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界体育需要中国这位大买家,但中国在世界体育中的话语权,仍然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2.
距离北京奥运会越来越近了,“祥云”火炬正一步步飘近北京,奥运赞助商恒源祥集团也在北京及时推出了“祥云”系列羊毛衫,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相似文献   

3.
李靖  张云 《中外管理》2012,(6):76-77
只参与一次奥运营销,是对资金最大的浪费!奥运会对运动员来说是一个十足的战场,而对场内场外的企业来说,更是一场战争——这是最具吸引力的全球传播平台,同时也是一个成本极高、最为残酷的烧钱机器。乃至颇具全球野心的联想也只是参与了一届北京奥运会就匆匆撤出。  相似文献   

4.
雄厚的资金和管理实力, 让外资酒店管理公司能够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市场机会前迅速抢占制高点  相似文献   

5.
谁来“保护”赞助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  杨婧 《中国企业家》2008,(14):124-126
我们有一个担心,本届奥运会前所未有的赞助规模会否透支企业赞助体育项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2008年8月24日,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内熄灭。历时16天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圆满落幕。在北京奥运会16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里,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奋力拼搏、书写传奇,在全球瞩目的奥运竞技场上,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共同谱写一曲"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乐章,铸造奥林匹克运动新的里程碑。与此同时,年轻的中国本土体育服饰品牌也随着北京奥运的举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安踏""匹克""鸿星尔克""拼牌""特步""万杰隆"等来自福建厦门、泉州地区的体育服装、运动鞋品牌也大规模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他们与以"阿迪达斯""耐克""锐步""彪马"为代表的国际运动品牌上演了一场精彩火热的奥运营销战。  相似文献   

7.
本期组稿之际,正是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召开之时。为此,本刊特编发《北京,您好!》、《昂首2008》两文,以作庆贺。祝福北京,祝福中国!  相似文献   

8.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带来了体育运动的广阔舞台,同时也为那些渴望通过奥运会实现更大的品牌影响力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一些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了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新一  相似文献   

9.
《中外管理》2008,(11):127-127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绝好舞台。中国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再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造”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国资》日前报道赞助体育赛事是各大啤酒企业普遍采用的营销手段,尤其是奥运会,更是被啤酒巨头们奉为最佳商机,当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啤酒都决定走常规的“奥运营销”路线,雪花啤酒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另辟蹊径,采取颠覆式的非常规奥运营销策略。然而雪花的“非奥运”,实质并非“不奥运”。之所以称之为“非奥运”,是因为雪花没有像其他品牌那样以传统习惯上的”奥运赞助商”身份出现,而是目标直指奥运会不可分割的主体——观众。  相似文献   

11.
潮水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而裸泳者往往是些聪明人。如果问伦敦奥运和北京奥运的最大差异,相信人们应该已能感觉到:冷清。甚至冷清到不少人还意识不到今年是奥运年。而这背后,实  相似文献   

12.
2008北京奥运会已经拉开战幕,奥运赞助商们的奥运账本也到了最后的冲刺时刻。事实上,在这场特殊的竞逐中,赞助商们追逐的不仅仅是真金白银。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奥运会,曾经的体操冠军李宁,以商人身份参与北京奥运会体育用品赞助商竞争,最终却输给了世界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然而,李宁绝不会错过来到家门口的这次机会。他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着手与奥运有关的“非典型营销”——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对于那些成为奥运会赞助商,或渴望借此提升品牌价值甚至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而言,要尝试的东西还很多。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运会举办一周年再看中国体育品牌,正处在百花争妍之时,可是繁华背后仍有一些不可回避的困难和暗流。内有同行激烈的竞争,外有实力雄厚的国际大品牌排挤,如何寻找出路,走出夹缝,是每个国内体育品牌商家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许志华  崔玲 《英才》2012,(11):120-121
上帝关上了这扇门,却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与许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相比,我幸运很多。父亲将一手打造的公司交给我,我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一个企业。但让我永远也忘不了的是没进公司太长时间,我就遭遇到了人生的低谷。加入公司伊始,晋江的诸多体育品牌主要依靠赞助体育赛事的方式获取知名度,借以打开市场,匹克也不例外。从父亲时代起,匹克就一直赞助八一男篮,并借这层关系在2003年成为了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正当匹克欲向国内篮球用品第一品牌的目标发起冲击之际,风云突变,CBA进  相似文献   

17.
国际奥委会确定的2005~2008年11家顶级赞助商之一,GE的中国前CEO孙礼达2004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17天的奥运会商机,而是更看重后奥运时代的中国市场。我们现在比过去对中国市场更感到激动……”  相似文献   

18.
何春梅 《经营者》2008,(19):26-27
“神七”成了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企业最看好的营销盛宴。赞助“神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行业内部形成独占性,这一点是竞争对手无法比及的,但企业也要懂得经营“神七”是一门长期的生意。  相似文献   

19.
朱汐 《中国企业家》2012,(15):92-93
因赞助奥运而成功的品牌从1984年设立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以来,许多新兴公司借此成为全球品牌。不过,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后,顶级赞助商逐渐被已经雄霸全球的跨国公司所把持,新角色只有赞助北京奥运会的联想、源讯和赞助伦敦奥运会的宏碁。  相似文献   

20.
面对近千亿的市场容量,而仅仅不到2年的周期内,北京奥运这个千载难逢的体育营销的机会,对于各路商家和企业,不可谓是一个大主题游戏,谁能够成为游戏的赢家,身份和资本固然重要,但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只要够想法,敢于做,就能分得"奥运蛋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