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长庆油田建设西部大庆,是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部署,是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布局,也是几代长庆石油人梦寐以求的热切期盼和不懈追求。2008年,集团公司党组批准长庆油田实施5000万吨发展规划,明确把长庆油田建设成为我国的西部大庆。几年来,长庆油田广大干部员工在习近平、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视察长庆油田指示精神激励下,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各项决策部署,以"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为人先、  相似文献   

2.
<正>长庆油田公司主要工作区域分布在陕甘宁蒙晋5省(区),勘探面积37万平方公里,7万余名员工分散在高原深山、大漠戈壁。近年来,长庆油田各级工会组织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工作方针和"促进企业发展,维护员工权益"工作主题,以发展为中心、以维护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持续强化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团结和动员广大员工在西部大庆建设中建功立业,为全面建成西部大庆、维护员工根本利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主编话语     
<正>在建成西部大庆这一历史性进程中,长庆油田党委"以大庆精神建设西部大庆、以铁人精神培育长庆铁人"的坚定信念和创新实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同行"思路和"落地"工程的扎实推进的"根基"。这些创新成果来自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散发着泥土芳香、陕北风情,有着鲜明的石油风格、长庆气派,是中国企业思想宝库中最值得珍视的  相似文献   

4.
<正>长庆油田公司党委围绕油气发展和队伍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在实现5000万吨、建成西部大庆的征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主题教育活动产生的背景长庆油田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锻造出了一支艰苦创业、攻坚克难的员工队伍。几代长庆石油人在鄂尔多斯盆地南征北战、餐风露宿,始终牢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光荣使命,传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延安精神和解放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面建成西部大庆进程中,长庆油田公司党委突出发展中心,坚持在继承中完善,在实践中探索,在改进中加强,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员工全力抓好"发展、转变、和谐"三件大事,落实"总结、完善、优化、提升"工作方针,持续创新和发展油田党的建设,为5000万吨持续稳产和西部大庆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组织基础。紧跟发展完善机制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1.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大党建格局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以来,长庆油田党委紧紧围绕"实现5000万吨、建设西部大庆"的战略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坚决贯彻集团公司党组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突出发展中心、突出以人为本、突出凝心聚力,用大庆精神建设西部大庆,用铁人精神培育长庆铁人,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员工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文化建设、基层建设和  相似文献   

7.
<正>长庆油田在建设西部大庆和持续稳产的征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油田改革发展稳定和员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政研成果,有37项成果获中央企业政研会、集团公司政研会等机构表彰奖励,较好地发挥了政研会"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政研工作,积极健全组织机构,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强化自身素质,确保公司政研工作上台阶  相似文献   

8.
<正>长庆油田2013年实现了油气当量5000万吨目标,在中国西部再建了一个大庆油田,成为中国石油油气开发最具成长性的生力军,也成为新时期继承发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先行和典范。面对肩负的历史使命,长庆油田确立了"用铁人精神培育长庆铁人,用大庆精神建设西部大庆"的文化方向,不断积淀丰富文化内涵,持续改进创新建设方法,逐步构建形成了"价值引导、理念实践、教育示范、成效测评"四大文化建设体系,在形成具有长庆特色和鲜明时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至2013年,长庆油田公司工会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能源化学工会组织的支持,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建设西部大庆劳动竞赛。联合21个中石油企业182个厂处级单位的20万员工,在37万平方公里的鄂尔多斯盆地开展了新时期全国最大规模的油气上产劳动竞赛,推动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相继跨越4000万吨、4500万吨和5000万吨,实现了高水平高质量全面建成西部大庆的竞赛  相似文献   

10.
<正>选树宣传先进典型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长庆油田快速发展,2013年油气当量突破5000万吨,如期建成西部大庆,2014年油气当量跨越5500万吨,发展成为国内产量增幅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油气田。在发展过程中,长庆油田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工作,在油田树立了一批过得硬、叫得响的先进典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激励作用,进一步提升了长庆油田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汇聚起广大干部员工  相似文献   

11.
随着长庆油田"西部大庆"如期建成以及油田"5000万吨"持续稳产,长庆油田驶入改革发展的"快车道",大发展的前景催人奋进。伴随着油田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党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长庆油田快速发展,2012年油气当量突破4500万吨,今年将实现5000万吨、建成"西部大庆"。在发展过程中,长庆油田通过抓好"选得准、叫得响、树得牢"三个环节加强典型选树工作,树立了一系列传承长庆文化、代表长庆形象、引领长庆发展的先进模范,用典型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全力保障油气产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3.
<正>安塞油田是中国特低渗油田开发的原点油田,也是中国石油第一个被确认的特低渗透高效开发油田,年产原油300万吨以上,是长庆油田建成西部大庆的主战场之一。油田勘探开发建设40多年来,几代石油人大力发扬延安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在特低渗透的地质条件和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孕育形成了"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好汉坡精神",成为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在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的传承和发扬,长庆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磨刀石"精神的  相似文献   

14.
<正>长庆油田自然环境艰苦,黄土高原山大沟深,毛乌素沙漠绵延广阔。就是在这样艰苦的自然环境里,长庆油田建成了西部大庆,培育了"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的磨刀石文化。长庆家园文化,就孕育在鄂尔多斯盆地的高山大漠之中。而对逐步成为队伍主体的80后、90后员工来说,面对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比同龄人更要承受着孤独、寂寞的煎熬。曾经被长庆人引以为豪的"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的磨刀石精神,如何传承到新一代手上?雄伟而壮丽的事业如何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长庆油田矿区服务系统各级党组织坚持服从服务于西部大庆建设大局,紧紧围绕美丽矿区建设工作主线,着力构建以"组织建设、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机制保障"为内容的社区党建体系,不断提升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油田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特征长庆油田矿区服务系统主要承担"保障油田生产、服务员工生活、维护社区稳定"职责,为14个驻矿单位和近20万社区居民提供物业与公用事业、社会公益性事业、离退休管  相似文献   

16.
<正>站在五千万吨新起点上,长庆油田公司党委围绕"持续稳产、提质增效"中心工作,坚守精神高地,坚定文化自信,凝聚人心,攻坚克难,为连续四年5000万吨稳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油气稳产、文化增辉。弘扬石油精神,深化文化同行近年来,面对企业形象受损、油价大幅下跌、稳产难度加大的重重困难和挑战,油田党委巩固"西部大庆"建设的文化成果,聚人心、树样板、抓实践,激励干部员工迎  相似文献   

17.
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围绕油田发展,以“建设西部大庆高于一切”为己任,把促进油田持续更好发展、解决员工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作为切入点,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在“硬”、“实”、“活”上下工夫,推动了全厂科学持续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党委始终坚持"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紧紧围绕"保稳定、保安全、保发展"的中心任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着力推进理念、手段和工作创新,为持续稳产上产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创造了原油产量连续22年增长22倍的低渗透油田上产记录,成为西部大庆建设的排头兵。唱响主旋律,凝聚精气神,为原油生产蓄势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每个员工胸怀发展大局,心想发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西部大庆"的如期建成,长庆油田由快速上产转为持续稳产。广大员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油田生产建设,用石油人的执着和坚守践行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铮铮誓言。面对发展的新常态,长庆油田的发展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总结、完善、优化、提升"的工作方针,在大山之巅、戈壁深处,无数长庆儿女夜以继日地奋斗在各条战线上,无论是在繁忙的采油树旁,还是在井站、集气站,都能看到他们挑重担,为油气上产燃烧激  相似文献   

20.
<正>长庆油田始终秉承三基工作的优良传统,紧紧围绕"创和谐典范、建西部大庆"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适应油田"四化"管理模式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三基工作理念,形成了三基工作"五抓五化"的特色做法和"十大亮点",为西部大庆建设奠定了牢固根基。三基工作"五抓五化"抓核心、固堡垒,推进基层建设规范化。基层建设以党建、班子建设为主要内容,按照"党支部建在井站"的要求,探索形成了"一域一型一支部"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