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婧 《西部旅游》2023,(6):33-35
<正>21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一直保持着稳步发展的状态,乡村旅游也从原来的举步维艰发展为如今的广泛参与。文章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为例,从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切入,对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发现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并寻找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旨在推进美丽新农村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人们追求身心放松的需求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建设,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高村民生活水平,这些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相符合。文章以拉萨市林周县乡村旅游发展为例,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五个方面为切入点,对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进行实证分析,探求林周县乡村的振兴路径。同时,也可对西藏其他相似区域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粟路军  王亮 《旅游学刊》2007,22(2):67-71
发展乡村旅游,对中国和谐农村的建设意义巨大.文章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基础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得出长沙市周边乡村旅游市场的总体特征.通过交叉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出游方式与总体评价上出现了明显的年龄分异;出游方式、出游频次、旅游花费上表现出职业分异色彩;同时,住宿与停留时间、出游时间与交通工具、出游时间与信息渠道、总体评价与停留天数方面出现了明显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吴其付 《旅游学刊》2007,22(7):87-90
中国旅游发展诞生了一批社区旅游精英,“月亮妈妈”徐秀珍是他们之中的典型代表。作为精明强干、出类拔萃的农村精英人物,徐秀珍有着不同寻常的行为方式。她从普通的农村妇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享有世界声誉的名人,一手创造了“月亮妈妈”这个旅游品牌。但在进一步发展中,她也开始面临“公地悲剧”的困境。作为社区旅游精英的徐秀珍,在农村精英的相互流动中,她的精英归宿最终在哪里?不管怎样。徐秀珍成长事迹的典型意义在于代表了中国未来社区旅游精英的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5.
朱华 《旅游学刊》2006,21(5):22-27
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改变农村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乡村旅游的利益主体复杂,随着乡村旅游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发展,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显现.因此,只有从战略的眼光审视、规划和管理乡村旅游,加强利益主体的协调与合作,寻求利益主体更多、更广泛的利益共同点,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乡村旅游才可能深入持久发展,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王秀玲 《当代旅游》2013,(10):81-81
威海市属于海滨城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体现出山区和沿海乡村的特色。本文结合实际,从产品体系、开发模式和空间发展结构方面分析了威海市乡村旅游现阶段的特点,同时针对当前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陈英豪 《当代旅游》2013,(10):80-80
海南的乡村元素不但与国际旅游休闲特点相吻合.而且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档次、成规模、够品位、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发展海南乡村旅游将为解决海南“三农”困境,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健康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洪范池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和商户提供了更多的商机,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生动力,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以洪范池镇为研究对象,探究洪范池镇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洪范池镇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龙永红 《旅游学刊》2011,26(11):71-77
运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个案研究方法,在现代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的背景中,文章探讨了背包旅游文化的特征、功能及其局限性。背包旅游是在制度化与商业化旅游之外的一种旅游形态,它以真实与虚拟并存、游憩与抵制并重、"新人"与信任同在的特征重构了城市资本下压力化的社会关系,打破了家庭与工作空间的封闭性,它仍以城市话语体制为"归宿地",与西方"背包客"认同乡村融入当地居民的"行路文化"追求不同,因而其文化自主性精神必然将受到城市资本文化的侵入。它延展于城乡贫富之间、不同阶层之间、陌生人之间的对话合作经验有着重要意义。国家与学界可以此为点,积极关注并放大其延展乡土文化、拓展空间体验、倡导健康生活等正向功能,助推其和谐社会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地居民的日常抵抗——以徽村拆建房风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春发 《旅游学刊》2012,27(2):32-36
文章以场域行动者为理论视角,透过徽村一系列拆建房风波的深入分析,展现了徽村村民在徽村旅游场域中日常抵抗的行动逻辑与实践过程。研究表明,由于旅游分红的不公、村落保护制度的失效、新村建设的难产等因素的影响,徽村村民采取了拆旧建新这一将文化资本转换成经济资本的行动策略。此举可能导致徽村社区的迅速衰退。  相似文献   

11.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蓬勃发展而有待深入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9  
何景明 《旅游学刊》2004,19(1):92-96
从现有的研究资料看,我国目前的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乡村旅游概念;乡村旅游开发意义、条件和模式;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乡村旅游存在问题和发展策略;国外和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虽然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也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整体上研究水平不高,许多方面都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投资主体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选择了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一组乡村旅游开发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国内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投资主体关系.参与乡村旅游投资的主体包括政府、外来投资商、乡村集体组织和乡村居民个体.由于对乡村旅游开发要素的所有权不同,国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市场化水准不同,投资回报不同,因而乡村旅游投资主体参与乡村旅游投资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但不管是发达还是欠发达地区,由于旅游资源的国有,土地资源的公有,在乡村旅游投资中,政府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乡村地区资金的稀缺性,使得外来投资商可以获取乡村旅游投资的主要收益;而乡村地价较低,使得乡村居民的投资往往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3.
上海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富有特色、新兴的旅游业态,深受城市旅游者喜爱.本文在分析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发展模式、上海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参考了旅游资源评价的国家标准,建立了针对上海乡村旅游资源特点的评价体系,探讨乡村旅游开发中旅游资源评价各个环节,并选择了典型的上海乡村旅游景点(区)进行实证评价研究,为上海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何景明 《旅游学刊》2005,20(6):71-74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农家乐”经营模式、经济效益以厦对农村社会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的演变轨迹的勾勒,分析了我国城市郊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发现,成都“农家乐”已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娱乐服务设施逐渐与度假村趋同;与此同时。在外来投资者的竞争下,本地农户经营者的效益普遍下降,“农家乐”经营的“飞地化”特征日渐突出。创新开发模式。加强政府对“农家乐”的引导和规制。成了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作为土地增值收益再分配过程的土地收储,不断导致乡村旅游开发中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与冲突。识别居民对土地收储意愿态度特征及其作用机制,不但有助于乡村旅游开发土地收储的顺利进行,更对维持乡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河北W村为例,采用扎根理论对非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获取的536条数据资料进行层级编码分析,探析乡村旅游开发土地收储阶段居民征地意愿及其特征。研究发现,居民在土地收储阶段的意愿会依据个体条件产生差异化价值需求,并根据需求的被满足程度形成积极响应、条件支持、矛盾屈从和顽强抵抗4种典型形态。通过扎根理论形成的条件-需求-意愿作用路径,可对意愿细分形成原因进行阐释,其本质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地理环境影响人行为选择的一种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国家旅游业优化的需要,更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通过文献综合分析、对比研究、归纳总结等方法,从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开发与保护、扶贫效应与居民感知等方面对中国乡村旅游扶贫进行系统综述,提出今后学界应具体从加强理论体系构建、拓展研究方法、深化研究内容及聚焦微观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开发的组织机制问题越发引人关注,女性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女性村官对乡村旅游开发的决策作用日渐显著。因此,乡村旅游开发中女性村官参与行为影响机理研究对于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开发组织机制问题,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在改进计划行为理论(TPB)模型基础上构建乡村旅游开发女性村官参与行为意向影响框架,以282位湖南女性村官的调查问卷为数据来源,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女性村官参与乡村旅游开发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女性村官对于借助旅游开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参与行为意向较高;(2)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以及参政特征3个变量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女性村官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406、0.258和0.250,其中,主观规范影响最大;(3)女性村官参与旅游开发的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参政特征变量间接影响行为意向;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变得更为复杂,这与已有计划行为研究不同。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经营实体创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星群 《旅游学刊》2008,23(1):19-25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开办小型经营实体是社区参与的最主要形式,其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开发目标的实现.通过在广西乡村旅游地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创业影响因素的实地调查,经T检验和因子分析,得出乡村旅游经营实体创业受增加经济收入、自我实现、家庭生活需要、兴趣爱好、外部支持和投资风险的综合影响,并且随创业者个体差异、实体差异在多方面表现出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9.
蒋依依 《旅游学刊》2014,29(11):95-103
生态补偿对象的空间选择是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能够有助于提高生态补偿的效率与合理程度。以位于长江中上游生态脆弱区、旅游业发展迅速的玉龙县作为实证研究区,以社区居民为补偿对象,以不同乡镇为空间单元,以单位土地的机会成本、游憩功能价值以及生态服务功能为标准载体,构建了旅游地生态补偿空间选择模型,对研究区内各空间单元的补偿标准划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依据人均补偿标准,可将其划分为优先补偿区、次级补偿区、中等补偿区、临界补偿区与潜在补偿区5个等级,如果将优先补偿区、次级补偿区与中等补偿区作为补偿的主要区域,补偿面积覆盖总补偿区面积的51.3%,补偿人口覆盖总人口的49.8%。根据该模型科学确定旅游地区域间生态补偿的空间分配标准,能够充分体现社区居民平等的生存权、环境权和发展权,通过补偿资金的再分配解决部分没有机会或能力直接参与旅游业的社区居民在分配中获益极少的问题,促进社区居民在旅游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中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