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及发展阶段,政策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十分显著,科学的产业政策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制定和完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体系,加速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进程,是当前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可以分为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组成政策体系,共同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潜力,加速农业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进、吸收、研发和推广先进生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品牌竞争力,使得兵团农业处在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前列。而新兴产业的崛起,突破性的给具备推进农业现代化良好条件的兵团农业产业化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新疆兵团传统农业产业的改造升级,让兵团农业发展以大格局、高水平阔步迈向现代化,而且加快兵团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构建和谐兵团,早日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目前兵团农业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兵团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基公司作为兵团红色产业的龙头企业,在国家和兵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产业化经营,已将兵团红色产业初步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是兵团目前最具出口创汇能力的产业之一。番茄产业对兵团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加快兵团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在带动农工(农户)增收致富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种植番茄已成为兵团非宜棉区和次宜棉区广大农工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就中基公司2004年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2005年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是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本文从政府、企业和高校三个主体角度构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并提出相应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海洋经济和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文基于对现有产业选择理论依据的梳理,按照主导产业-海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结合海洋产业的特点和适用性,总结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可选择的理论依据,并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提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应以主导产业的选择理论为基础。扩散效应与低碳产业链相结合,形成产业关联度大,并能够形成产业集群的低碳产业链。相比其他产业而言更注重国际上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发展。要突出新兴产业技术核心的特征来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特别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技术产业化。同时,改善就业等问题。望予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更准确地掌握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动态和它与海洋三次产业的关联关系,论文利用灰色综合关联分析方法对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近4年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以往更为迅速,相对于海洋电力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和海水利用业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更重要。论文认为需要制定发展规划和国家标准,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开展科技创新,加强民间和国际合作,以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十二五"时期江苏沿海开发迈入新阶段,连云港市海洋经济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在综合分析连云港市海洋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连云港市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为核心,重点发展海水生态农业、海洋生物工程业、海水综合利用业等八大产业,打造海洋生物产业综合开发试验区、海洋清洁生产示范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滨海休闲度假区,建成江苏省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并针对连云港市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阶段,提出加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重视配套政策的研究与制定、探索市场为主体的运行机制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对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产业转型、提高海洋经济竞争力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十一五”期间海洋新兴产业增速情况的分析,描述了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各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存在问题,归纳出各海洋新兴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从科学系统规划新兴产业、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和着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难以支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兵团产业结构现状,探寻兵团三次产业发展轨迹,找出兵团三次产业、三次产业内部行业和各师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兵团实现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本文运用区位熵理论,对兵团三次产业结构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找到兵团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哈尔滨管理局将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以加工业为中轴,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0年~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三次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和产业竞争力两个方面对兵团的产业结构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兵团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对称;兵团的经济增长以一、三产业为主,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长中区位因素起重要作用,产业结构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兵团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总量增长,而质量上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产业结构效益差。  相似文献   

12.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广东省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基础上,结合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探索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市场环境建设是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发展规律与江苏产业实际,运用产业市场理论,从财税政策、金融投资环境、市场机制、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环境、国外市场环境建设等方面,探讨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环境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兵团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一项长期动态的调整。兵团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既是一个战略性调整,又是一个战略性的举措。该文主要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兵团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兵团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以及实现兵团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途径提出了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已成为我国各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以西部民族地区为例,以产业发展水平测度作为研究切入视角,从投入水平、产出水平以及发展潜力水平等方面出发,对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兵团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兵团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兵团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农产品收益低,浪费严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兵团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兵团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产业结构较大偏差、师市产业结构趋同化、农产品加工业波动剧烈以及部分产业面临较大压力等制约因素。兵团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应以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兵团产业结构偏差,以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破除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趋同化,做强做优重点行业企业,避免产业发展剧烈波动,向管理要成绩,促进兵团农产品加工企业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国为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调整产业发展战略,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的发展思路。农村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经营分散、技术含量低、人员素质低等问题,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同时,基于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需要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探索出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工业是兵团经济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是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先导。因而,兵团要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大转变,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解决工业经济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兵团今后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发展,本质上是要把握当前及未来可能在经济体系中导致生产要素革命性变迁的产业机会,此种革命性变迁导致的经济转型为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提供机会和挑战。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下农业产业化深化发展的路径是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考虑农业产业化的定位、区域特性和区域性发展路径。本文通过对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实践的分析,试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和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河北省发展的重大突破口。本文利用最新权威数据,分析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营和收益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