式已经过时。所以,要改变的不是企业集群这种产业组织形式,而是企业集群的商业模式。根本的做法是通过重构企业集群的商业模式,使集群中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为此,有必要建立多方参与的集群共性技术研发联盟。这是推动我国企业集群产业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李建玲  李纪珍 《技术经济》2009,28(6):11-17,66
本文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的科研项目的调研和统计分析入手,分析了这些科研项目所涉及的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的异同点、组织管理和发展过程,探讨了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如何促进北京产业的技术创新,分析了政府在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案例为样本,运用扎根理论的三阶段编码方法,从联盟合作机制视角,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影响机制模型,对联盟稳定性进行多案例探索性研究,得出以下命题:运行机制、控制机制、激励机制和整合机制共同构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长效合作机制,该四维机制作为联盟运行的机制保障,有助于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政府政策能强化联盟合作机制对联盟稳定性的促进作用。结论可为战略联盟长效合作机制构建以及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