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古至今,道德、宗教和法律都是调控社会的有效方式,特别是道德和法律,两者一直相伴而存。“道”与“法”虽有共性的部分,但在涵义和调节领域方面还是各有不同,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梳理,以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关系,法律的稳定性与确定性,立法者的“有限理性”,以及市场机制对社会、国家关系的影响等四个方面为支点,揭示出法律调整范围将最大限度缩小这一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立法工作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的法的价值论的研究并用来指导我国的法治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法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法,应以普遍的人性为本、以自由为本、以权利为本、以个体为本。在此意义上说,法治的道德起点和最终归宿就是人本身,因此法治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制度,法治的历史便是人类对自己本身认识的历史,是追求人类自我解放和人的价值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道德是西方法哲学的一对永恒的矛盾.通过探讨两者的概念、联系、区分、相互影响等内容,我们能够在新时期内以崭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两者的关系.对致力于"法治"与"德治"建设的中国来说,更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习惯法刍议     
在当今中国的法律话语中,法治现代化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而由这一话题引出的另一个受人瞩目的话题便是法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就这一话题存在两种对峙的观点,一是认为应该通过移植西方法律成就中国的法治现代化,二是认为应该利用本土资源实现中国的法治现代化。习惯法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本土资源之一,因此搞清楚习惯法的性质、习惯法与法的关系、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5.
社会中的习惯、道德、惯例、风俗等从来都是一个社会的秩序和制度的一部分,也是其法治的构成部分,并且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说,从良性的法律发展模式来看,我们应当走一条正式法与非正式法共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该文认为,对商鞅法治理论的价值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功利层面的分析,而更要注重其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法治基本原则和法治精神的透视。商鞅在法的功能方面提出了“缘法而治”的理念,强调法的理论化、制度化和整顿吏治、富国强兵的作用;在法的原则方面则包含了法的普遍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和统一性原则。这些原则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商鞅法治理论中包含的尊君弱民,严刑峻法、重利弃义等糟粕,则应加以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7.
刘刚  王继君 《全国商情》2009,(7):123-124
在中国当前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国家制定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我们在进行法律移植和法律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我国的特有国情,孕育和根植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民间规范还发挥着重要作用.民间法和国家法有着对立和互动的关系,研究两者的复杂关系,发挥外来资源和本土资源的共同优势,并在司法实践中做出创新,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贯彻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要认识和处理好“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把两者结合起来 ,一方面把法治目标内化为道德自觉 ,另一方面通过法律的外在手段来推行德治。要认识和处理好思想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以思想建设为基础 ,坚持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 ,同时防止以思想建设代替道德建设 ,努力掌握道德建设自身的规律。要认识和处理好党德、政德和民德的关系 ,以党德为根本 ,以政德为关键 ,以民德为基础 ,辩证地推进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认识和处理好“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把两者结合起来,一方面把法治目标内化为道德自觉,另一方面通过法律的外在手段来推行德治。要认识和处理好思想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关系,以思想建设出基础,坚持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同时防止以思想建设代替道德建设,努力掌握道德建设自身的规律。要认识和处理好党建、政德和民德的关系,以党德为根本,以政德为关键,以民德为基础,辩证地推进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法的精神直接决定于体现在法中的意志,表现为人治或者法治。人治是传统中国法的根本精神;而法治是西方法的传统精神。差异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不同;二是文化传统不同。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具有严重缺陷,与法治理念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基于法治理念,应当对赔偿的发生领域、归责原则、赔偿项目和赔偿程序等重要方面加以修改。  相似文献   

12.
论"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与现代法治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理念包括法治所追求的伦理基础和价值理想.法治理念之普遍诉求在于实现约束国家或政府权力,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与自由.限制权力和保障权利的精义在于法治之"法".现代法治之"法"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当代中国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作为法治理念的普遍诉求,与中国特色及其本土资源形枣共鸣并达成共识,是一种最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法与道德特点的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法治与德治的优劣,得出法治才是根本的治国方略的结论。在治国的层面上,道德可以通过法律化的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税收法治和纳税人税收筹划是一对存在紧密辩证关系的概念,二者之间的冲突实质上是法律的市场之上,经济人理性选择和税收法治所追求的集体秩序之间的冲突,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审视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审视税收法治和纳税筹划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对存在纳税人纳税筹划的情况下税收法律体系运行的成本与效益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和错位日趋显露。实现法律与道德的协调发展,既是根治法律与道德冲突和错位的有效措施,也是推进我国法治社会进程和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指依法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处理的信访案件。现阶段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形势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转型期各类利益冲突相互交织、制度性救济手段缺乏;二是执法公信力下降、当事人的法治观念与维权能力的薄弱等。对此,要创新管理理念,标本兼治,坚定不移地推进法治进程,改善法治环境,实现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不断完善司法救助制度,提升政府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法治与德治并举,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在执法、司法以及法不禁止的私权利领域不能互换的角度对德治与法治进行了理性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道德的价值     
进入新的世纪 ,江泽民提出了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国方略 ,促使人们更多地关注道德。然而 ,现实是 :我们的道德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危机。如何改善这种现状并赋予道德以新的希望 ?我们需要对道德价值来一次新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金融监管法的价值:自由竞争与金融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美国金融法的历史可以看到,金融监管法的核心价值由完全的自由竞争变为单一的金融安全,再转向有安全保障的自由竞争;分析金融法律规范也可以证实,现行的金融监管目标与各种监管措施都体现自由竞争与金融安全的价值追求.过分追求金融安全的价值观是非常局限的,它只能适用于金融不安全的状况;现在的金融效率观不是金融监管法的价值观.自由竞争与金融安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的地位随着金融运行态势的变化而逐步变化.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法治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而人治又缺少应有的约束与规范。无论是人治还是法治,均离不开道德的支撑。法治国家与现代公民道德是同源的,二者都是为了实现人们希望的理想社会状态。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必须既计法治,又讲德治,并力求使法律手段和道德教化协调互补,实行法治与德治的合力进取,以创造民主文明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